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南宋后期信仰的产生——五显神的从神
在周雄被神格化之前,五显神(也叫五通神)就已是南宋时期江南最著名、最有影响的地方神之一(24)。早在北宋宣和五年(1123),“五通神”便被朝廷赐予了“侯”的爵号。进入南宋后,又接连不断地获得封赠(25)。南宋嘉定二年(1209),五显神的封号已上升为王,浙江各地也陆续兴建了许多五显神庙宇(26)。可以说,南宋时期是五显神在浙江省获得快速发展的时期。
汪记中提到:“徽之婺源五王载祀,多历年所。为之扈而赫声濯灵者,有翊应将军焉”,也就是说徽州婺源县的“五王”神,即五显神列入祀典已有多年,其从神之中,“翊应将军”即周雄神特别有名(27)。
南宋时期周雄信仰的展开其实与其成为五显神的从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首先从其封号演变的过程来看(28),在周雄去世之前,婺源县五显神祖庙中祭祀着另两位从神,即史侯德和卞侯胜。嘉定二年(1209),即周雄去世前两年,朝廷把五显神的爵位由侯晋升为王,其两位从神也分别被赐予助灵将军和助顺将军封号。作为此后才加入从神行列的周雄神,端平二年(1235)也在德兴知县的上奏之下,被朝廷授予了“翊应将军”的封号,获得了与另外两位从神相称的爵位。淳祐四年(1244),五显神被进一步升格,其封号变成了“应、烈、顺、祐、利”五圣字,与此同时,史侯德、卞侯胜分别被赐为辅灵侯、辅顺侯,即从神的爵位也随之提高。也就是在这一年,因徽州有关官员的申请,周雄的爵位也上升为翊应侯。宝祐五年(1257),在五显神封号向前迈进一步的同时,五显神祖父、父亲被赐封为八字侯(29),祖母、妻、妹也随之被提升为八字夫人(30)。三位从神的封号字数里也分别加上了二字,其中周雄在“翊应”的基础上,再增加了“助顺”二字。由此可知,早期周雄神的数次爵号的加封,与五显神信仰有着连动的关系。
其次,汪记、方记所记载的早期周雄的灵异事迹主要集中在五显神祖庙所在地婺源县及德兴县的周边地区。周雄神获得第一个封号之前,其主要灵迹有:
新安祁门水旱疠疫,祷则随应。三衢常山强寇披猖,独不犯境。新山之祠有井曰安乐泉,民病求饮,活者万计。……士之穷达,人之险难,精诚叩之,如响斯答。杨君茂子之魁兰宮也,言神之梦也。团练张公胜之使西域也,谓神之庇也。茅山反卒,剿以阴兵。江东部使者奏其功于朝,被旨特封今号。(汪记)
端平二年(1235)乙未,饶州言侯于徳兴、祁门阴捍常山草寇,旗甲金鼓恍惚云际,乃后所在疫而祷,虎害而祷,火灾而祷。祷辄应,始封翊应将军。(方记)
死后的周雄,其最初灵异事迹是保佑徽州地区(如祁门县)免受水灾、旱灾与瘟疫等。衢州常山县强盗猖獗之时,并没有侵扰徽州地区,这也是周雄保佑的结果。患病之人,喝了位于“新山”周雄庙的井水之后,其病自愈,救活了近万人。周雄神还通过托梦,事先预知读书人功名,因此在当地读书人中也颇有人气。徽州人张公胜出使西域途中,也得到了其佑护。茅山军队反叛之时,周雄神以阴兵相剿,平定叛军。周雄神的第一个封号“翊应将军”,也是由德兴县所在的饶州的知州上报朝廷而被赐予的。以上这些灵异事迹,其地理背景都被设定为江南东路的徽州及其周边地区,如德兴、祁门、常山等地,而宋代五显神的发展基地正是在这一地区,藉此也可佐证周雄神与五显神信仰的依存关系。
最后,浙江地区早期的周雄祠庙记录也都显示了周雄神与五显神的从属关系。浙江最先出现周雄祠庙的是衢州。前述汪记提到周雄生前在衢州“援笔作颂示异”,即周雄生前最主要的事迹便是在衢州从事宗教活动。弘治《衢州府志》记载说“即保安兴福五显王之从神,自宋迄今。”(31)衢州的周雄神也是以“五通神”的佐神身份出现的。
即便是周雄出生地的新城,其地祠庙也是在周雄神成了五显神从神之后兴起的。汪记提到江南东路的周雄神被赐予了“翊应将军”之后,其故乡临安府新城县父老“议欲新之(周雄庙)”,开始重视周雄庙。方记中也说,新城县原有的周雄庙由于比较简陋,嘉熙二年(1238)“许新城县照德兴已封新旧庙”,即允许新城县的周雄庙按照江南东路德兴县事例修建。另一方面,关于周雄之死,方记提到“以嘉定四年辛未四月朝徽州婺源县五显王卒,年二十四”,即周雄是在朝拜五显王祖庙途中死去。有关这一点,更早的汪记和桂铭都没有提到。考虑到方记是在周雄死后72年,其孙周逢吉向方回请求而作的(32),因而这一说法极有可能是后来编造出来的。该说法的出现,说明南宋末年元代初年,周雄神作为五显神从神的这一形象已在其家乡生根发芽。
总而言之,南宋后期及元代,周雄神的形象是作为五显神的从神而受到民众崇拜的。其信仰的扩大,也是随着五显神信仰的普及而进行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