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蒙古西征三次全过程纪录片

蒙古西征三次全过程纪录片

时间:2023-03-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935年召开的“新疆第二次民众代表大会”决定将新疆的“鞑靼”改称“塔塔尔”,并成立“塔塔尔民族文化促进会”,确定“tatar”为塔塔尔人的族称。新中国成立后,遵照本民族广大群众的意愿,塔塔尔这一通称成为法定的族称。从此,喀山汗国附近的部落和居民称这个国家的居民为塔塔尔人。
族称源流_塔塔尔族

一、族称

塔塔尔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tatar”(塔塔尔)是本民族自称。最早的记载见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2年)所立古代突厥文《阙特勤碑》和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所立《比伽可汗碑》。在《阙特勤碑》的汉文部分,称“tatar”为“鞑靼”,这是“tatar”一词最早的汉文名称。8世纪时,突厥人把东面的“室韦”诸部统称为“tatar”[1]。随之,在以后的汉文史籍中出现了把“鞑靼”和“室韦”这两个名称互通互用的现象[2],又出现了“达怛”“达旦”“达靼”“达达”等不同的音译。辽金时期,由于塔塔尔部落成为蒙古草原最强的部落,因此“塔塔尔”或“鞑靼”曾一度成为蒙古草原的通称。这一点拉施特在《史集》第1卷第166页中说得很清楚,“由于塔塔儿人非常‘伟大’和受人尊敬,其他非塔塔儿人各氏族也以塔塔儿人的名字为世所知,尽管种族的名称不同,现今都被称为塔塔儿人。这些非塔塔儿人,由于把自己列入塔塔儿人之中,并以塔塔儿人的名字见称于世,因而自己也觉得居于‘伟大’和可敬的地位”[3]。1368年元朝覆亡之后,蒙古统治者的残余势力退回漠北,分裂为东部蒙古(兀良哈各部)和西部蒙古(瓦剌各部),而散居于东西两部之间即今鄂嫩河、克鲁伦河流域以及贝加尔湖以南的广大地区的各部,《明史》称其为“鞑靼”[4]。13世纪的欧洲人把西征蒙古军的“tatar”人称为“蒙古鞑靼人”。近代汉文图书中,特别是由俄文译为汉文的图书中,称国外的“tatar”为“鞑靼”,而称国内的“tatar”为“塔塔尔”,以示区别。1935年召开的“新疆第二次民众代表大会”决定将新疆的“鞑靼”改称“塔塔尔”,并成立“塔塔尔民族文化促进会”,确定“tatar”为塔塔尔人的族称。新中国成立后,遵照本民族广大群众的意愿,塔塔尔这一通称成为法定的族称。

塔塔尔族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最早驻牧于漠北腹地。552年,突厥部首领土门灭柔然,遂以漠北为中心建立了突厥汗国[5]。突厥汗国强盛时,木杆可汗统一漠北,塔塔尔是汗国的一个部落。突厥汗国的版图,东自辽水,西至里海,南起阿姆河,北抵贝加尔湖[6]。在这辽阔疆域的伏尔加河流域的森林草原,分布着操突厥语的塔塔尔人。

11世纪时,居住在大漠南北的塔塔尔、蒙古、蔑儿乞、翁吉喇、克烈、汪古等部落结成了以塔塔尔为首的部落联盟,共同反抗辽金的统治。塔塔尔部约有7万户,主要由六部组成:阿亦里兀惕塔塔尔、备鲁兀惕塔塔尔、察阿安塔塔尔、阿勒赤塔塔尔、都塔兀惕塔塔尔、阿鲁孩塔塔尔。他们的牧地和屯营地主要在今贝加尔湖地区。其中前两部驻牧于今贝加尔湖和呼伦湖之间的乌尔逊河地区,后四部驻牧于今贝加湖以南的讷墨尔根地区[7]

二、族源

塔塔尔族是13世纪以后,经过与诸多民族、部落相互融合形成的。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汗国。塔塔尔部成为蒙古汗国统治下的一个部落。1219年,成吉思汗令其长子朮赤率部西征,塔塔尔人是西征蒙古军的重要军事力量。1227年朮赤死后6个月,成吉思汗去世。成吉思汗的第三个儿子窝阔台继承汗位。窝阔台汗下令朮赤次子拔都起兵西征。1235年,拔都统率诸王子部西征[8],西征军除部分蒙古兵外,大部分由塔塔尔部落、突厥部落和其他部落组成。西方史籍把“蒙古西征军”称为“蒙古—塔塔尔军”(俄文史籍称“蒙古—鞑靼军”)。1236~1240年,拔都汗征服了伏尔加河、卡玛河河畔的钦察—保加尔汗国和乌拉尔河以西、伏尔加河流域的克普恰克部落,建立了金帐汗国[9],将此地蒙古人、塔塔尔人并入金帐汗国。15世纪30年代,居住在汗国境内的塔塔尔人掀起独立运动,建立了喀山汗国(1445~1553年)[10]。以塔塔尔人为主体的喀山汗国是在原保加尔汗国的属地上建立起来的,只存在了107年。汗国境内的塔塔尔人势力极盛,操突厥语的克普恰克人、保加尔人、巴什库提人和突厥化了的蒙古人,都臣服于塔塔尔人势力之下,并以“塔塔尔人”自称。从此,喀山汗国附近的部落和居民称这个国家的居民为塔塔尔人。经过长期的互相影响、互相融合,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共同体——伏尔加塔塔尔人(喀山塔塔尔人)逐步形成。

中国的塔塔尔族是喀山塔塔尔人后裔的一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