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煤矿照样能够实现安全生产

煤矿照样能够实现安全生产

时间:2023-03-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煤矿安全问题事关矿工生命和财产安全,一直是困扰我国煤炭生产和安全发展的重大难题。神华集团自成立以来,始终狠抓安全生产和管理,煤矿安全水平稳步提升,长期居于国内前列,并创出世界先进水平。全集团58个煤矿,有12个煤矿实现开建以来零死亡。这些数据表明,9个原地方煤炭企业被神华重组后,在短期内安全生产水平已经达到了神华集团的总体水平。随着各项制度的严格执行,神华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安全发展的动力机制。
煤矿照样能够实现安全生产_关于神华集团安全生产情况的调查_对中国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若干思考

煤矿安全问题事关矿工生命和财产安全,一直是困扰我国煤炭生产和安全发展的重大难题。“十一五”期间,我国煤矿死亡人数高达1.6万多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上千亿元。近年来,虽然我国煤矿事故发生率明显下降,但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神华集团作为我国最大的煤炭生产企业,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煤矿安全生产创造了国内外先进水平。最近,我们到神华集团进行了实地调研,下井参观了上湾、白芨沟等煤矿,多次召开座谈会,并与矿工直接交流。总的感觉是,神华在安全生产上的确下了大功夫,取得的成就让人敬佩,其做法和经验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一、神华煤矿安全生产创出世界先进水平

神华集团是以煤为基础、煤电油运一体化运营的综合性大型国有企业,2010年煤炭产销量达4.58亿吨。神华集团自成立以来,始终狠抓安全生产和管理,煤矿安全水平稳步提升,长期居于国内前列,并创出世界先进水平。一是原煤生产百万吨死亡率比美国还低。从1999年煤炭生产超千万吨至今,原煤生产平均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0.04以下;2006年以来降到平均0.028,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5,比以露天开采为主的美国的平均水平0.034还低27%;今年1—8月又降到0.017。特别是,核心企业神东、准能公司10年平均百万吨死亡率仅为0.011。二是实现零死亡的煤矿逐步增加。全集团58个煤矿,有12个煤矿实现开建以来零死亡。安全生产周期越来越长,目前已有25个煤矿的安全周期超过1000天,6个煤矿超过3000天。三是兼并重组的老小煤矿安全水平大幅提升。原宁夏煤业集团、新疆煤业公司和内蒙宝日希勒煤业公司等被神华兼并重组前,历史上的平均百万吨死亡率是3.57,兼并后死亡率大幅度降低。近两年神宁公司、神宝公司为0,神新公司为0.058;补连塔煤矿连续11年产煤1.45亿吨无死亡。这些数据表明,9个原地方煤炭企业被神华重组后,在短期内安全生产水平已经达到了神华集团的总体水平。

二、神华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做法

在我国现有生产力和煤矿安全总体水平不高的情况下,神华集团在安全生产方面能做得这样好,实属不易,是多年大胆探索创新,不断突破传统生产方式的结果。其主要做法如下:

(1)强化风险预控,构建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煤矿生产难免发生事故、难免死人”,这是我国煤炭行业根深蒂固的观念,长期以来没有谁怀疑过。然而,神华人却明确提出了“煤矿生产能够做到不死人”等全新理念,并建立了以风险预控为核心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这些年,神华每座煤矿的建设和生产,从一开始就把安全因素放在首位,勘探时要彻底查明开采的技术条件,设计时必须达到系统安全可靠,建设时定要确保工程高质量,上岗员工也必须经过严格培训。最关键的是,他们建立了一套具有神华特色的安全管理体系。这套安全管理体系包括五大部分、28个子系统、160个元素、746项条款,涵盖了危险源辨识和评估、风险管控标准和措施、责任分工落实和奖罚等煤矿建设和生产的全员全过程。并明确规定:“危险源辩识不清不开工、管控措施不到位不开工、作业能力达不到不开工、隐患不排除不开工。”

