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由河南迁往四方

由河南迁往四方

时间:2023-03-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据一些《方氏家谱》记载,西汉末年有方,任汝南尹,因避王莽之乱,携家由河南迁徙到今安徽歙县东乡绩溪定居。浙江为方姓第一大省,占浙江省总人口的1%。全国形成了皖浙苏、辽西、滇南三块方姓聚集区域。河南省各市县志资料表明,几乎各地都有方姓。河南的方氏望族,大都与禹州的方氏联系紧密。
由河南迁往四方_方姓简史

方姓人自得姓后,最初是在河南境内繁衍发展,并有部分人分迁到山西和山东。在夏、商时期,东迁到山东半岛的方姓人在那里建立了一些部落小国,被称作方夷。商代时的方夷十分强大,经常侵扰商的边境和属国,因此,商王武丁曾多次发兵讨伐方国,直到商朝末年,方夷仍未被消灭。后来周武王灭商,部分方姓人归顺了周朝。在周代,方姓人主要仍是在中原地区活动。

西汉末年,世居中原的方姓人开始向四方迁徙。然而,直到宋代以前,方姓的活动极少见于史册,从正史中只能偶尔寻见些零星的踪迹。《后汉书》记载:西汉末年有平陵(在今陕西咸阳市西北)人方望,随隗嚣起兵反对王莽暴政,担任军师。《南史》记载:南北朝时,南朝宋有方明,原籍河东(治所在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为益州刺史刘道济参军,立功于蜀地,历任颍川、南平昌太守。《旧唐书记载》:唐代方亮,为雉山(今浙江淳安县淳城镇西南)人;方竦(sǒng),弋阳(今属江西)人;均为唐景云年间进士,累官鸾台侍郎。这些零星的史料,说明方姓在这些地方的活动足迹。

然而,这些散碎资料,无法描绘方姓发展全貌,也与方姓在社会上的地位不相称。从繁衍态势和社会地位来说,方姓在唐代是比较突出的,与李、郑、牛、郭、汪、皇甫、鲍、刘、夏、贾、张、马、叶、王、许、赵、何、庞、胡、侯等26姓,被称为“唐国之柱”。要寻觅方姓发展轨迹和迁徙途径,只得求助于家谱。据一些《方氏家谱》记载,西汉末年有方,任汝南尹,因避王莽之乱,携家由河南迁徙到今安徽歙县东乡绩溪定居。方纮的儿子叫方雄,字代英,东汉光武年间曾任尚书郎,黄门侍郎,官至河间太守。方雄有三个儿子:方侪方储、方俨。方侪,任南阳太守,封关内侯,以文学知名。他的弟弟方储,建初年间举贤良方正,因对策第一拜议郎,授洛阳令。方储之弟方俨,任大都督,亦以文学出名。方储有三个儿子:方觊(一些家谱为赞之)、方观之、方洪(一些家谱为弘之)。方觊裔孙衍生出严州、衢州、婺州(三州均属浙江)、休宁(今属安徽)诸支派;方观之后代分迁莆田(今属福建)、九江(今属江西)、滁阳(今属安徽)诸支派;方洪子孙有徽州、池州(二州在今安徽境内)、宣州(在今安徽、江西、江苏三省交界处的广大地区)、秀州、常州(二州均在今江苏省)、湖州(在今浙江省)诸支派。其后子孙繁衍昌盛,这些支派分迁于湖南、湖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贵州、云南、四川等地。东汉以后,中原方氏又有迁入河北、山西、陕西、内蒙者。

宋朝时正史中有方姓名人事迹记载。宋朝方姓人的地位比较高,被列入“十八大姓宋国之梁”。北宋初年,一位老儒生编写的《百家姓》,将方姓位列第五十六位,说明它已很有影响。但这个《百家姓》不是以姓氏人数多少排列的,若按照实际人数,方姓排列名次还要靠前。据袁义达、张诚两学者研究:宋朝时期(960—1279),方姓大约有45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58%,姓氏排位第三十五位。当时福建地区方姓最多,约占全国方姓总人口的37%,占福建总人口的3.5%。当时方姓主要分布于福建、安徽、浙江,这三地区的方姓大约占全国方姓总人口的78%;其次分布于湖南、江西两地的方姓占总人口的12%。形成以福建为中心的闽浙赣皖湘一片方姓聚集地。宋朝方姓有方腊、方岳等名人。

