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印度独立后,尼赫鲁在对外关系上制定了不结盟政策。这一政策是根据战后国际形势提出的。美、苏对峙,世界分为东西两大集团。冷战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尼赫鲁的不结盟政策就是不与美、苏搞军事联盟,但要与它们发展其他方面的关系,以便使印度从东、西方都获得利益。40年来,印度推行不结盟政策,在大国间纵横捭阖,提高了自己的国际地位,从东方和西方都取得了大量援助,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
一、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政策
印度急欲发展印美关系,而美国从它的全球战略出发,也要与印度发展关系。美国竭力推行反苏反华政策,建立对华包围圈,印度是这个包围圈中的重要一环,因此拉印反华是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的之一。同时,为了抵制中国革命胜利的巨大影响,美国在经济上大力援助印度,试图把印度变成亚洲的“民主橱窗”。但是,两国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存在着分歧,不可能建立亲密的政治关系。印度推行的不结盟政策就招致美国的不满和反对,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谴责中立是“一种不道德的观念”。巴基斯坦与美国于1954年5月签订了《巴美共同防御援助协议》,同年9月巴加入有美、英、法、澳、新、泰、菲参加的《东南亚条约组织》,印度则认为,巴企图利用美国的军事援助来解决它同印度的争端,是美国对印度的不友好行动,从而影响了印美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与此同时,印苏关系也在改善。苏联为了减轻美国对它的威胁,积极争取奉行中立政策的印度。印度反对美巴联盟的态度有利于苏争取印度。两国关系有发展,特别是1955年12月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访印,发表了支持印度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立场的讲话,这对印度是一个很大的支持。印度领导人认为印苏关系大改善,对印度是个巨大的收获。随后,苏开始向印度提供长期贷款,援助印度发展经济。
这一时期印度奉行友好的对华政策,两国关系有了很大发展。
印度积极参与解决国际争端,如促成朝鲜战争停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印度积极参加第一次亚非国家会议,尼赫鲁总理对会议的成功做出了贡献,印度的国际地位随之提高。
印度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活动较好地体现了不结盟政策的原则,博得了举国上下的支持。
二、20世纪60至70年代的外交政策
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印度的外交政策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集中表现在对华对巴的政策上。对华政策从友好转变为对抗,终于在1962年爆发了中印边境武装冲突。对巴同样采取了强硬的政策,导致了1965年和1971年的印巴战争。
印度基于当时对华对巴政策的需要,大力争取美国的支持。应印度邀请,艾森豪威尔总统1959年12月访问印度,标志着美对印政策的明显变化。美在中印边界争端上同情和支持印度,提供了大量经济援助。同时,也提供了军事援助,在中印边境发生武装冲突后,美国空运大批军火到印度。印和美、英签订了针对中国的“空防协定”。但是,美印间也存在种种矛盾,影响两国关系发展。20世纪60年代后期,印苏关系日益密切,特别是1971年8月,印苏签订友好条约,同年11月,印对巴发动了战争,巴被肢解,美国感到它在南亚的利益受到侵犯,于是公开谴责印度,并停止部分经济援助,印美关系受挫。20世纪70年代中期,印度希望改善印美关系,美国鉴于印度在南亚的重要地位,提出两国“在相互谅解和尊重相互利益的基础上建立一种比较健全的关系”,经过双方努力,两国关系又有一定改善。但是,1975年2月,美恢复对巴军事援助,印强烈反对,印美关系再次恶化。1977年3月,人民党执政,奉行“真正不结盟”政策,印美关系又趋改善。印度邀请美国总统卡特于1978年1月访印,美承认印是南亚次大陆的“主导国家”,恢复了经济援助和浓缩铀的供应。
在此期间,印苏关系更趋紧密。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印乘机联苏反华,苏则借印压美遏华,因此,双方在共同的战略利益的前提下,携手合作。1959年9月9日塔斯社就中印边境事件发表声明公开偏袒印度。1960年苏联开始向印度提供军事援助。1962年苏提供的军援剧增。1971年8月9日印苏签订《和平友好合作条约》。随后不久,印苏又签订苏向印紧急提供武器装备的秘密协定。苏迅速向印度提供了一系列先进武器,大大加强了印军的作战能力,印苏建立了特殊关系。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方面加强了合作。
印度政府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注意改善邻国关系,解决了一些问题。
三、20世纪80年代的外交政策
印苏特殊关系给双方带来好处,印度获利更多。因此,双方都重视继续发展这种关系。20世纪80年代印苏关系又有新发展,特别是戈尔巴乔夫1985年担任苏共总书记后,两国关系进入一个新阶段。对苏关系成为印外交政策的基石。
