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此推测,至少在战国中期就已经形成了姓氏合一的制度。这些新贵族本来没有一个是显贵的世族,他们必然要破坏旧的姓、氏制度,并废除古代的姓和氏来创立新的姓氏制度以证明自身政治地位的合法性,并代之以新的姓氏。于是,没落贵族的氏丧失了实际的政治地位,对于新贵族而言,用以“别贵贱”的氏已经没有了实际意义,进而引发了姓、氏观念的巨变,最终形成了姓、氏合一的新的姓氏习俗。
姓氏合一_方姓简史
《孟子·尽心下》中有“讳名不讳姓;姓所同也,名,所独也”,此说提到了姓和名,而氏在周代虽是“别贵贱”的凭证,这里却没有提到。由此推测,至少在战国中期就已经形成了姓氏合一的制度。
春秋中叶到西汉初年,是我国古代连年大战乱的时期,并由此产生出了新的社会秩序,社会政治形态由奴隶制逐渐变为了封建制。社会权力的重新分配,使得旧的贵族开始没落,并受到新政权的压制。一些诸侯的社会地位会突然下降,不少人由门客成为阶下囚,沦为奴隶,甚至被诛九族。没落贵族或者诸侯的门客们为保自身,多改变了原来的姓氏以避灾祸。汉兴秦亡,项羽火烧阿房宫,吕不韦被秦始皇迁徙后,三千门客或被斩杀、或者逃亡便是例证。而崛起的新贵族多出身寒微,如孟尝君的食客冯谖,因游说有功而成了孟尝君的座上客;陈胜原是雇农出身;吴广原是贫苦农民出身;刘邦原为沛县泗水亭长,后为汉高祖;萧何原为沛县小吏,后封为酂侯;樊哙原是杀狗匠,后封为舞阳侯。这些新贵族本来没有一个是显贵的世族,他们必然要破坏旧的姓、氏制度,并废除古代的姓和氏来创立新的姓氏制度以证明自身政治地位的合法性,并代之以新的姓氏。于是,没落贵族的氏丧失了实际的政治地位,对于新贵族而言,用以“别贵贱”的氏已经没有了实际意义,进而引发了姓、氏观念的巨变,最终形成了姓、氏合一的新的姓氏习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