明朝时期(1368—1644),方姓大约有4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8%,为明朝第四十八位姓氏。主要集中于浙江(36%)、安徽(19%),这两省方姓大约占方姓总人口的55%;其次分布于江西(9.4%)、江苏(7.8%)、福建(6.4%)、湖北(5.8%)。浙江为方姓第一大省,占浙江省总人口的1%。宋、元、明期间,方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向东南部、由南向北部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以浙江为中心,向四周散发的方姓分布特点,方姓人口重心由东南向北移动。明朝方姓出了四位内阁大学士,由于明太祖废除丞相,后又设内阁,以内阁大学士辅政。因此,担任大学士者即被视为宰辅(相)。此外,位至总督、巡抚者也有好多。清朝方姓官至总督、巡抚、将军者多人,在科学、哲学、文学、思想、戏曲诸方面均有建树。明清方姓有几个家族,每代都有才士,形成人才群,形成姓氏发展史上的奇特现象。

另据有关家谱资料,明清以来,在上海青浦,江苏的溧水、扬州、常州、无锡,浙江的淳安、上虞、嵊县、萧山、杭州、宁波、鄞(yín)县、余姚、慈溪、奉化、嘉兴、德清、诸暨、金华、兰溪、衢州、常山、临海、天台,安徽的歙县、太平、祁门、黟县、贵池、安庆、泾县、定远、休宁、绩溪、桐城、怀宁,福建的莆田、漳州、云霄、厦门,江西的南昌、婺源、景德镇,河南固始,山东历城,湖北的新洲、谷城、黄冈,湖南的长沙、临湘、湘潭、岳阳以及广东南海、普宁,云南晋宁,广西桂林,天津宝坻,北京市等地均有方姓族人聚居。

从明朝至今的近600年间,方姓人口的流动情况与宋、元、明期间有区别,其流动主流是由东南部向中原、华北强劲地回迁,人口重心继续向北移动。这也反映了明清时期西南和东北地区外族方姓的兴起和汉化进程的加速。全国形成了皖浙苏、辽西、滇南三块方姓聚集区域。现代方姓,有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方毅,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方强、方正平,实业家方树泉,哲学家方东美,语言学家方光焘,工业微生物学家方心芳,植物学家方文培等。

1.河南方姓

河南是方姓的祖居地,至今方姓人遍布全省各地。河南省各市县志资料表明,几乎各地都有方姓。禹州市共有方姓28525人,分布在全市26个乡、镇、办事处的170多个行政村。与禹州相邻及附近的县市,大都也有方姓人聚居的村镇。其中郏县、襄城县、宝丰县、临汝县(今汝州市)等地的方姓人,还和方家岗的方氏同宗同族,年年清明节都来方山、方家岗祭祖。河南的方氏望族,大都与禹州的方氏联系紧密。历史上对方姓曾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固始方氏的族谱,与禹州方家岗方氏的族谱惊人的一致。《荥阳市志》记载:据1982年人口调查,荥阳县(今为市)汉族姓氏共287个,其中有方姓,共有238户。《长葛县志》载:长葛县(今为市)共有姓氏206个,其中方姓聚居于南席方于、官亭申庄。《许昌县志》记载,许昌县268个姓氏中,方姓共有660户,聚居在许昌县椹涧乡方庄。《宝丰县志》记载:宝丰县共有553姓,方姓约有400人。西平县方姓聚居于蔡寨乡、盆尧乡、宋集乡。《鲁山县志》记载,元代前,鲁山县共有姓氏近百个,其中有方姓。明代后,人口大量流徙,姓氏不断变化。1988年,全县有330个单姓和4个复姓,其中有方姓。《周口市(原为县级市,属周口地区。周口地区撤销,地级周口市成立后,现为周口市川汇区)志》记载:周口市共有303个姓氏,其中有方姓。西平县境内约有302个姓氏,其中有方姓。范县共有姓氏249个,其中有方姓。尉氏县共有姓氏326个,其中有方姓。武陟县共有姓氏418个(单姓414个,复姓4个),其中有方姓。南乐县共有姓氏二百多个,其中有方姓。商水县有姓氏三百多个,其中有方氏。新乡市北站区有姓氏350多个,其中有方姓。舞钢市在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时,有姓氏516个(单姓513个,复姓3个)。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全市有姓氏615个。这两次人口普查,姓氏中都有方姓。根据封丘县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全县共有姓氏2O8个(单姓205个,复姓3个),其中有方姓。此外,河南省的巩义、辉县、郾城、镇平、南召、信阳、孟州、民权、睢县、潢川、获嘉、禹州、延津、安阳、扶沟、淅川、虞城等县市也有方姓。

