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1927年间,向警予、萧楚女、蔡畅等女理论家们把理论主体妇女当成了她们组织责任的一部分,她们的决策中吸收了许多和其他进步女权主义者相同的设想。她们借用进步论女权主义的张力,在社会学上把它在起源上的差异定位如同于阶级差异,而且在地缘政治上定位得如同民族历史差异。中国共产主义妇女运动的早期设计者们明确反对“女性”这一用语,想在自己的著述中使用“妇女”这一词语。“妇女”这一女性理论主体的出现与苏维埃俄国和德国马克思主义的文本有关。马克思主义的女性理论主体最初不是受侵蚀或是精神动态上的。“妇女”是经济的、历史的、理论的和公开政治的,而且它在革命的社会实践中又重新定义了自己。在其所有的历史特征中,“妇女”的所指对象是“世界的工人们”。所以,中国的“妇女”具有起源上的差异,但这一根本的差异是民族的和国际的。历史上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1923年—1927年),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著述把“性”的定义中“差异”和“身份”的观念排除在外,把“女人”或“妇女”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历史范畴保留了下来。
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著述提出女人作为“妇女”,作为中国历史之现代范畴的民族标志,并把女性主体及其实践置于中国革命事业的中心地位。向警予认为,正是民族主义和民族革命把妇女和国家维系到了一起。妇女运动是随着国民运动起来的,没有国民运动也就没有妇女运动。妇女本身利益要求女性参与民族主义政治,就像它在历史上1911年革命和1913年联邦制的尝试中所做过的那样。妇女运动必须依靠国民运动支持,因为国家是抚育国民权利和能力的机构。她假设中国民族革命会与印度模式相类似,而且,根据俄国模式进行的中国无产阶级的未来变革在历史上也必将是不可避免的。主权国家和社会主义保证了欧洲模式中的文明的人权,所以中国妇女运动通过为国家效力也就是最好地帮助了自己。[78]“妇女”特别应当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因为她们的定位是有双重价值的,妇女在国民运动中一面要能代表全国人民的要求,提出救国救民的政见;一面要能代表全体妇女的要求,提出男女平权的主张。当“妇女”在政治上行动起来表达他人或自己的时候,她实际上在巩固自己的解放。国家灭亡了,个体的女人和女性整体也就不会存在了,因为,依附性的女人把自己牺牲给了个体的男人,从而丧失了她们为国家效力的权利。向警予还是支持现代主义的国家历史观点,并在全球政治背景中假定了一个中国妇女运动的主体。
萧楚女则认为,当“女”这个字联系到“人”这个字上时,不可避免的贬低就出现了。当女人把自己定义为不同于男人时,即使最好的男人也不想躲避表现出女性的“女人”,因为二元结构的“女性\男性”会自动地让它变得看上去“好像女子是另一种动物”,也就是说,她们不是“人”,“女性”的自我结果只能是“他者”,一个男人个人手中的玩物。所以,中国的妇女要想获得解放,就必须与苏联结盟,并加强对帝国主义的抵抗。
邓颖超认为,要求政治权利和融入历史并没有错。尽管历史上中国妇女运动要采取印度或苏维埃俄国而不是欧洲模式,女性主义的核心观念——普遍的人权、妇女权利、对默许的不平等的即时批评——仍然是欧洲启蒙运动的传统部分,资本主义自身的进步触发了中国政治和历史的发展。[79]
何香凝则把妇女主体置于这样的理论坐标中;一边是半殖民主义、半封建主义、不平等条约和经济帝国主义;另一边是儒学的社会准则礼教,它们一起把女人涂抹掉了。何香凝认为,在殖民背景下进行妇女解放,需要妇女参与到民族革命中。这种参与可以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你不能责备女性不能进行各种层次的斗争和像中国男性那样的献身,她以独特婉转的方式解释了原因:因为殖民的、资本主义的、帝国主义的、条约口岸的文化合谋起来使女性显得愚昧无知。
1925年,蔡畅在《俄国革命与妇女》的文章中,描述了布尔什维克是如何把自主独立的妇女工人运动和列宁主义革命联系到了一起。由自主独立的妇女运动所进行的宣传努力和直接游说的结果,是使妇女与无产阶级专政制度融合了起来。蔡畅认为,在理论和实践上,这一事件实际上把妇女变成了民族重建的中心。她指出,在俄国,没有独立的工人妇女运动,都是与更大的无产阶级运动结合起来的。俄国妇女在政治上一切男女平等自由,中国妇女也可以期待着同样的事情发生。妇女成为无产阶级内部另一个女性主体,她们被置于与劳动原则相关的地位,而不是作为一个无差异的人文范畴被置于男性的对立面。[80]蔡畅在《苏俄之妇女与儿童》一文中指出,无论妇女和布尔什维克党如何紧密合作,女子和男子真正的平等也无法获得;只有母亲职责社会化,成为国家的责任、民族的责任,而不再是个体家庭的财产,这样的时刻才能到来。中国共产党妇女部于20世纪20年代初开始计划,用历史词语把普遍的主体妇女重塑为历史的主体。妇女本来不是自然中的主体,主体妇女本身就是历史的,从而是可以解放的。
这些早期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们,在战略上把妇女构想成一个集体的、内部分有层次的政治主体,并坚持从自我认同的女性视角去看妇女问题在共产党的策略中的位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