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乡村产业持续增长力研究

乡村产业持续增长力研究

时间:2023-03-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本书的研究以定量研究和实证研究方法为主。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_可持续发展与我国产业结构更新

一、研究思路

本书的研究目标是综合运用产业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内生经济增长等理论,在国内外学者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全球化经济合作和国际产业转移的视角下,审视国际产业分工模式的新变化、R&D和经济增长(生产率提高)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研究分析我国R&D活动中存在的创新能力不足问题。这样,在理论上,探索处理承接产业转移和R&D关系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新研究思路;在实践上,寻求承接产业转移和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生产的新方式,以图更有效地解决目前R&D能力不足这一现实问题。

本书主要遵循传统的产业组织分析思路——“结构—行为—绩效”(SCP)范式展开研究。SCP范式是产业组织理论中的重要分析方法之一。20世纪30年代,以Mason及Bain等为代表的哈佛学派,以实证研究为主要手段,建立起传统分析框架“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即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绩效的各个方面。其基本特征是经验研究,即运用案例和计量手段分析验证SCP之间的逻辑关系,芝加哥学派改变了原来的分析范式,建立了双向、动态的分析框架。【9】

SCP即“结构(Structure)—行为(Conduct)—绩效(Performance)”。所谓结构,是指规定市场的卖者(企业)之间、买者之间以及卖者和买者集团之间等诸关系的因素及其特征,包括企业所在行业的集中程度、生产差别和进入壁垒;行为是指企业在市场上为了获取更大利润和更高市场占有率所采取的战略性行为,包括企业目标、企业战略以及创新、合并、广告等企业竞争行为;而绩效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由一定的市场行为所形成的在价格、产量、费用、利润、产品质量、品种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最终经济成果,包括利润率、技术进步和增长率等。其最基本的逻辑关系可以简述为:市场结构决定企业行为,企业行为决定市场绩效。

鉴于国际产业转移、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如图1—1所示),本书的基本研究思路如下:

(1)在界定国际产业转移、垂直专业化、自主创新和经济增长方式等概念的基础上,揭示上述概念之间的内在关系和作用机制,进而界定本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alt

图1—1 本书研究的逻辑关系

(2)对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现状及对我国产业结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影响进行概括性描述,并以日本对我国的直接投资为典型,实证分析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产业比较优势的变化。

(3)由“结构”到“行为”。在分析我国承接产业转移现状的基础上,研究垂直专业化分工、FDI与我国R&D投入的关系。

(4)由“行为”到“绩效”。首先研究我国R&D投入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一是R&D投入对GDP增长的贡献,二是R&D投入(其中包含垂直专业化和FDI国际技术溢出的学习成本)对TFP增长的贡献;然后分析R&D活动的效率问题。

(5)最后,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提出在国际产业转移背景下的R&D路径,以期更有效地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二、研究方法

本书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我国承接产业转移、创新活动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系和作用机制,并分析、阐述其经济实践价值和政策意义。本书的研究以定量研究和实证研究方法为主。

(一)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都是量变和质变过程的统一,要探讨其规律,就必须重视其发展变化过程中数的比例和量的组合关系,从数量和质量的统一性角度去研究和把握。【10】因此,建立模型和运用数据进行统计计量分析是本书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

(二)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

国内外的已有文献中有大量关于国际产业转移的技术外溢、R&D活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但在全球化生产分工和国际产业转移的视角下系统研究国际产业分工模式的新变化、R&D和经济增长(生产率提高)之间关系的文献资料相当少,仅散见于一些相关研究成果之中。为充分利用已有成果作为研究的基础,就必须进行大量的文献搜集和整理阅读。同时,国际产业分工模式的新变化、R&D和经济增长(生产率提高)之间的关系涉及复杂而又广泛的经济学各分支学科的理论内容,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我国相关经济产业数据的实证分析,一方面能为理论研究提供经验证据,另一方面也能为我国经济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分析思路和研究成果。

(三)本书实证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书数量实证研究使用的主要有数理统计学方法,如相关分析、秩相关系数检验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尤其是回归分析方法的广泛运用、因果关系检验、单位根和协整理论、面板数据分析等。

本书在实证研究过程中使用的统计计量软件主要有EVIEWS5.0、SPSS11.5、STATA10.0等。

三、本书研究范围的界定

本书综合运用了产业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内生经济增长等理论,在国内外学者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全球化经济合作和国际产业转移的视角下审视我国承接产业转移、R&D活动和经济增长(生产率提高)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研究分析我国R&D活动的效率问题。

(1)我国承接产业转移,主要是以投资和贸易的形式实现的。本书考察的是外商直接投资(FDI)和加工贸易两种形式。其中加工贸易反映了国际生产和分工模式的新变化,是以产业价值链垂直分离为特征、国际垂直专业化生产分工模式为载体的。