河南现代方姓人数虽多,然而有成就人士并不多见。

2.山东方姓

山东也是方姓的祖居地之一,但影响不大,直到清朝方有名人出现。

3.安徽方姓

据家谱记载,大约西汉末年,方纮从方山迁居歙县,是为方姓入皖之始。这支方姓很快繁衍成望族,并向外分迁,不但在今安徽境内形成众多支派,浙江、江西、江苏、福建、广东、湖南、湖北以及西南等地方姓也由此支方姓形成。安徽方姓自唐代显名于世,明清时最盛,直到近现代仍有各方面取得杰出成就的人物。其中,歙县、桐城、寿县等是方姓聚居地。历史上安徽方姓人才济济,有方以智家族、方东树家族、方观承家族,方腊、方回、方苞、方成培、方振武等著名人物。

4.浙江方姓

浙江方氏与安徽方姓同源,也是由河南迁往安徽的方纮之后。此地是方姓活动的重要地区,早在唐代就有著名诗人方干,元末明初有割地称雄的方国珍,清朝有画家方薰,现代有开国功臣、首批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军方铭,但最具盛名的人物还属明初义士方孝孺。

5.江苏方姓

江苏也是方姓很早生息繁衍的地方,明朝方姓还出了一位皇后,但从那以后,方姓著名人物则不多见。

6.江西方姓

江西方姓源自安徽,也是方纮裔孙。从宋代起,这里便是方姓聚集区,但长期以来并无显要人物出现。到了现代,才出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

7.福建方姓

福建方姓也源自河南,方纮的裔孙很早就在莆田生息。唐高宗总章年间,河南方姓有随陈政、陈元光父子至福建漳州者。固始《金紫方氏宗谱》记载:唐德宗大中年间,都督长史方琡,自安徽歙县回归河南固始方龙山居住。方琡有个儿子方殷符,任御史中丞。方殷符生有七个儿子。其中,第三子方廷范为唐昭宗大顺二年(891年)辛亥科进士,在福建地区长溪、古田、长乐三地任职,后见中原诸军阀混战,政局动荡,便择居莆田(今属福建)刺桐巷,并改其名为方巷。方廷范生有六个儿子,都以固始籍考中进士:方仁岳、方仁载为唐昭宗乾宁元年(894年)甲寅科进士,方仁瑞为唐乾宁三年丙辰科进士,方仁逸为昭宗光化二年(898年)乙丑科进士,方仁逊为昭宗天祐二年(905年)丙寅科进士。因此,时称“六桂联芳”,并称方廷范为“六桂之父”。又因第五子方仁载官至上柱国、金紫光禄大夫,方廷范也被赠封为上往国、金紫光禄大夫,方氏以此为莫大荣耀,于是便有“金紫方氏”这个称号。莆田刺桐巷方姓,有的与来中国经商的阿拉伯商人通婚,信奉伊斯兰教,有一支于宋、元之际避乱迁到海南岛琼州。

福建莆田方姓自宋朝即崭露头角,明朝更盛。近现代,有福州方声洞兄妹投身于辛亥革命,无产阶级革命家、国务活动家方毅。

8.广东方姓

广东方姓是由福建等地传入的,形成普宁等多个聚集地。此地方姓从明朝开始知名于世,到了现代更为突出。

9.湖广(湖北、湖南)方姓

今湖南、湖北二省,历史上统称为湖广。湖广方氏大多是由东南地区,尤其江西传入,历史上有“江西填湖广”之说。长沙柞山《方氏家谱》(方永曦等纂修,1902年河南堂木活字本)记载:这支方姓的始迁祖为方竹泉,先世居江西浮梁县,明朝中叶徙居长沙。岳阳(今属湖南)《方氏族谱》(方祝三等主修,方宋丞等主编,1949年木活字本)记载:岳阳方氏始迁祖为方澄,五代后唐同光二年(924年),由南昌播迁岳阳,至第六代别为沙陂、潼溪、杨林三派。

