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西部大开发促进落后地区发展

西部大开发促进落后地区发展

时间:2023-03-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自从中央2000年提出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后,在推进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西部大开发促进落后地区发展_中国地区差异与地区平衡发展

第二节 西部大开发促进落后地区发展

国家要在投资项目、税收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逐步建立长期稳定的西部开发资金渠道。改善投资环境,引导外资和国内资本参与西部开发。

2000年6月,江泽民在兰州主持召开西北地区党建工作和西部开发座谈会时提出了“扎扎实实搞好西部大开发这项世纪工程”。[1]西部地区,在地理概念上指中国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青海、新疆五省区和西南的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五省市。中央作出西部大开发的决策后,国务院于2000年10月26日发出《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明确了西部开发政策适用范围还包括内蒙古和广西。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基于这样的判断:实施西部大开发,将为2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开拓新的广阔空间,是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西部大开发创造出的大量投资机遇,将有力地增强对经济的拉动;西部地区资源优势的开发和东送,将为中部和东部地区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中西部地区人民群众收入水平的提高,将创造巨大的市场需求。加强国内经济联合,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合理布局,使东、中、西部地区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经济,将大大提高我国的生产社会化水平和经济效益、竞争能力,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凝聚全国力量参与国际竞争和拓展国际市场。同时也因为当时国内正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和矛盾:主要产品产量已基本满足市场需要,需求不足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矛盾;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日益突出,影响着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提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基础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区域性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日益增大;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拉开,中西部贫困地区和边远民族地区亟待加快发展。

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2]的报告中,进一步号召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报告指出:要打好基础,扎实推进,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争取十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积极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推进重点地带开发。发展科技教育,培养和用好各类人才。国家要在投资项目、税收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逐步建立长期稳定的西部开发资金渠道。致力改善投资环境,引导外资和国内资本参与西部开发。中部地区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东部地区要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现代农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制造业,进一步发展外向型经济。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支持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国家要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加强东、中、西部经济交流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和经济带。自从中央2000年提出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后,在推进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2003年提出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战略,2006年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简单地说,国家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可以概括这么四点:一是鼓励东部率先发展,二是促进西部大开发,三是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四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自从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的世纪工程以后,区域平衡发展提到了国家的议事日程上来了,尤其是2006年的下半年开始,党中央国务院指示有关部门会同有关地区从各个地方的实际出发,陆续制定了一批区域性的规划、政策文件,进一步缩小区域政策的使用空间,增强它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以及有效性。这些政策的制定围绕两个方面的目标:一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二是推动国民经济能够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这些区域政策的实施已经产生了一些效果,主要表现为:首先,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区域增长格局发生重大转变。从2007年开始,中国西部地区的增长速度首次超过了东部,2008年以后,中部、西部、东北部的经济增长全面超过了东部。第二,新的增长极不断涌现,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2006年中央制定了关于加快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意见,2010年天津滨海新区的产值已经超过浦东。第三,通过合作搞功能转移。譬如对口支援新疆、西藏、青海,东部、中部包括东北一部分地区也参与进来,资金力度很大。“十二五”规划期间,中央在制定国家相关区域政策时着重体现六个“有利于”[3]:一是有利于实施分类指导,解决重复建设,充分发挥各个地区的比较优势;二是有利于发挥比较发达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发达地区跨域式发展,加快缩小区域差距;三是有利于把国家意志与地方发展思路有效对接,把国家战略落到实处;四是有利于合理体现地方发展利益的要求,充分发挥地方改革发展的能动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五是有利于确保地方发展思路有政策措施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做到一张蓝图贯到底;六是有利于避免“一刀切”造成的经济大起大落,或者在经济大起大落中循环波动,真正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注释】

[1]《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范恒山:《区域:“协调发展十二五”的战略思考与实施要点》,载《2010年中浦讲坛》,中国浦东干部学院,2011年3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