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龙凤花烛的制作人

龙凤花烛的制作人

时间:2023-03-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另一说法是龙凤花烛源自贵州省铜仁市的思南。正是由于以上特色是其他花烛无法比拟的,所以造就了龙翔号花烛店的远近闻名。两人成婚后生下一子,取名佣仪。程佣仪的出色工作,引起反动派觉察,被当时政府逮捕关押。独子与儿媳的相继去世,给程寿琪老人带来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程寿琪老人也由此视程国华为掌
龙凤花烛的制作人_维系理想:基于现存模具对龙凤花烛的文化探究

二、龙凤花烛的制作人

目前关于花烛可考的资料是古代六朝时已有花烛,在南朝梁代用于新婚,唐朝以后成为风俗。它的起源与周代嫁女之家三日不熄烛以寄离别之情有关。到了明清时期,花烛逐渐成为婚嫁、祝寿、过年等活动的必需品,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文化消费形式。作为一种汉族民俗文化,在古代,只有点过龙凤花烛,才算正式夫妻,所以,人们把明媒正娶、拜堂成亲的夫妻称为“花烛夫妻”。最初的花烛都是用纸剪成龙凤、花朵等样式,在蜡里浸一下,插在红烛上做成简单的龙凤花烛。

另一说法是龙凤花烛源自贵州省铜仁市的思南。思南龙凤花烛历史悠久,工艺较为复杂。先以竹、木做成烛芯,将烛芯缠上一层灯草,然后用野生乌桕油加上菜油,制模浇铸,制成烛坯。在此基础上,加工造型,染上彩色。这种花烛在土家族、苗族等民间婚姻庆典中普遍使用。由此可以看出,花烛不仅在汉族婚庆中广泛流行,同时也在少数民族中有所流行,而且相互影响,不断发展。

(一)龙翔号

20世纪初,嘉兴新塍观音桥的龙翔号是一家以制作龙凤花烛为营生的商铺(图2-2-1)。由于龙翔号做着这一地区的独门生意且技艺精湛,因此在当地很有名气。商铺掌柜程寿琪系程氏家族的族长,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创办了龙翔号,专门制作龙凤花烛以迎合婚庆、过年、大寿等喜庆时节所用。

图2-2-1 龙翔号商标模具

龙翔号的花烛与普通花烛有很大区别。第一,环绕红烛周边的装饰物皆为蜡质,也称“蜡花烛”,以此来区分纸花烛,即用纸做出花式后,蘸液蜡插定在红烛上的花烛。第二,龙翔号的花烛上有大量人物形象作为装饰以起到祈盼祥和、寓教于乐的作用,比如和合二仙、八仙过海、刘关张结义、赵云护主、麒麟送子、刘海戏金蟾、福禄寿三星、西游记、哪吒闹海、弥勒佛、二郎神、财神等。第三,龙翔号的花烛上还有动物神兽以寓意吉祥,如狮子、大象、蝴蝶、鸽子、麒麟、金鱼、鸡、蝙蝠等。第四,龙翔号的花烛上还具有品种繁多的植物花卉,万年青、石榴、佛手、梅花、牡丹、水仙花、葫芦等,多寓意祥和。第五,龙翔号花烛还做有各式各样的吉祥符号,如寿纹、太阳纹、回形纹、吉祥纹、万字纹、祥云纹等。第六,龙凤花烛有龙凤造型360°围绕在红烛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均可看到不同的龙凤造型,此技法被称为“滚龙”,现已失传。与此同时,订购者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组合,就是挑选自己喜欢的样式,再由龙翔号进行组装,以满足不同节庆和社会层次的需求。正是由于以上特色是其他花烛无法比拟的,所以造就了龙翔号花烛店的远近闻名。但逢祝寿、添丁、婚庆、开业、乔迁、过年、弄瓦、满月、建新灶、架梁、奠基等,求购花烛者络绎不绝。尤其是在每年农历十月到来年二月,这个时期是农闲也是民间婚庆最多的时段,更是龙翔号花烛店最忙碌的时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龙凤花烛是农耕文明的产物,更是江南地域文化传承中的特色产品。

(二)龙翔号的主人——程寿琪

程寿琪(1866—1947),龙翔号花烛店的创始人,花烛店的第一代主人,也是花烛技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集大成者(图2-2-2)。至于程寿琪是什么时候学会,从哪里学会了这门手艺则无从考证了。

图2-2-2 程寿琪

提起这位“白胡子爷爷”,在当时的新塍观音桥一带,几乎无人不知,他就是龙翔号的主人程寿琪。程寿琪其人十分聪慧,为人正直坦荡,颇受当地人和程氏族人尊重。由于深得族人尊重和信任,程寿琪被推选为程氏家族的族长。在封建社会时期,族长系一个大家族的首领,通常由家族内辈分最高、年龄最大且德高望重的人担任。族长需要总管全族事务,是族人共同行为规范、宗规族约的主持人和监督人。由此可见,程寿琪当时在当地和程氏家族中的地位都是十分高的。