(2)提高煤矿标准,推进产业升级。神华根据安全生产的要求,大幅度提高了煤矿设计、建设、作业和管理标准。比如,在瓦斯防治方面,国家标准要求瓦斯浓度超过1.5%必须停工,而神华的标准规定,只要超过1%就必须停工。在他们看来,瓦斯超限就是事故。同时,他们积极建设千万吨安全高效现代化矿井,对矿区资源进行集中布局,优化生产系统和采掘工艺,将炮采、炮掘提升为机采、机掘,大大提升了煤矿的现代化、规模化开采水平。我们在座谈中了解到,神东和准能公司的矿井生产规模从年平均30万吨提高到年产量1736万吨,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神华对后期兼并重组的9个原地方煤炭企业的62个煤矿和627个小煤窑,进行了大力度整合与改造,使这些矿井也成为安全高效的现代化矿井。我们在上湾等煤矿井下调研时看到,矿工上下井乘坐的车辆或索道安全舒适,巷道坚固、通风良好,煤炭开采都是机械化作业,操作矿工很少,和传统采煤方式完全不一样。

(3)加大安全投入,增强科技保障。“安全投入是效益最好、回报最大的投入”,这是我们在调研过程中经常听到的一句话。近年来,神华每年对安全生产投入数十亿元,重点用于老矿井改造、安全设施建设、风险因素治理、矿工技术和人才培训等。他们尤其注重科技投入,与国内外众多科研院所、设备厂商结成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分别成立了瓦斯、水、火等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研发出自动化工作面、成套液压支架、瓦斯防治利用等一系列新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安全生产的技术保障水平。

(4)强化安全责任,建立安全生产动力机制。神华不仅构建了上下一体、覆盖全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而且在落实上有特色、很扎实。第一,实施“一把手工程”。他们制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规定,集团、公司、煤矿的各级“一把手”必须亲自抓安全、管安全、负总责。董事长张喜武始终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不仅在决策和管理层面坚持安全第一,还经常带头下井检查指导安全工作,每年都在20次以上。特别是把矿长作为最重要的抓手,并用“重奖在前重罚在后”的办法,调动矿长的安全生产积极性。第二,所有员工收入与安全生产直接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安全结构工资制规定,一线工人安全工资比例达到30%左右,班组长达到50%左右,矿和公司级领导最高达60%。第三,安全监督有狠招。既有定期和专项的大检查、大评估,也有不定时、不定点、不定人的随机检查。特别是,他们还根据多年的经验教训,增加了对交接班、双休日和夜间等事故多发时段的检查监督。随着各项制度的严格执行,神华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安全发展的动力机制。

(5)培育安全文化,激发安全生产精神力量。走进神华,首先感受到的是扑面而来的安全文化气息,这大大超出我们的预料。在白芨沟煤矿,长长的上下井主巷道中,到处回荡着安全主题音乐,悬挂着安全文化标牌,上面既有矿工亲人的照片,也有矿工家人的温情寄语,如“老公,我和儿子等你回家”、“爸爸,你的平安就是我们全家的幸福”等。浓厚的亲情文化氛围,让人油然而生一种珍惜生命和眷念亲人的思想情怀。我们了解到,神华还经常开展“面向全家福宣誓”、“家属井下探亲”、“事故现身说法”等一系列活动;并提出“让煤矿工人成为行业最幸福的人”的理念,推行了“幸福矿工工程”。丰富而独特的宣教方式,营造了浓郁的安全文化氛围,使广大矿工从思想深处更加珍惜生命、更加重视安全,激发出自觉搞好安全生产的强大精神力量。

