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为什么转移支付和地方政府债务相关

为什么转移支付和地方政府债务相关

时间:2023-03-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的政府债务由中央政府债务和地方政府债务两个部分组成,其中,中央政府债务由于债务构成相对透明,再加上中央政府有着较强的资源调配能力,因此各界对政府债务问题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地方政府债务。地方政府债务不仅规模庞大,同时也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在本章中,我们以地方政府设立的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发行的城投债作为研究样本,考察来自中央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对于地方政府城投债发行的影响。
为什么转移支付和地方政府债务相关_空间的力量:地理、政治与城市发展

目前全球发达经济体政府债务占GDP比重的均值已经超过100%(IMF,2014)。如此大规模政府债务的存在,不仅不利于公共财政的持续性(Ghosh et al.,2013),也不利于长期经济增长(Kumar and Woo,2010),使政府有激励通过制造通货膨胀来降低实际政府债务规模(Aizenman and Marion,2011)。并且,政府债务违约风险的变化也会对金融市场产生重要影响,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引发债务危机,甚至进而导致金融危机(Reinhart and Rogoff,2011)。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债务问题在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也引起了各界关注(李扬等,2012a,2012b;Fromlet,2013)。中国的政府债务由中央政府债务和地方政府债务两个部分组成,其中,中央政府债务由于债务构成相对透明,再加上中央政府有着较强的资源调配能力,因此各界对政府债务问题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地方政府债务。地方政府债务不仅规模庞大,同时也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根据国家审计署公布的数据,地方政府债务从2008年年底的5.35万亿增长到2010年年底的10.72万亿和2012年年底的15.89万亿,其年均增速达到31.28%,如此高速的地方政府债务增长显然不可持续。而地方政府债务的偿还,主要依赖于未来的土地出让收入,因此地方政府会进而采取各种政策来阻止房价的下跌,这又使得地方债务风险与土地财政风险累积在一起(何杨和满燕云,2012)。除此之外,地方政府大规模的借债提高了金融市场上的借贷利率,也会挤出私人投资,并有可能加剧宏观经济的短期波动(郑春荣,2012;刘伟和李连发,2013;Xu and Zhang,2014)。

当前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高速扩张,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2009年金融危机时,为避免经济陷入衰退,中央政府出台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但在这4万亿政府投资中,中央财政只出资1.18万亿,其余部分需地方财政自行筹措。并且,大部分地方政府都在中央政府原定投资计划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本地区的投资规模,据计算,当时全国仅24个省市公布的投资计划总额便已接近18万亿。[1]在自有收入增长有限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只有通过大规模借债来进行政府投资,从而维持经济增长。除此之外,地方政府债务的高速增长还与1994年财政分税制改革导致的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对称,以及地方官员在晋升激励下的政绩观和官员短任期所产生的短视行为等相关(龚强等,2011;钱先航、曹廷求和李维安,2011;纪志宏等,2014)。

本书的第3章中已经指出,看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如果仅仅从加总的层面来看,会有“雾里看花”的感觉。如果分省来看,则会发现,总体上债务和GDP的比率(负债率)与人均GDP是负相关的。由于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是用于经济建设的,因此,债务和GDP的比率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投入—产出比。“空间的力量”的作用恰恰体现在,在相对欠发达的地区,如果仅仅通过加大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在短期内,投资本身就创造GDP和就业岗位,但是,将时间拉长来看,如果投资并不能带来持续的经济增长,那么,投入—产出效率低的另一个反映就是负债率高。

地方政府债务高速扩张背后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央地关系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影响。由于中国在政治上实行单一制的治理结构,这就使得地方政府即使出现债务危机也不能破产。并且,一旦某地方政府债务出现实质性违约时,地方债务风险就会转变为中央政府的债务风险(刘尚希,2004;丛书海,2005;郭玉清,2011)。[2]与此同时,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在财政上有着大量的转移支付,转移支付的分配也主要偏向中西部地区,这就使得我们需要考虑在单一制的国家治理结构下,来自中央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债务增长的影响及其在地区间的异质性。

在本章中,我们以地方政府设立的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发行的城投债作为研究样本,考察来自中央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对于地方政府城投债发行的影响。在通过使用工具变量方法处理内生性问题之后,研究发现:当地方政府获得来自中央政府的人均专项转移支付增加1元时,会使得地方城投债发行增加人均0.282元,而包括税收返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在内的非专项转移支付对于城投债的发行则并无显著影响。并且,我们的回归结果也说明专项转移支付对城投债发行的显著正影响,并非是由于专项转移支付的配套所致。更进一步,我们将样本划分为沿海(即东部)和内地(即中西部)两个地区时,发现这种关系只在内地存在,而在沿海地区并不存在。最后,我们还考察了地方城投债的借新还旧机制,发现地方政府借新还旧的问题正在变得越来越严重。在欧元区,相对欠发达的希腊等国受制于统一货币的制度,无法通过货币贬值来促进增长,进而摆脱危机。而在中国,天然就是统一的货币区,欠发达地区同样受制于统一货币的制度,无法通过货币贬值来促进增长,这样,也会产生借债的冲动,而中央向地方的转移支付制度又进一步加剧欠发达地区的借债冲动,这样的机制会使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有持续膨胀的危险。这种统一货币区内欠发达地区负债率更高的现象被我们称为“中国经济的欧洲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