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塔塔尔人在新疆的商贸活动
19世纪前,新疆是自然经济占主导的内陆地区。18世纪末,沙俄商人开始了与伊犁、塔城之间的贸易,但贸易额有限,且清政府对之控制较严,是非正式的。19世纪起,随着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沙俄加强了对中国边疆地区的经济渗透。40年代,更迫切地谋求与伊犁、塔城的正式通商。1851年8月,沙俄胁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根据这个条约,伊犁、塔城、乌鲁木齐、奇台、吐鲁番等地成为俄国商埠,同时沙俄政府在伊犁、塔城设立了俄国贸易圈,并享有免税特权。1881年,又在迪化(乌鲁木齐)设立了贸易圈(北起皇城巷,南至三屯碑,东达八户梁,西到西河坝)[9],最初叫“买卖圈子”,但实际上同后来的租界地没有什么两样,不纳税,也不受当地官吏的约束,只接受俄国领事的直接管辖,俨然独立于中国的行政、司法权之外,形成了中国境内的俄国人地区,成为以贸易为名、享有租界地位的俄国领土的一角。
在近代塔塔尔族经济活动中,商业较之其畜牧业和养蜂、园艺业,已占有突出比重,随着俄商进入新疆的塔塔尔人的主要经济活动即从事经商,且集商贸和畜牧业于一身。
当年,在迪化俄商贸易圈里,较大的洋行有八家,其中最大的三家都是俄国塔塔尔商人开办的:“吉祥洋行”是胡赛音·哈桑兄弟合办的,20世纪初,拥有资本130万卢布[10];“天兴行”是伊斯哈克兄弟几人合办的,1914年前后,拥有资本100万卢布,合黄金3.8万两[11];“芝盛行”是孜牙巴依开办的。这些塔塔尔人开办的洋行,通称为“塔塔尔商行”,在俄国的斜米、中国的塔城都设有总店和分店,有的还在吐鲁番、奇台等地设有分店。如天兴行,总店设在斜米,经理伊斯哈克及其三弟司马义哈吉在斜米主管全盘业务;大弟阿里夫和二弟依布拉音掌管塔城分店;迪化分店的经管人是塔塔尔俄商哈桑;吐鲁番分店是规模最小的,聘用了当地人穆海特经营。其时,伊宁市俄商贸易圈里,最大的洋行“阿尔泰公司”是俄国塔塔尔商人帕特赫·阿力·尕力甫和帕孜力江玉·努斯等人合办的。塔城俄商贸易圈里,名扬中外的“塔城商行”,俗称“红屋”,是塔塔尔富商海山·卡尼林于1913年开办的。这些塔塔尔俄商开设的洋行,集商贸和畜牧业为一体,经营范围广泛而直接。他们廉价收购新疆的牲畜、棉花、牛皮、羊皮、驼皮、狐皮、貂皮、银鼠皮、旱獭皮、驼绒、马鬃、羊毛及羊肠等土产和关内来的各种茶叶运往俄国,再将俄国的各种棉毛纺织品、针线、文具、瓷器、化妆品、糖果、火柴、纸张、玩具等工业品运进新疆,在各地销售。其经营方式是按不同的土特产品的生产季节,每年直接派店员或委托当地中国商人到各产地,向那里的农牧民放一部分贷款,订立收购合同。其时,新疆的农牧民因受地主、牧主的剥削,生活困乏,没有资金,只有接受俄商的订货预付款,有的生产者直接到当地分店门市部来商谈交易条件或买卖货物。
塔塔尔俄商的洋行还大量收购活畜,各分店还经营一定规模的牧场,占有水草丰盛的草地。如天兴商行在昌吉县三屯河地区有一牧场,牧放的羊群达两千多只,还有不少其他牲畜。各洋行收购的各类土特产外运之前,都要进行不同的加工,加以不同的包装,以便驮运出口。如羊毛收购后,要按毛色分类,除用于制毡的以外,都要清洗;羊肠清洗、去油垢后,要用盐腌制;皮棉要经过清花与棉米子分离后,分等级打包;等等。因此,各地塔塔尔俄商的洋行,都有自己的加工作坊。如迪化南梁羊毛湖一带,设有吉祥行的加工作坊,旺季时雇用的临时工多达上百人,每天劳动十多个小时。
俄商设在新疆的大小洋行由塔塔尔人直接开办的只占一小部分,多数是由俄罗斯人开办的,但分布在天山南北的俄商代理人,几乎都是由善于交际,通晓俄语、哈萨克语、维吾尔语的塔塔尔族小商人担任。有些塔塔尔族俄商代理人就在当地置产、成家立业,渐渐由俄商代理人变成了巨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新疆与沙俄的贸易萎缩,塔塔尔俄商开办的洋行很快由商业转向牧业,后来这些塔塔尔富商又变成了大牧主。