三、神华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经验

通过多年探索和创新,神华集团走出了一条符合企业实际的安全发展道路。概括起来看,有以下几点经验。

(1)以先进理念引领安全生产。思想决定行动,理念指导实践。神华人认为,安全生产的第一关是思想关,如果不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安全生产就无从谈起。他们提出的“煤矿生产能够做到不死人”、“生产时能够做到瓦斯不超限,超限就是事故”、“让煤矿工人成为同行业最幸福的人”等先进理念,是对长期以来煤矿生产传统观念的重大突破,在我国煤炭行业具有革命性意义。正是由于这些先进理念已深入人心并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神华的煤矿安全生产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2)以系统思想构建安全生产体系。安全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人、机、环、管的各个方面。搞好安全生产,必须从基础抓起、全方位用力,决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更不能临时抱佛脚。神华构建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把保障安全生产的关口前移到地质勘探、矿井设计、装备配套、工程建设等各个源头环节,超前消除或控制了安全隐患,实现了由事后管理向事前预控的转变,从根本上扭转了煤矿生产的被动局面。

(3)以技术创新提升安全生产水平。实现煤矿生产的长治久安,根本出路在于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神华十分重视科技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集成应用一系列先进装备和技术,优化生产系统和开采工艺,同时还大力淘汰落后生产方式,扩大生产规模,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安全技术水平。

(4)以人的素质提高保障安全生产。安全生产,关键在人。神华把人才资源看作第一资源,大力加强矿工素质培训和专业人才培养,打造了一支具有先进安全理念和现代生产技能的员工队伍。他们既注重以物的现代化保障人的安全,又注重以人的高素质提高物的可靠性,实现了人的发展与企业安全发展的良性循环。

四、思考和建议

我国是一个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从发展阶段看,我们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发展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仍在持续增加。在我国的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中,煤炭所占比例一直保持在70%以上,这种格局在未来很长时期也不会改变。据统计,2010年我国共有煤炭生产企业约1.2万家,一线矿工达300万人,数百万矿工以其辛勤劳动保证了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巨大需求。煤矿安全生产,不仅事关矿工的生命安危和财产安全,而且直接影响国家的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目前,全国的煤矿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就在我们起草这份调研报告的时候,又接连发生了四起煤矿大事故,造成不少人员伤亡。尽快解决煤矿安全生产问题,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

我们认为,神华集团探索形成的煤矿安全生产理念和做法,不仅对本企业行之有效,而且在全国煤炭行业也具有重要借鉴作用。虽然神华是一家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大型国企,但总体上看,其主要做法和经验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第一,神华所属许多煤矿最初的生产条件比全国各地煤矿并不优越。他们先后兼并重组的数百家小煤窑,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五大灾害俱全,安全基础非常差,与全国众多煤矿的情况并没有两样。第二,神华解决的是我国煤矿安全生产面临的共性问题。目前,我国煤矿事故的发生有以下几个主因:一是思想认识问题,不少人总认为煤矿生产难免发生事故;二是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熟视无睹,甚至明目张胆地违规违法生产;三是安全责任制度形同虚设,很难真正落实到位;四是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系统性认识不足,忽视从基础和整体上解决问题;五是职工安全培训工作跟不上,安全文化缺失。这些问题也正是神华当初面临的问题,目前都已得到较好解决。神华的做法反映了安全生产的一般规律,符合我国煤炭行业的总体情况,一般煤炭企业完全可学、可用。当然,每个企业的情况不尽相同,要根据自身实际加以借鉴。第三,借鉴神华经验不完全受企业实力和资金制约。作为实力雄厚的大型国企,神华的成就与大量投入是分不开的,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其先进的理念和方法。无论什么样的企业,只要借鉴神华经验,都会在安全生产上取得成效。

从实际情况看,神华的许多做法已经得到国内同行的认可,也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因此,建议由国家安监总局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神华的安全生产实践进行进一步的调研和总结,并在全国煤炭行业组织推广。这样做,一定会对我国煤矿安全生产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此文系与国务院研究室信息司杨书兵、魏晓东同志合作,刊于国务院研究室《决策参考》,2011年11月29日第71号,获2011年度国务院研究室课题评比二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