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再论“在集聚中走向平衡”

再论“在集聚中走向平衡”

时间:2023-03-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围绕本书展开的一系列研究工作试图为理解中国经济的成功和隐忧提供一个视角,一个空间的视角,一个城乡和区域发展的视角。理解中国经济,必须时刻牢记,这是一个“转型与发展中的大国”。中国经济的发展是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获得的,而全球化进程则使得全球的资本与中国价廉质优的劳动力相结合。
再论“在集聚中走向平衡”_展望中国经济的未来_空间的力量:地理、政治与城市发展

围绕本书展开的一系列研究工作试图为理解中国经济的成功和隐忧提供一个视角,一个空间的视角,一个城乡和区域发展的视角。

理解中国经济,必须时刻牢记,这是一个“转型与发展中的大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具有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到2011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刚刚超过50%;作为一个大国,中国地区间禀赋差异明显,各个地区之间经济的互补性很强;作为一个转型中国家,中国脱胎于计划经济,至今在很多方面仍然带有强政府干预的色彩,尤其是它的生产要素配置还远未市场化。中国经济的发展是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获得的,而全球化进程则使得全球的资本与中国价廉质优的劳动力相结合。中国经济的成功一面体现了生产要素在城乡和地区间再配置对于劳动生产率提高带来的促进作用,而规模经济机制则进一步加强了这一作用。反过来说,当前中国的城乡和区域发展仍然受到土地、户籍等制度的制约,很多结构性矛盾与生产要素(尤其是劳动力)仍然未能充分流动有关。

当前的制约也是未来的希望。中国一直依赖于增加投资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遇到了巨大的困难,不仅经济增长乏力,而且投资的低效率和低回报还给财政和金融系统带来了巨大的隐患。反过来说,如果未来中国能够顺利地推进土地、户籍等制度的改革,那么,生产要素在城乡和地区间的再配置还可以释放出巨大的效率改进空间,从而给经济的持续增长注入新的动力。与此同时,在城乡、区域间一体化的进程中,在城乡“新二元结构”日渐消解的过程中,社会和谐能够得以增进,而这又对进一步的经济增长有益(上述逻辑总结于图11.1中)。

图11.1 转型与发展中大国的增长与和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