1.因子分析模型(卫海英,2002)
(1)初始因子模型
例:为了了解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随即抽取80名学生,每人回答30题,问题涉及面很广,但总的来讲,主要是测试学生的语文水平、数学推导、艺术修养、历史知识、生活常识5个方面,每个方面称为公共因子。可以设想每个学生的成绩Xi,其标准化成绩xi=(Xi-)/Si(i=1,2,…,80),上述5个公共因子的线性函数表示为
其中:F1,F2,…,F5为5个公共因子,它们是不可测的,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其系数ai1,ai2,…,ai5叫做因子负荷(或载荷、权数),表示第i个学生在5个方面的能力,μi是第i个学生的知识能力不能被5个因子包括的部分,称为特殊因子,假定μiN(0)。因子分析的任务就是要估计Fj的个数及aij和方差,然后给因子Fj一个合理的解释。若难以找到合理解释,需进一步作因子旋转,以求旋转后能得到合理的解释。
将问题一般化,则因子分析的一般模型可写成:设某问题中的测量指标有X1,X2,…,Xp,其标准化指标为xi(i=1,2,…,p),各指标均受m(m<p)个因子支配,同时每个指标还受一个特殊因子的制约,于是,标准化变量xi可用因子F和特殊因子u线性表示,即
此模型有两个特点:一是模型不受量纲的影响;二是因子负荷不是唯一的。这种非唯一性从表面上看是不利的,但通过因子轴的旋转,可使新的因子更具有鲜明的实际意义。
(2)旋转后的因子模型
当初始因子模型(公式5)求得后,一般来说,载荷矩阵的结构比较复杂,不易于因子的解释,若用公共因子线性组合表达标准化指标则更容易做出有意义的解释,即:使得矩阵A中各列元素向更小(0)和向更大(1)两极分化,但保持同一行中各元素平方和(公因子方差)不变,实现这一目的的变换方法叫因子轴的旋转。通过因子轴的旋转,可求得对公共因子命名和解释的结果。设从公共因子F旋转到公共因子G,则公式5变为
式中的bij仍称为因子载荷。
(3)因子得分模型
无论是公式5还是公式6的因子模型,都是将指标表示为公因子的线性组合。在因子分析中,还可以将公因子表示为指标的线性组合,这样就可以从指标的观测值估计各个公共因子的值,此值称为因子得分。即
(4)模型的有关假设
①线性假设。模型为线性模型。
②独立性假设。各特殊因子之间以及特殊因子与所有公因子之间均相互独立。
③公因子都是均数为0、方差为1的独立正态随机变量,其协方差矩阵为单位矩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