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tember 10, 2006, Sunday, Sunny
昨晚梦见了学习生活工作过十年的老西农的旱冰场。
醒来后半天回不过神来,浮想联翩,一幕幕都如电影镜头般从脑海闪过。我想,除过巍然屹立的老三号教学楼之外,旱冰场恐怕是唯一可以给所有西农校友们留下最多印象和最美好记忆的场所了。
几年前因为盖教学大楼,它被拆掉了,从此在西农历史上消失了。但是,抹不去的却仍然是那么多值得咀嚼的美好回忆。
我是1990年入学的。从偏远的农村来到半天也走不到尽头的西农校园,那种新鲜和激动,简直无法用语言表达。
入学后印象最深的便是旱冰场。记得是9月6号报到,9号举行开学典礼,8号晚上迎新电影晚会,9号晚上迎新舞会。报到和新生接待地点在旱冰场外面,开学典礼、电影和舞会也都在旱冰场进行。在这里,我第一次看到了以前从没见过的特宽银幕的中间不间断连续播放的露天电影,第一次看到最大的露天舞场,第一次听到最优美的震撼心灵的各种舞曲。我相信很多从农村来的学生跟我一样的感受,也感受到这么多第一次。
旱冰场那特殊的四周筑起的椭圆形造型、水泥地面的篮球场(那时是唯一水泥地面的篮球场)兼滑冰场兼跳舞场平整而宽大,一面是三层高的“团委楼”(学生活动中心大楼),另三面是高高筑起的看台,中间是三个篮球场。
刚开始时,当我每次提着自己宿舍的凳子随着人流涌入旱冰场看电影时,心情无比的激动,因为毕竟到了周末,而且只有在看电影时才能见到那么多人,所以每次大家都去得比较早,早早占好位置,坐在那里聊天吃瓜子或看书。每周五和周六晚上轮流一次的舞会和电影雷打不动,如果赶上什么纪念节日或者庆祝活动,还会临时加演一场电影或舞会,那是学生们最期盼的。当晚饭时大喇叭里通知说有电影或舞会时,食堂里或宿舍楼里肯定会有一阵欢呼雀跃。之所以如此,一是因为杨镇这地方远离大城市,平时几乎没有什么文化活动和游玩的场所,二是因为西农学风很好,平时校园里总被一种压抑的沉闷的书卷气笼罩着,还有一个原因是如果是节日或庆祝活动放电影,必然是免费的,因为平时看电影都要买1—2元的电影门票。那时候没有电脑,没有网络,每个宿舍楼的门房里有一台电视,但只在每晚七点至七点半时正面朝外放在窗口,给大家播放新闻联播。另外就是有国家大事发生现场直播时,宿舍楼管理员会干脆把电视抬出来放到楼门口播放。每晚播放新闻联播,这是当时西农对学生进行时政教育和增长见识的另一大特色。
除了周末的活动,平时的各种大型活动和集会也都在旱冰场举办,所以这里自然成为全校学生文化、娱乐、信息发布、聚会的中心。每年一届的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每年元旦的篝火舞会、焰火晚会及校长新年致辞、校庆典礼、大型演出等,都在旱冰场举行。每天早晨,还会有很多学生坐在干净的看台上读英语。此外,当时的学生工作部、团委、学生会、大学生记者团、校报编辑部等等与学生紧密关联的部门和机构都放在团委楼。
就这样,我度过了大学四年时光。没想到的是,毕业后又留校工作,而且就被安排在新成立也在团委楼二层办公的学生处(招生、就业、学生管理等合并),专门负责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在这里一晃又是三年,这三年间旱冰场又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替人写电影海报
我们办公室隔壁就是电影放映室,他们知道我能抹一手大字,就每到周五上午,跟我约个时间过去,用黑色墨汁或红色广告颜料在黄色大纸上涂抹上引人注意的电影名字和放映时间。
•打“野场”羽毛球
那时候学校没有室内羽毛球场地。自从成立了学生处,处里的年轻人多了,加上两个处长带头,大家每天下午下班后就在楼下的篮球场边支起羽毛球网,打起“野场”的羽毛球来。之所以叫“野场”,因为经常有风,根本不能保证打球的质量。也是在这个时候,我学会了打羽毛球,因为时间长了,各系的辅导员和其他单位老师也会在下班后过来加入到我们的队伍,这使我取得了不小的进步,长拉短吊、扣杀斜绕,学会了不少技巧。可惜后来因为调离学生处加上新工作太忙很久不玩了。
•参加热闹的师生舞会
每周一次的周末舞会,吸引来很多学生和老师,自然而然的把舞场分成了两个部分:靠近团委楼的一小部分是老师教工集中跳舞的区域,另外一大部分是学生跳舞的区域。那时候,有一批老师,包括校长们,几乎每周都会来旱冰场与学生同乐,同时荡漾在音乐的快乐中。那时校长舞跳得很好,经常带他夫人一起去。也是在这个时候,老师们跳得很标准很优美的国标舞,带动了一大批学生学跳国标,而不是只学跳迪斯科。
•观看书画展及其他展览
因为旱冰场已成为大家最关注的地方,又有闹中取静的好环境,所以这里经常也会举办一些书画展,展示各个系学生的书画作品、手工作品、摄影作品及文学作品、展板等,因为我在这里工作,加之比较喜欢这些东西,自然成为第一批观众,并常常跟学生学习切磋。学生里的能人不少,其实经常有一些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学习借鉴的东西。
也因为这是学生聚集的地方,所以这里也便经常会有一些摩擦发生,成为是非之地。打球争球场、跳舞争舞伴、看电影跳舞进门不买票、社会闲杂人员混入捣乱等,因此经常发生一些打架斗殴事件。也因为这样,我们学生工作者全部围着旱冰场住着,随时防止并处理各种学生突发事件。那时候,在旱冰场的东面,有八排十六栋平房,作为学生辅导员和学生处团委的政工干部宿舍。现在都盖成一排排学生宿舍楼了。
值得回味的东西太多了。老西农旱冰场,一座历史性的建筑。新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必将在它的旧址上,塑造新的历史辉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