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融资渠道由银行转向资本市场已是当今世界金融业发展的趋势。目前发达国家市场直接融资的比例大都在50%以上,个人持有的金融资产中60%为股票和债券;而我国直接融资的比例不足20%,个人金融资产中股票和债券仅占所持金融资产的10%。我国股票市价总值占GDP比重不仅大大低于美国的139%、英国的163%,也低于印度的93%、巴西的67%。这说明我国直接融资和资本市场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目前世界股市全面大幅下跌,美国NASDAQ指数已跌65%,我国的上证指数也下跌了近20%。人们对股市下跌的原因提出种种推测,如国有股减持、增发、新股集中发行、央行查处违规入市资金、基金黑幕的揭示和上市公司造假等,但这些仅是表象问题,其实质是股市泡沫太大,需要向理性价值回归。
现在股票市场上的问题成堆。首先是上市公司:一些上市公司只知道“圈钱”,在募集资金投向上,将企业信贷资金和上市融资一起投向股市,美其名日“委托理财”,制造股市泡沫,导致虚拟经济膨胀和实业投资不足。更加不可思议的,是银广夏的造假活动,我们不知道市场究竟还有多少个银广夏?
其次是中介机构:一些会计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鉴证类的中介机构为虎作伥,与上市公司沆瀣一气;一些券商和私募基金与上市公司串通,利用不平等的信息获取手段,人为进行股市投机,损害中小投资者和散户的利益。最后是政府监管部门,市场监控能力有待提高,对违规违法者的惩治不够到位和彻底。
加入WTO,就意味着我们要对外开放金融和证券市场,但目前国内资本市场的准备工作和各方面条件还远远不够。虽说在过渡期,我们有3—5年或最多为6年的迎战准备时期,为了在加入WTO后不被国外资本打得落花流水,中国资本市场的下一步发展任重而道远。
面对WTO的挑战和发挥对未来宏观经济持续走稳的“挑大梁”作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需要在制度创新、监管体系的完善和市场的国际化等方面下功夫。制度创新包括上市公司发行制度、退出机制和市场结构的创新。上市公司是证券市场的基石,上市公司的质量和规范动作是关系到证券市场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改革上市发行制度势在必行。与此同时,加大退市机制的执行力度。不仅是连续几年经营业绩达不到要求的上市公司要退市,而且运作不规范和违规违法的上市公司也要退市,如做假账、信息披露不真实、重大信息保密不严或没有做到“三公”等,从而使上市公司在提高质量和规范运作上下功夫。在此基础上,积极启动创业板市场和推出第三板等场外市场,形成较为完善的证券市场体系,为中小企业的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和风险投资的退出发挥作用和创造条件。除市场的外在压力外,上市公司的规范运作还需要解决国有股和法人股的流通问题,需要强化建设公司治理结构和消除“内部人”控制。目前的国有股减持方向是对的,但需要在方式方法上做更多的研究,可考虑将减持的国有股暂时剥离给社保基金或一般投资基金,让其经营一段时问,然后择机出售。
在健全和完善市场监管体系方面,主要是提高监管能力,重点是监管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的规范化运作,要做到事先的预防和事后杀一儆百的警示作用,真正做到信息披露的“三公”,切实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在市场国际化方面,加入WTO后,要逐步对外开放资本市场,实行A股、B股和H股的并轨。目前应积极建立中外证券投资公司、中外证券投资基金,在引进外资的同时,不断提高其国际化运作的水平和经验。此外,为迎接WTO的挑战,应在前一阶段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基础上,逐步有选择地推动银行、保险、证券及资产管理业务的相互融合,试点组建金融集团,以实现规模经济效益,提高抗风险能力。
(此文发表于2001年10月17日《深圳商报》,有删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