两国领导人频繁地互访,签订了一系列协定。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和国防部长亚佐夫先后应邀访印,印度总理拉·甘地和国防部长潘特应邀访苏。两国签订多项协定。苏给印提供了大量经济援助,超过了以前的规模。
印度在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上支持苏联,印度在联大对苏联提案几乎都表示支持,甚至对苏出兵阿富汗表示理解。
20世纪80年代初,苏出兵阿富汗后,美国决定对巴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美印关系继续受到影响。不过,印度仍然希望发展与美国的关系,以便从美国得到尖端技术和经济援助。美国政府为了削弱苏联对印度的影响,保障美国的战略利益,也重视美印关系。1986年10月,印邀请美国防部长温伯格访印,标志着两国关系有改善。印度从美国获得超级计算机等尖端技术。两国经济合作日益扩大。印度总统文卡塔拉曼1989年12月20日在议会上表示:“在保持和苏联已有关系的同时,印度将发展同美国建设性合作关系。”
同时,印美之间仍存在许多问题,印度对美向巴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预警飞机和巴的核发展上和美国存在严重分歧。另外,在一些国际问题上也有分歧。因此,印美关系的发展是曲折的,双边关系缓慢地改善。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印中紧张关系有所松动,两国总理、副总理多次接触,两国外长互访,两国政府为寻求解决边界问题而举行了多轮会谈。1989年12月拉·甘地总理访华,标志着印中关系进入新阶段。
印度领导人多次表示要修复同邻国关系,通过谈判解决与邻国之间存在的问题。
印度积极参加“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的筹建工作。在南亚7国的共同努力下,南盟于1985年12月宣布成立。这将有利于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有益于南亚各国的经济合作。
印度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反对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反对军备竞赛,促成南北对话和推动南南合作,为建立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而努力。
四、冷战后的印度外交政策
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印度外交政策也随之发生某种变化,在大力发展与西方国家关系的同时,也要发展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关系。外交政策的目标更多地集中于经济利益。
印度加强同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关系,以便获得它所需要的紧急援助,并想借助美国牵制巴基斯坦,以改善它的安全环境。印度还想得到西方支持它谋求联合国安理会常务理事的席位。
克林顿总统的讲话表示要发展同印度关系的愿望。他说:“我们与印度这个世界上最大民主国家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在美国的投资上,印度潜力巨大,加上其他方面的合作,双方都会受益。因此,美国支持印度经济改革和向外开放,是具有重大利益的。……20世纪90年代,我们需要支持世界最大的民主国家过渡到开放市场经济。”拉奥总理说,12年来第一位民主党人入主白宫,将意味着美国和印度之间“更好的关系”。近来,印美在经济、科技和军事方面的合作确有一定进展。但是,两国无论在国际问题上或双边关系上都存在不少分歧,而解决这些分歧是需要时间的,因此,美印关系的改善将是渐进的。
印度在增强同美国、日本和欧共体关系的同时,重视发展同俄罗斯、东欧和中亚国家的关系,保持同第三世界的联系。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应邀于1993年1月访印,同印度领导人举行会谈,为印俄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印巴关系正常化是南亚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因素。印巴关系中主要问题是克什米尔争端。近几年,印控区穆斯林激进分子不断掀起斗争,要求自决,使问题更具有复杂性。印巴在克什米尔问题上都坚持自己的立场,目前还看不到解决这一问题的迹象,因此两国关系正常化任重而道远。
冷战结束后,印度和其他国家一样都注重经济发展。印度的外交向经济外交转变。拉奥总理1992年6月30日在新德里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在国外增进印度的经济和商业利益,已成为印度外交的主要关注之点。”
印度政府开展对印度驻外使节进行经济外交的培训,并加强了驻外使馆的经贸部门。印度不断派遣经贸代表团出访,寻求外国投资和贸易机会。同时,也邀请外国经贸代表团访问印度,实地考察、商谈投资和贸易问题。
印度通过经济外交,力图建立多边的外贸关系,在较有利的条件下引进更多的资金和先进技术,扩大商品和劳务输出。
印度首先加强与美国和西欧国家的经贸关系,同时,也大力开展东亚(特别是日本)和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关系。1994年2月,印度财政部长曼莫汉·辛格说:“印度在非常注视西方的同时将要更加注视东方。”印度与俄罗斯、中亚、东欧国家的经贸关系也在恢复和发展。印度积极扩大它在海湾地区劳务市场。
总之,印度正朝着世界大国的长远目标前进,今后在全球性和区域性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