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回归分析
运用OLS法进行协整回归得到方程:
TFPt=0.8416+0.2148F1t+0.1608F2t-0.0194F3t+0.0078F4t
(4-15)
t=(11.271)(3.851) (6.182) (-5.278) (1.954)
Adj-R2=0.985,F=268.01,DW=1.682[AR(1)=1.5295,AR(2)=-0.6236]
从式(4-15)可知,各变量和整个回归模型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根据DW值判断,模型在5%的显著水平下不存在自相关性。综合分析,该模型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通过对残差e的ADF检验(见表4-14),证实上述长期均衡关系成立。
表4-14 序列e的ADF检验结果
*MacKinnon(1996)one-sided p-values
上述结果表明,四个解释变量对浙江省流通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都是显著的,其中综合因子F1每变动一个单位,TFP就增加0.2148个单位;结构因子F2每增加一个单位,TFP增加0.1608个单位;就业因子F3每增加一个单位,TFP减少0.0194个单位;规模因子F4每增加一个单位,TFP就增加0.0078个单位。为了进一步判断每个具体变量对TFP的影响,我们将回归方程中的解释变量用各自的表达式(4-10)、(4-11)、(4-12)及(4-13)代入,经过整理,最后得到了如下回归方程:
TFPt=0.8416+0.0136ZX1+0.0030ZX2+0.0158ZX3
+0.0043ZX4+0.0329ZX5+0.0249ZX6+0.0238ZX7
+0.0430ZX8+0.0342ZX9+0.0057ZX10-0.0127ZX11
+0.0162ZX12+0.0174ZX13+0.0289ZX14+0.0099ZX15
+0.0016ZX16+0.0371ZX17+0.0179ZX18+0.0085ZX19
+0.0044ZX20
(4-16)
上述结果表明:(1)除了就业弹性系数变量外,其他19个变量的回归系数均为正,表明它们对浙江省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具有正向推动作用。(2)6个发展指标中表示发展潜力的指标X5、X6的回归系数相对较大(分别为0.0329、0.0249),说明了它们对浙江省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实际上,随着浙江省的批发零售业、餐饮业、连锁超市及专业市场的不断发展,第三产业中的交通、邮电、金融、房地产等行业也被迅速地带动发展起来,而这又给流通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2007年浙江省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0574元,农村人均纯收入8265元,分别比上年增加2309元和930元;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人均储蓄分别为12569元和21031,分别比上年增加1408元和1026元。这些都给浙江省流通业从生产、投资、消费等多方面提供了发展空间和潜力。(3)反映流通业结构的指标——流通业增加值占GDP比重X8及流通业增加值占工业比重X9的回归系数相对较大(分别为0.0430、0.0342),说明了产业结构在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流通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X10的系数仅为0.0057,明显偏小,说明了浙江省流通业结构整体上还不够优化。(4)就业弹性系数指标X11的回归系数为负的可能解释是:流通业由于技术含量低,使其成为接纳再就业的主要领域,从而大大降低了流通组织通过技术创新和规模收益实现集约型增长的可能性;同时每万人在校大学生数量X20的回归系数为正恰好说明了提高人力素质,促进人力资本对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性。(5)环境指标的变量X17(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占GDP比重)和18(城镇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重)都有相对较大的正系数,证实了现有文献中有关市场化及城市化对流通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的论点;理论上的解释可以概括为:市场化及城市化的进程对流通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流通业的自主创新提供了动力,另一方面市场化及城市化的发展又为流通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为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创造了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