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ember 21, 2006, Thursday, Raining
再过4天就是“圣诞节”了。美国的圣诞节到底怎么过?我眼里的圣诞节到底是什么样?我所感受到的美国人对圣诞节到底是什么态度?正在考虑写一篇小东西记下这些见闻及随感,没想到今天在网上发现了连篇累牍的报道—国内名校十博士联名呼吁抵制“圣诞节”。由此,我想作为一个当局者和旁观者,我也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想谈谈我身边的美国人对圣诞节的态度。
一、圣诞节只是一个节日—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
圣诞节跟中国的春节一样,本身是西方的一个传统节日,已成为西方人借机休息度假、家人及亲朋好友团圆相聚的日子。但是,圣诞节真正的假期只有二天(时间是周五下午半天、周一一整天加上周五上午半天),加上周末两天,也就只有四天时间。而我们的春节却最少七天时,很多地方和很多单位还会延长至正月十五后收假。虽然很多人借此机会度假会延长几天时间,但法定的假日时间却只有两天。可见,这种节日的概念和文化价值根本不同。
二、圣诞节是辞旧迎新的日子。
之所以说是辞旧迎新,是因为美国人会在这一节日来临之前的一个月内,就开始利用周末打扫房前屋后,室内卫生,然后拿出往年装饰用的绿色塑料材质制作的圣诞树、彩色的灯珠等等,给屋内屋外装点出节日的气氛。因为圣诞节过后紧接着就是元旦—新年的第一天,所以人们很看重这个节日,把它也视为过去一年结束和新的一年来临的欢庆日子。
三、圣诞节是商家大战的日子。
在美国,圣诞节的商业气氛和味道更浓,走进任何一家商场、超市、店面和餐厅,都可以非常明显地感觉到这种气氛。他们借此机会大打圣诞牌,进行各种各样的装饰,推出各式各样的促销花样吸引顾客,总之就一个目的—想方设法让顾客掏钱。
四、圣诞节不是社会交往的途径。
在中国,类似于春节、中秋节等传统的节假日,已被赋予了新的含义—社会交往增进感情的机会。甚至只要是节假日,不管是洋节日还是土节日,都会程度不同地被人们利用,演变为社会交往的途径或手段,请客送礼,非常正常,似乎只有这时候,任何人才可以正常的找个借口请客送礼,来往走动。
在美国,大不相同。除了非常要好的朋友或者有非常重要的业务关系,人们会送一些并不贵重(一般不超过十美元)的小礼品表示祝贺和感谢,或者干脆送一张贺卡。有些单位还鼓励大家去“Dollar Center”(即所谓的一元店)买一元钱的礼品,然后在聚餐时或上班时互相交换,只为了图个好玩和有礼品的意思。而且美国人送礼特注重包装,1元钱的小东西,可能会花3元钱买个彩色精美的小袋子装起来,再挂个小卡片写上名字和祝福语。如此而已。还有一点与国内大不同的地方是,在这种一年一度的重大节日,一般每个单位倒要组织员工聚餐或聚会,但基本上还是AA制,大家各自端个自家做的菜品或食品大家分享而已,单位并不买单,并不花很多的钱。
所以,很多人在美国度过圣诞节的人都说,美国的圣诞节真没意思,甚至很没劲。
我带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带着中国人特有的热情和礼仪,给我所在系的几乎每一位教授和秘书准备了一份小礼物或者贺卡,一一亲自给他们送到手里或送到办公室里。令我万万没想到的是,恰恰相反,完全出乎我的预料,我发觉自己有点热情过度了而且竟然有点一头热—我至今仅仅收到一份贺卡礼物!我毫不怀疑这是我的人缘或者人情之差!对此,我表示了默认,这就是美国!我所能得到的最大安慰就是,在他们接到我的贺卡或礼物之时,会做出非常惊讶非常兴奋非常激动非常感激的表情和语气,说上几句“It’s very nice of you”“Thank you so much”“I appreciate you for your card”等等,如此而已。
而且,我并没有感觉到他们互相请客送礼,但每个人挂在口边不离的无非就是那么几句话“Have a great holiday”“Have a nice break”等等。
我也想不通的是,中国的老百姓跟着瞎起哄什么,把个圣诞节吵得比春节等传统节日还热闹还神圣!根据我以前所见,我觉得这些“老百姓”基本上属于城市青少年、在校大学生和一些在外企、私企以及商业领域的供职人员。我想,那些处于水深火热的1.5亿计的农民工们、那些为了共同争取10%多一点的大学升学率而整天为功课及前途所累的农村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们、那数千万面临下岗或者已经下岗的国企或民企工人、那5亿多辛苦一年却细细盘算马上来临的新年怎么过的农民父母及兄弟姐妹们,除非是基督徒,他们是绝对不会去热衷于什么洋人的“圣诞节”的,对他们来说,中国的传统节日往往也成了沉重的负担,因为没钱,但照样要请客,要送礼,即使是请亲朋好友吃顿像样的饭,即使是送礼给老人孩子。
有一点,十位博士说的对,那就是“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的问题。
正如他们所言,我认为这一现象至少体现出三个问题,那就是“政府主导缺乏力度、主流媒体责任缺失、商业炒作唯利是图”,这其实是三个最致命的关键所在。
来到美国,对比美国文化之后,我常常庆幸和怀念我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怀念我们的道德及传统文化教育的优胜之处。我是70年代生人,又出身于非常传统的大家庭,自幼就接受祖辈的严格教诲和传统文化的熏陶,我从没有感觉到我小时侯所接受的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教育的不足与有害之处,相反,我常常觉得深得其利,受益匪浅,享用终生。但是,仅就“圣诞节”这一现象而言,折射出的不仅仅是这个“地球村”一体化的速度、世界范围的缩小和信息沟通的发达,更折射出中国人的人性的脆弱、文化的扭曲甚至灵魂的出窍!
不过,通读了网上刊载的十位博士的《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我们对“圣诞节”问题的看法》一文,我深深打了个寒战!难道这就是十所国内名校的博士所言!?他们可都是中国的精英,学界的佼佼,年轻的科学家啊!除了一些阐述性的用语,用词偏颇,语气偏激,甚至观点非常极端,说话过于随便。我联想起最近几年学界兴起的打骂之风,包括某些院士在内的很多学者专家借以打假反腐之名在网络上肆意漫骂,牢骚漫天,互相攻击,实在显得无聊而又低级趣味。看来这十位勇敢的精英博士也难逃这一染缸,变得个个如刁蛮村妇般,只剩下骂娘了。
我真的感到悲哀,不仅仅为中国的文化意识的缺失,文化主体的丧失,也为中国的年轻的学术界,为这些精英们。
在这物欲横流、名利驱动的世界里,知识分子很难保证做到屈原的“众人皆醉我独醒”,并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人长着嘴是为说话的,人有想象力,特别是资讯已高度发达、达到全球化3.0时代的今天,企图阻挡老百姓的喜好和流行是很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无论是圣诞文化,还是佛教文化,还是传统的民间文化,都无非是给人们的精神生活增添一份色彩,给人们消遣、娱乐、放松和消费提供一个由头。仅此而已。所以万不必借此大做文章,没有什么意义。
不过,也许是出于同情或者惺惺相惜的缘故,我竟然尚能理解这十位博士的豪言壮语和胡言乱语。毕竟,他们图的是一吐为快,图的不是隔靴搔痒,图的是中国文化的振兴和国人精神的振奋,图的不单是个人一时的名利和终身的荣辱。如果不是为人利用,如果非出己愿,十位博士们这种为捍卫文化保护国粹而振臂呐喊的精神,值得敬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