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

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

时间:2023-03-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第一方面,精神生产以物质生产为基础。人们从事精神生产,首先需要物质生产部门为他们提供生活资料和从事精神生产的生产资料。在现代,精神生产对精神生产资料的依赖程度更大了。一般说来,精神生产通过自己的成果从五个方面影响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决定了这两种生产类型在社会生产系统中共同地起着作用。
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_利益 精神 权力――三元协调驱动论

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从物质生产对精神生产的决定作用和精神生产对物质生产的反作用这两个方面加以考察。

物质生产对精神生产的决定作用,从两个方面表现出来。第一方面,精神生产以物质生产为基础。人们从事精神生产,首先需要物质生产部门为他们提供生活资料和从事精神生产的生产资料。因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任何人都必须有吃、有穿、有一个居住场所,没有生产部门提供的精神生产资料,便不能从事精神生产劳动。物质生产部门提供的精神生产资料的质量和数量,对于精神生产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在现代,精神生产对精神生产资料的依赖程度更大了。自然科学领域的精神生产,几乎都离不开特定的实验设备。社会科学领域的精神生产,也离不开必需的图书资料。文学、艺术领域的精神生产,所必需的精神生产资料虽然比较简单,只是笔墨纸张和颜料或乐器,但如果不掌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方面的物质设施,文学、艺术领域的精神产品便难以广为传播。第二方面,精神生产是人们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的反映。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中说:“从物质生产的一定形式生产;第二,一定的社会结构,第三,人对自然的一定关系。人们的国家制度和人们的精神生产的性质也由这两者决定的”。这段话,不仅说明了物质生产对精神生产的决定作用,而且指出了精神生产的两个源泉和组成部分。精神生产的第一源泉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这一客观存在为源泉的精神生产,从观念形态上反映了社会生产力一定发展阶段上人对自然运动规律的认识,形成同物质生产有密切关系的科学技术知识。精神生产的第二个源泉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包括社会经济关系以及社会经济关系为基础的政治关系和伦理关系。

然而,精神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它决不是消极的,它不仅作用于物质生产,在物质生产中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精神生产要通过各种精神来影响物质生产。一般说来,精神生产通过自己的成果从五个方面影响物质生产。

首先,精神产生影响物质生产的方向。虽然社会经济发展仍然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其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但是,随着精神生产的发展,人们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将日益深化、拓展,从而越来越自觉地创造历史。因此,精神生产对物质生产也越来越具有明显的指导、计划、管理和调节的作用。当然也包括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发展战略的决策及宏观调控的加强等等,这都说明精神生产影响物质生产的方向。

其次,精神生产指导着物质生产的组织和管理。在现代社会生产中,无论是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还是微观运行,如果没有科学的组织和管理,生产根本无法进行,经济效益更无从谈起。而国民经济的科学管理和组织本身,则是精神生产的成果,也是千百万经济工作者和管理人员精神服务的体现。

再次,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技能和生产积极性。在现代社会中,人不仅在物质生产过程中提高自身素质,而且作为精神生产的主体和客体,也在提高思想、科学和文化水平,被培养成为适应现代生产的劳动者,教育作为精神生产的重要部门,永远承担着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的任务。

最后,指导生产工具的改革。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作为精神生产另一重要部门的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发挥出来的伟大物质力量,主要来源于科学技术,当代劳动工具的进步和劳动对象的开发和利用,不仅依赖于工业的力量,而且依赖于科学的发展,生产力结构的优化,也必须依靠科学的力量。

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决定了这两种生产类型在社会生产系统中共同地起着作用。精神生产以物质生产为基础,物质生产中也有精神生产要素的参与。每一种精神产品是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