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三府境内都有平水大王崇拜现象
平水大王的庙宇在温、台、处三府都有分布。其人物原型传说是西晋时横阳人(即温州府平阳县)周凯。明宋濂所作的《温州横山仁济庙碑》记载了当地平水大王的传说梗概:
神讳凯,字公武,世居临海郡之横阳,生而雄伟,身长八尺余,善击剑,能左右射,博文而强记。……时临海属邑曰永宁曰安固曰横阳,地皆濒海,海水沸腾,蛟龙杂居之,民罹其毒,神乃白于邑长,随其地形凿壅塞而疏之,遂使三江东注于海,水性既顺,其土作乂。永康(300)中,三江逆流,飓风挟怒潮为孽,邑将陆沉,民咸惧为鱼,神奋然曰:“吾愿以身平之”。即援弓发矢,大呼冲潮而入,水忽裂开,电光中见神乘白龙车去,但闻海门有声如雷,而神莫知所在矣。俄而水势平,江祸乃绝。邑长思其功,号其里曰平水,且建祠尸祝之。……初封于晋,为平水显应公,寻升王爵,赐衮冕赤舃,宋累加通天护国仁济之号,从祀郊坛,兼赐仁济以为庙额。元复加威惠,进封太和冲圣帝,遂易庙为宫。逮入国朝,壹以诚事神,以为数加溢美之辞,非所以敬恭明神,诏礼官定议为横山周公之神。至于庙宇之建修,皆郡守任其责。可考见者,自陈毛喜,逮元左答纳失里,凡一十三人云。(93)
宋濂所载周凯事迹显然属于流行于民间的传说,但其核心内容是有关温台处三府沿海地区的治水事业。据此说法,沿海地区台风、潮水很大,海水易倒灌到陆地中来,当地民众苦于风、潮之灾。于是,周凯便向当地长官建议疏导河流,让三条主要河流顺畅注入大海。此后,当地开发得以顺利进行。永康年间,当地发生大海啸,民众的生命、财产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在这紧要关头,周凯持弓射箭,冲入潮水之中。电光之中,见其乘白龙车而消失得无影无踪,潮水势头减弱,遂无潮害。当地人为了纪念他,建庙崇祀。六朝以来,不断从国家获得封号、赐额,明初依照国策,取消所有封号,定为“横山周公之神”。
以上平水王周凯的传说,实与温台处的地域开发历史有着密切关系。如何使河流之水迅速有效地排泄到大海,对于沿海低地的开发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周凯传说正体现了当地民众的这种精神诉求。据宋濂记文,周凯庙是由当地县长建立的,从南朝陈至元末为止,先后有十三位郡守修理过周凯庙。温州横山周凯庙自古以来就被列入到官府祀典,明代也不例外。
西晋时期,温台处三府同属临海郡,因此至今周凯庙分布于三府之境。南宋《赤城志》记载到:“按诸邑皆有祠,今不尽载”(94),台州府辖各县都有平水王周凯庙的分布。处州虽深处山区,并无潮水之害,但处州之地在西晋时属临海郡,而平水大王是一郡的保障之神,因而其境内也有平水大王庙宇的分布。据当代民俗学工作者的调查,单处州府遂昌县一县,便有平水王庙13座(95)。
温台处三府较具代表性的地方神信仰中,马夫人、陈夫人信仰以处州府和温州府较明显,平水大王的信仰则以沿海的温州府和台州府最为典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