十月革命后,居住在新疆的许多塔塔尔俄商把资金和家眷转入新疆,在乌鲁木齐、伊犁、塔城等城市落户,逐渐成为中国塔塔尔族的一部分。新疆解放前,北疆地区较大城市的塔塔尔族居民,一般有点资本的都开办商店和作坊,没有资本的大多给当地其他民族的富商们充任会计、出纳、营业员、采购员、推销员或技术员等。
综上所述,自1852年沙俄开始在新疆正式通商至新疆解放前,俄籍塔塔尔族商人逐渐在华定居,成为中国塔塔尔族的一部分。在此过程中,他们主要在中俄之间购运,或在新疆开商行或商店,或在俄商在疆洋行里做店员,有的到农村牧区做生意或为老板放牧,还有的远至中国内地城市设商业机构。这成为俄商塔塔尔人定居新疆的重要渠道和阶段,并为新疆的商品经济打开了近代的窗口。同时,也改变了塔塔尔族过去以游牧业为主的经济形式。
二、新疆新文化教育史上塔塔尔知识分子的作用
居住在城市的塔塔尔人除经商外,还有不少知识分子从事塔塔尔族教育事业。塔塔尔族的教育事业始于19世纪末,是以教授现代新文化、新科技为宗旨的新文化教育,主要分布于迪化(今乌鲁木齐)市、伊宁市和塔城市。
受近代工业化和国外教育思想的影响,新疆的塔塔尔族知识分子从19世纪末开始重视科学文化教育。20世纪初,清政府迫于国内风起云涌的革命形势和资产阶级改革派的强烈呼声,于1903年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其主要内容就是兴办新式学堂。在政府推进新式教育发展的同时,塔塔尔族知识分子提倡改革旧教育制度,举办讲授科学文化知识的新式学校,得到塔塔尔群众的支持。塔塔尔族知识分子、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孜南托拉先生、司迪克·阿吉·阿比托夫是这场改革的发起人。
20世纪初,迪化、伊宁、塔城等城市的塔塔尔族、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哈萨克族人民中出现了发展新文化教育的思潮,社会上出现了经文学校和科学学校之争。所谓“经文学校”是讲授伊斯兰教知识的学校,而“科学学校”是指讲授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学校。
1910年,塔城巨商吾买尔阿吉·阿布里宁筹资兴建校舍、聘用塔塔尔族教师在塔城县开办了塔塔尔小学,取名“吾买尔(人名)小学”。
1912年,迪化巨商哈山·夏克卢夫先生筹资在洋行街塔塔尔清真寺旁修建校舍,兴办了一所塔塔尔小学。由塔塔尔族知识分子、教育家孜南托拉先生任教,人们称这所学校为“乌鲁木齐塔塔尔学校”。
1910年,伊宁塔塔尔族知识分子司迪克·阿吉·阿比托夫、凯然非里·艾斯拉、艾孜热提等人筹资,在伊宁县(今伊宁市)塔什来普凯修建了校舍,兴办了塔塔尔小学。
1914年,伊宁市塔塔尔族市民捐款,对原塔塔尔清真寺旁边的塔什来普凯塔塔尔小学进行扩建,修建了一座二层楼房,共有10间教室、14间办公室、2间库房,设初中班,办起了名为“闪光”的图书馆,藏书数千册。聘请了俄国喀山市著名教育家哈不都拉·波比和他的妻子哈迪且任教,该校开学后取名“曙光学校”。
1915年,乌鲁木齐塔塔尔族知名人士、教育家孜南托拉先生专程赴俄国喀山市与毕业于喀山师范学院的马尔叶木·孜格特娃女士结婚,当年偕妻回到乌鲁木齐,与妻子共同致力于创办妇女教育。他首先依靠社会贤达的协助广泛开展宣传工作,使广大市民认识到开办科学学校、发展现代教育的重要意义,得到各族市民的理解和支持,并发动塔塔尔族市民率先捐款筹资,于1916年兴办了一所科学学校,取名“乌鲁木齐塔塔尔女子中学”。该校是新疆最早的女子中学,采用喀山出版的塔塔尔语课本,用塔塔尔语讲授代数、化学、物理、生物、历史、地理、俄语、汉语、美术、乐理、体育等初中课程。专门招收小学毕业生(女生),传授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培养了一批妇女人才。她们毕业后分赴各地小学从事教育事业,发展了乌鲁木齐、昌吉、米泉、阜康、奇台、托克逊、吐鲁番、达坂城等地的教育事业。这所女子中学的创办,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对发展民族教育起了示范作用。是对传统封建主义观念的挑战,冲破了“女子不许上学的禁区”。因此,孜南托拉先生和马尔叶木·孜格特娃女士是为乌鲁木齐地区教育事业发展作出贡献的知名人士。