程寿琪在前人制作龙凤花烛的古方法的基础上经多年探索实践,对原来简单的纸花烛进行不断完善,最后成功制作出了蜡花烛。程寿琪将自己对花烛的传承与创新的成果通过龙翔号展示出来,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许,龙翔号的红极一时就是最好的明证。然而,由于蜡花烛不便长期存留,天气炎热就会发生变形,我们今天也只能通过文字与照片以及留存的模具和部分传承技艺来想象程寿琪当年所制作的龙凤花烛的风采。

据曹海荣先生(程寿琪之曾外孙)回忆,程寿琪的妻子郑氏出身新塍的郑姓家族,郑家在政府教育系统为官,系书香门第。两人成婚后生下一子,取名佣仪。程佣仪聪慧好学,程家家境又较为殷厚,故程佣仪成年后接受了当时的先进教育。20世纪30年代,中国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年少气盛的程佣仪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并毅然投身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事业,参与革命。程佣仪在杭州地区参加了革命,由于他受过良好的教育,很快被党组织重用并参与策划发动工农起义。程佣仪的出色工作,引起反动派觉察,被当时政府逮捕关押。程佣仪在党组织与家人的救助下被释放后,继续投身革命,但转为从事较隐蔽的地下工作。

1934年,是中共发展史上较为困难的一年。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共不得不采取战略大转移——长征。时年25岁的程佣仪,得悉舅舅去世,在从杭州返回新塍的途中不幸染上瘟疫去世。在曹海荣先生讲述此事的过程中,笔者不免产生些疑问,杭州到嘉兴新塍距离不过百余公里,即便是在1934年,走水路最多一天就可以抵达。仅仅一天时间就染病身亡,而且是发生在一位25岁的青年身上,这实在令人匪夷所思。现今86岁的程国华老人当时年仅3岁,而程国华老人之子曹海荣更不可能知晓其中详情。由于程佣仪是以地下活动的方式从事革命工作,很多能够证明其身份的物证与人证,也随着时间湮灭了,无从确认。据曹海荣回忆,20世纪80年代,嘉兴市政府曾经有位年长的工作人员到新塍来进行调研,试图寻找当年程佣仪参加革命的相关证据。然而当年程佣仪从事的是地下工作,身份信息本身就比较隐蔽,程家只拿出了程佣仪的照片(图2-2-3)。从此以后,对程佣仪的身份确认工作就中断了。笔者也期望通过这个机会,能够获取相关线索来确认程佣仪的革命者身份。

图2-2-3 程佣仪旧照

程国华的父亲程佣仪去世6年后,母亲也相继去世。短短的6年里,龙翔号从三代同堂,变成程寿琪与程国华祖孙两人相依为命。独子与儿媳的相继去世,给程寿琪老人带来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程寿琪老人也由此视程国华为掌上明珠。龙翔号虽仍然在制作龙凤花烛,但对年近花甲的程寿琪来说,花烛的生意也只能是维持生计。随着年岁的增加,制作花烛的精力也随之下降,但程寿琪老人认为,若孙女掌握了这门手艺,生活是肯定不成问题的,而当务之急是给宝贝孙女找一个踏实能干的丈夫。

(三)龙翔号的新主人——曹时豪曹时豪(1922—1989),由于家境贫寒,7岁就开始离家外出打工谋生,然而早年艰苦的谋生经历却很好地锻炼了他(图2-2-4)。曹时豪为人正派、勤劳踏实且聪慧好学,早年在新塍供销社做学徒,经常到嘉兴进货,也算是见过世面。更重要的是,他具有经营头脑,曾在龙翔号帮工。程寿琪也对曹时豪留意观察,最后认定招他入赘,与自己的孙女共同经营龙翔号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也算是上天对龙翔号龙凤花烛的眷顾,曹程二人的婚事进展很顺利,龙翔号迎来了20世纪后半段的主人——曹时豪。程国华亲手为自己做了一对龙凤花烛,供自己结婚所用,也是含蓄地表明自己对这门婚事的满意。曹时豪果然没有辜负程寿琪老人的期望,用心地学习,没几年就较为熟练地掌握了所有制作花烛的技艺。在接下来的数年直至程寿琪老人去世的这段时间里,曹时豪越来越多地参与到花烛制作工作和经营中,逐渐成为龙翔号绝对主力,取代寿琪老人,顺利完成了龙翔号的交接。