(2)本书研究中所述的“R&D活动”,是从国内创新研究开发投入的角度而言的,涵盖了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吸收国际技术外溢的成本。技术创新包括技术引进阶段、模仿创新阶段和自主创新阶段。【11】严格意义上讲,技术创新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创新的不同阶段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

(3)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经济增长本身就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经济分支学说。本书研究中“经济增长”的考察对象包括经济增长数量(以GDP为主要指标)和经济增长质量(以TFP为主要指标)两个方面。

作出上述界定的理由分别为:

第一,与国际外包、产品内贸易等其他相似概念相比,国际垂直专业化最能够准确反映国际产业转移和东亚“雁行模式”的新变化;产业价值链和生产环节的跨国界分布以加工贸易为载体;外国直接投资(FDI)和加工贸易涵盖了我国承接产业转移的绝大部分内容。

第二,如果从严格定义的技术创新的三阶段来说,我国大部分的产业创新目前尚处于技术引进或模仿创新的阶段,真正意义上的完全自主创新的比例非常少。但因为这三个阶段的划分并无明显界线,技术引进和技术学习、消化是完全自主创新的基础,故以国内R&D经费来表示国内创新投入是合理的。

第三,以GDP为主要指标的经济增长速度和以TFP为主要指标的经济增长质量这两个方面的考察,已经被绝大多数经济学者所接受,并且已经能够反映经济增长的大部分特征。

本书以国内外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为基础,首先对国际产业转移、比较优势和内生经济增长等进行理论阐述,分析其内在联系;其次以日本对我国的产业转移为例,分析我国承接产业转移的特征和可能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产业转移和国际分工的新变化,通过我国历史经济数据的实证研究,分析、评价我国承接产业转移对创新活动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加工贸易、R&D投入和经济增长、生产率提高之间的内在关系和作用机制;最后分析R&D的效率问题,探寻实现经济增长和生产率提高的更有效途径。

注 释

【1】 日本推行的“雁行模式”是始终以日本作为领头“雁”为前提的,并且其暗含的条件为东亚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依次降低。

【2】 Grossman G., E. Helpman. Innovation and Growth in the Global Economy [M]. Cambridge MA: The MIT Press, 1995.

【3】 微笑曲线是由宏基电脑创办人施振荣先生首先提出来的,它起初被用于说明电脑行业不同环节与所实现的附加价值之间的关系,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其核心思想在于说明,一个企业的产业价值链附加值在研发和销售环节是远远高于其生产加工环节的,所以就形成了产业价值链各环节与附加价值之间的“U”型关系,即微笑曲线。

【4】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中TFP的贡献份额有很大的增长。但值得注意的是,TFP贡献增长率在不同部门是有差异的。一项分部门的估计表明,在1991~1997年期间,只有农业和交通、邮电和通信业有迅速的TFP增长,而工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的TFP增长率较低,甚至有所下降(Hu and McAleer, 2002)。1978~2001年期间,在整体生产率稳步改进的同时,如果把环境生产率与市场生产率分别观察的话,反映减污技术利用效率的环境生产率实际上是下降的(Kaneko and Managi, 2004)。

【5】 1981年,第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发展国民经济的十条方针,可以说是重视和尝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开端。此后,党中央、国务院几乎年年都要强调提高经济效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问题。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和国务院制定的“八五”计划、“九五”计划、“十五计划”、“十一五”计划,一次比一次更深入、更明确地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问题,对其重视程度也不断地升级。

【6】 对于这种生产环节跨国界分布并通过垂直贸易链相互连接的现象,不同学者使用了不同的术语来描述,除了国际垂直专业化(International Vertical Specialization)外,还包括国际生产分割(International Fragmentation of Production)、国际生产分散化(International Dis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全球生产分享(Global Production Sharing)、国际外包(International Outsourcing)、产品内分工(Intra-product Specialization)、价值链切片(Slicing up the Value Chain)等。

【7】 实际上,持Karnten类似观点的经济学家还包括Arrow和Tirode。前者强调垂直一体化对改善供给不确定性和企业信息结构的作用;后者则强调垂直一体化有助于解决“纵向外部性”和“横向外部性”。

【8】 佟家栋,彭支伟.从“干中学”到“加工中学”——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分工、技术外溢与自主创新[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

【9】 Calton D. W, Perloff J. M. Modern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3rd Edition) [M]. Longman Science & Technology Press, 1999.

【10】 本书对产业转移、自主创新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不局限于经济增长速度(经济规模)的考察,同时也重视经济增长质量(生产率的提高),体现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和思想。

【11】 国内R&D经费中,包括技术购买和引入费用、技术学习消化的费用等,几乎涵盖了技术创新的所有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