塔塔尔知识分子创办的科学学校包括小学和初中,均实行四年制和三年制的学制,一律采用俄国喀山出版的塔塔尔文课本和本校自编的塔塔尔文教材。聘用毕业于喀山大学和喀山师范学校的塔塔尔族教师任教。同时,还聘请留学国外回国的塔塔尔、维吾尔、乌孜别克、俄罗斯等族知识分子任教,除讲授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塔塔尔语言文字外,还讲授俄语、汉语、阿拉伯语和波斯语。
在新疆民族教育史上,乌鲁木齐、伊宁、塔城等地塔塔尔学校的兴办,是新文化教育在新疆崛起的象征,是对旧式教育的一次挑战。这是塔塔尔族老一辈知识分子对发展新疆民族教育的重要贡献。
在塔塔尔族知识分子创办讲授新文化知识的科学学校的影响下,1913年吐鲁番县维吾尔族进步人士马赫苏提·穆依提创办新式文化学校,筹资在吐鲁番县阿斯塔那乡建起了一所“科学学校”。他聘请塔塔尔族知识分了海达尔·赛拉尼、穆依不拉及其妻子古兰旦木·海比布勒列娜、艾力·伊不拉音莫夫、赫沙木·巴温、夏依·谢日夫、哈山·法依米等人执教,讲授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新疆哈萨克族著名诗人阿克提先生于1921年在阿勒泰县夏库提乡开办了一所科学学校,聘请塔塔尔族知识分子努尔丁任教导主任,聘用塔塔尔族教师阿不都·那斯尔先生执教,讲授现代科技文化知识,为哈萨克族教育创立新式教学模式,推广“新式教学法”作出了贡献。塔城地区托里县哈萨克族知名人士艾合买提·喀孜先生于1925年在托里县城郊区开办了一所科学学校,聘请塔塔尔族教育工作者伊敏·谢皮克任教,为哈萨克族兴办新式教育、培养具有现代文化知识的人才贡献了力量。
塔塔尔族教育工作者艾合买提·菲力迪在喀什、阿克苏地区的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中颇有声望。1934年,他从喀什来到阿克苏地区温宿县,亲自创办了阿克苏师范学校,培养了一批具有新文化科学知识的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学生。他在该校任教期间,招收了从阿克奇到阿克苏求学的四名柯尔克孜族贫困青年。这四名柯尔克孜族学生毕业后,回到自己的家乡哈拉布拉克、苏木塔什、亚曼苏、英阿瓦提等地开办了科学学校。后来这几所科学学校(小学)向阿克苏师范学校输送了20多名柯尔克孜族优秀学生。20世纪40年代初,这批学生毕业后回到家乡,又开办了20多所科学学校(小学),大力普及新科学、新文化教育。现今老一辈柯尔克孜族知识分子每每回忆当年,都感慨地说:艾合买提·菲力迪先生是我们柯尔克孜族现代教育事业的开路人和奠基者。
塔塔尔族知识分子,直接影响和深入倡导了新疆的新式文化教育,他们在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民族中,被誉为“教育明灯的点燃者”“教育振兴的启蒙者”。由于他们生活在中西文化的交会地带,较早地接触到现代科学文化教育;由于他们与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乌孜别克等族杂居,通晓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柯尔克孜语、乌孜别克语,有作为教育者的语言优势;由于他们有推广科学文化知识,发展教育事业的热忱和愿望,他们为促进新疆新文化运动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