图2-2-4 曹时豪

如寿琪老人生前所预料的,这门手艺确实可以保障孙女程国华的生计,而曹时豪为人正直、勤奋好学,又有很强的责任感。有了曹时豪的经营,龙翔号又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期。龙翔号里的小夫妻生活很是甜蜜,先后有两男两女诞下。为了增加收入,曹时豪在经营原有的花烛生意基础上,增加了一样自制的糕点——猪油糖(图2-2-5)。猪油糖,就是一种由猪油、糖、糯米粉制成的点心,也成了龙翔号的商品之一。据曹海荣回忆:父亲曹时豪做的糕点在当地很有名气,很多人来购买。从曹海荣讲话时的神情来看,可以推断出这种糕点很是好吃,深受孩子的喜爱。今天的新塍小吃中仍然可以看到新塍糕点如猪油糖和猪油烧饼等。想来曹海荣在看到或品尝到这些小吃的时候,也会联想到自己的父亲和猪油糖。这是一种家族记忆,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化记忆,也正是由于这种记忆,文化才会传递和继承,长此以往文化才会沉淀和积累,从而形成全民文化记忆。一旦形成全民文化记忆,就会产生全民凝聚力和统一的价值观,提升民众的文明素养,这才是一个民族最为强大的力量所在。

在龙翔号花烛生意进入淡季(每年农历三月至十月)时,曹时豪利用这个时段制作糕点以补贴家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龙翔号的发展。今天曹海荣家里仍保存着当年龙翔号糕点的包装纸张(图2-2-6)。从曹海荣的口述中,我们可以推断出曹时豪是一个十分精明能干的人。从为孩子裁剪制作服装到制作猪油糖,再到最后的龙凤花烛样样精到,在维持一家六口人生计的同时还有盈余,即便在临终前还将番薯模具制作的手艺教给二儿子曹海明,可见曹时豪用心良苦。1989年,曹时豪去世前仍在制作龙凤花烛。当时有一位叫吴昌豪的商人常年来新塍收购龙凤花烛,再批量贩卖到湖州方向。这种批量制造和批发出售的龙凤花烛自然会在原来基础上进行简化以提高产量。据曹海明回忆,这些批量的龙凤花烛主要保留了龙头和凤头,在程寿琪时代,这种批发龙凤花烛的情况是没有的。曹时豪在花烛零售的基础上,开展了批发销售,拓宽了销售渠道,又发展了龙翔号的业务范围,开拓了饮食业务(猪油糖等)。这些均是曹时豪顺应不同时期的不同需求,为龙翔号继续存活做出的贡献。

图2-2-5 猪油糖糕

图2-2-6 龙翔号糕点包装纸张

(四)龙翔号的没落

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社会也从“文革”的阴影中走出来,经济开始复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市场经济初露端倪,恢复高考、尊重知识特别是数理化,等等,都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时代变革虽然缓慢却有不可逆转性,嘉兴新塍的龙翔号也紧随着时代潮流发生着变化。虽然龙凤花烛仍在制作,但手艺的传承却发生了断层。龙翔号里的孩子们相继长大,也纷纷开始离开龙翔号。他们好像对这门祖传手艺并不感兴趣,曹时豪也没有强迫某个孩子来继承龙翔号。直到1985年曹时豪患了肝病,才要求小儿子曹海明学习龙凤花烛中番薯模具的制作方法。1989年曹时豪因肝病在新塍去世,享年66岁(图2-2-7)。曹时豪去世不久,其子女纷纷到嘉兴市区工作定居。龙翔号里只剩下了一个人——程国华。龙翔号从最多时的一家六口,到现在只剩下了程国华一个人;从最初的定制龙凤花烛,到定制、批发龙凤花烛和出售糕点,再到程国华孤身一人苦苦支撑。龙翔号最后一代主人程国华虽然可以制作龙凤花烛,也会偶尔制作龙凤花烛,但比起前两代主人还是逊色了许多。也许是因为时代变更,又或许是因为掌柜的故去,龙翔号的花烛生意冷清了许多,猪油糖的生意更是彻底没了。为了维持生计,龙翔号变成了杂货铺,程国华依托这间龙翔号的店面做点油盐酱醋等杂货的营生来维持生计。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子女相继参加工作、成家立业、家庭稳定,程国华被子女接到嘉兴市定居,几次更改居所,最后定居在今天的博海路86号。至此龙翔号的故事画上了句号。随着中国社会的剧烈变革,人们的婚庆仪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花烛夫妻”的时代结束了,龙凤花烛也渐渐离开了人们的视线。

图2-2-7 老年曹时豪

表面上看,龙翔号的衰落和消失与曹时豪的病故有关,也可以设想,如果曹时豪仍然健在的话,龙翔号和龙凤花烛又将会怎样呢?设想的结果总是有无数可能,然而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龙凤花烛这门民间手艺必然会受到外来文化和社会风尚转变的巨大冲击。面对这种冲击,维系这门手艺自然不能仅仅依靠龙翔号里的一两个手艺人的坚持不懈,还要政府执行层面的支持与呵护,更需要民众文化自觉的觉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