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食品安全: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2007年6月28日,对很多人来说是极普通的一天。在平静的表象背后,太平洋两岸的中国与美国正在经历着一场摩擦。与以往不同,这次摩擦的原因并非台湾问题或达赖喇嘛,而是“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的质量。这一天,《纽约时报》的头版头条不涉及华盛顿的政客,也不关乎华尔街的金融大鳄,而是一篇关于中国的报道,标题是《中国产受污染牙膏被广泛销售》,写的是90万支中国产的受污染牙膏以其价格优势,被广泛销售到美国各处,包括监狱和医院都在使用。报道给人的感觉是震惊和恐慌,似乎所有人都处在危险之中。
无风不起浪,2007年“中国制造”在美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2007年3月23日,美国发生了宠物被有毒饲料毒死事件,当月30日从来自中国的一家公司的麦麸中查出了有毒物质三聚氰胺;5月24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宣布,从中国进口的牙膏中有几种二甘醇超标;7月2日,FDA宣布从中国进口的水产养殖品中鲶鱼、巴沙鱼、虾、鲮鱼和鳗鱼中发现了禁止使用的添加剂孔雀石绿和龙胆紫等……
面对接连发生的“中国制造”产品质量事件,《纽约时报》绝不是一家媒体在战斗!
就在两天前,《华尔街日报》头版的一则新闻是《车祸引起对中国轮胎的安全担忧》。其新闻由头是一起法律诉讼,但是第一句导语就把它与“中国制造”的一系列问题联系在一起:“近来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一起致命车祸引发的诉讼案让中国进口产品的潜在危害再次成为美国人的关注目标,这一次是轮胎。”此次消费者诉讼的被告,是美国的一个进口商,进口商转而起诉中国企业,从而与“中国制造”产生联系。
《华盛顿邮报》则报道,美国农业官员在过去的一年中,查获了数百万磅来自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违禁禽类产品,其中一些产品还采取蒙混过关的手段,比如,包装箱上写着“干百合花”和“梅干片”等等。
而在6月28日当天,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网站上一则2分13秒的新闻报道录像称,FDA禁止了5种中国生产的海产品进口,原因是其中含有的药物成分是在美国被禁的。该报道中,FDA的专家说:由于这些药物的含量非常低,所以不会对健康产生什么大影响,完全不必把那些冰冻的鱼从冰箱里拿出来扔掉;而且,今后FDA将不再允许含有这些药物成分的海产品进口。
《今日美国报》的一篇报道则以“难道便宜的中国商品就一定要牺牲质量吗?”为题目,文章在开篇就罗列出一系列的中国产品,例如,受污染的宠物食品、牙膏,不安全的轮胎和不健康的海产品,然后评论说:“突然之间,‘中国制造’看起来就像是‘消费者当心’的另一种说法。”
美国媒体对于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进行较为密集的报道,主要集中在6月下旬到7月上旬这段时间内,这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7月3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说“前段时间媒体不断报道的有关中国产品的质量问题”,所指的时间段是一致的。另外,新华网7月12日刊出的新闻分析文章甚至用了“排山倒海”的词语来形容美国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1]有学者做了一个初步统计:在6月26日到7月8日这2周时间内,《纽约时报》总共有11篇报道有关“中国制造”;《华尔街日报》共有6篇,主要集中在第1周。所有这些报道均为长篇报道,有的是综合性的新闻分析文章。就篇数而言,其实并不算多;但从统计学的显著性意义上看,这两家美国大报对于“中国制造”问题的报道可以说是给予了非同寻常的关注。因为尽管近年来美国媒体中有关中国的报道,题材种类和信息量显著增加,但是在美国受众接受到的总体信息范围内,其所占比例还很小;所以,此次仅局限在一个“中国制造”问题上的报道就有如此数目,完全可以称得上是连篇累牍[2]、不择手段地妖魔化“中国制造”。
在美国主流媒体集中报道“中国制造”问题的时候,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媒体也作了广泛的后续报道。由于“中国制造”产品不仅出口到美洲,还销售到欧洲、亚洲等地,所以世界各地媒体报道几乎是同时跟风而动,在一定程度上对报道“中国制造”问题的声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例如加拿大的全国性报纸《环球邮报》有关中国轮胎的报道出现在6月28日,比美国媒体报道要晚2天;6月29日,该报报道FDA禁止进口中国海产品的消息,与美国主流媒体是同一天。7月3日,该报在头版头条的显著位置刊出《中国降低成本的面目》,报道了中国食品和药品安全问题。文中列举了一位6岁女孩因为被注射了假药而失去生命的事例,并配发了这个可爱的女孩的照片,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但遗憾的是,这本是2006年的旧闻,却在美国媒体特别关注“中国制造”问题之际,又被重新提起来。
中国产品信誉受损,中国国家形象受损,中国产品在美国销售量下降。中国企业向国外出口商品,原先是自我检测,成本低,现在产品质量出了问题后,美国及其他国家的进口商不再相信中国的产品检测机构了。中国企业要想出口,就不得不请世界上权威的产品质量检测机构SGS、Intertek和法国国际检验局来完成产品检测任务。但这些权威检测机构的收费高昂,不是一般的中国企业所能付得起的。这样,就使得中国出口企业成本增加,竞争力下降。
另外,我们国内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更是屡禁不止,毒大米、地沟油、假酒、假药、劣质奶粉、病死猪肉、三聚氰胺牛奶等令人防不胜防,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人民的心头之患。
那么,以食品为主要代表的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为什么受到如此高度关注,甚至上升到国家形象问题?这恐怕还得从人类食品安全的历史谈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