另据方姓家谱记载:五代十国时,吴越的光禄大夫方舀,从浙江迁入湖南。此后,他的六世孙方缓、十一世孙方天爵、十七世孙方宪、方哲、方魁、方晓都在湖南居住。明朝时,南宋著名词人方岳的裔孙由安徽祁门迁居湖北的嘉鱼,后来在此形成一个大家族,子孙分迁湖北的嘉鱼、蒲圻、仙桃、荆州和湖南的临湘、长沙、洪湖等地。

元至正二年(1342年),江苏的方重九先迁湖北的汉阳,又迁德安,再入汉川,至今已衍二十六世,五千多人。至正二十六年,方文五由安徽的歙县迁湖北的阳新;江西南昌的方伯受及六个儿子迁到湖北的通山;江西进贤的方福九携子过大冶,方荣四迁黄冈,再迁大冶;方尧一由江西迁湖北薪水,又迁孝感,至今已衍3700多人。

明朝时,宋代末年的兵部侍郎、国史修撰方逢辰和他的弟弟、景定进士方逢振的后代,大量从江西迁往湖北。其第四代方文景,洪武二年(1369年)择居武昌,其后裔分迁大冶、英山、罗田、竹山及河南、四川、陕西;其第五代的方添瑞、方道升、方道祥等,从饶州迁黄冈,也有从南昌过湖北大冶、武昌的。此外,还有从江西迁往湖北黄陂、江夏、麻城、阳新的。迁居黄陂的方氏后裔目前已达9200多人,分布在湖北、河南境内。

到了清朝,仍有东南地区方姓迁往湖广。道光九年(1829年),江苏句容的方昌桂、方昌卫兄弟迁居湖北孝感。

湖广地区方姓从明清时知名于世,到现代更加突出。明清时,巴陵(今湖南岳阳)方姓显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批将军和开国功臣有好几位是平江人。

10.西南方姓

西南地区方姓是由其他地区方姓迁入形成。明朝初年,明军为消灭元朝在云南的残余势力,派颍国公傅友德等大将多次征讨云南,此后又在云南进行军事屯垦,从而使方姓在云南落下根来。《晋宁方氏族谱》(方树梅纂修,1938年晋宁方氏诵芬楼刻本)记载:始迁祖名叫方李,明洪武初年自蜀地以军职随西平侯沐英入滇,后解甲归农,定居晋宁州治之西。

然而,对西南地区方姓影响最大的是“湖广(湖广行省为元至元年间设置,因辖境兼及宋时的荆湖南路、荆湖北路和广南西路而得名。治武昌即今湖北武汉市。辖境相当于今湖北长江以北的小部分、以南的大部分,湖南全省、广西全区,广东自电白、茂名市以西和贵州除盘江流域以外的地区。明初北界扩展至今湖北省界,西部划归贵州省,划出原广南西路地区另置广西省,但省名仍相沿不改。辖境约相当今湖南、湖北两省地。清朝将湖广分成湖南、湖北两省后,通常仍称这两省为湖广)填四川”。这场迁民运动从元末明初即开始,到清朝初年政府正式用行政手段组织大规模外省移民入川,以改变四川人烟稀少,经济残破的局面。顺治和康熙年间,从今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东、陕西等省招徕了大量移民,因为这次移民仍以湖广地区为主,所以一般称之为“湖广填四川”。

西南地区方姓从明朝开始有些名声,清代有文学家方玉润,现代有民族史专家方国瑜、植物学家方文培等名人。

11.西北方姓

西北地区虽然也是方姓较早迁居地区之一,西汉末年有平陵人方望,这是典籍中较早出现的方姓人士。但此后湮没无闻,现代有方仲如。

12.北京方姓

明清两朝定都北京。北京方氏是江南方氏在此仕宦,后定居落籍,繁衍而成。

13.港台及海外方姓

香港方姓知名人士有方树泉、方润华父子,香港特别行政区首届政府政务司长陈方安生等。目前香港有六桂(洪、江、翁、方、龚、汪)堂宗亲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