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的权力将受限制
最近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印发了《关于开展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的意见》,其中提出“尤其要加强对县委书记职权的规范”。
对县委书记的职权提出规范性的要求,从来没有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是必然的。而且可以确信,这次试点,将引发不小的震动。在受到广泛欢迎的同时,百姓产生许多担忧也是不可避免的。
在中国当前政治生态环境下,县委书记的职权过大,缺乏约束和监督,社会上早就有所议论。实际工作中,书记往往一言九鼎,说一不二。县里重要的人事安排,重大的项目上马……凡是重大事项,没有书记的表态、同意或支持,就不能进行。
在现行的体制下,监督的缺失是显而易见的,出问题也不可避免。大量事实证明,绝对的权力,不受监督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反对腐败,就要从限制、制约权力入手。
规范职权的实质,就是限制权力的运用,就是缩权,触动的是县委书记们的实际权力和利益。接受新一轮改革的考验,已经摆在县委书记们的面前。
中央决定先行试点,这是比较稳妥的办法。既向书记们敲了警钟,声明要规范权力的行使和运用,权力必须受到限制和监督:又决定在经选择的若干个地方,逐步开展试验,逐步探索进行改革的办法。这体现了中央的良苦用心:保持稳定,减少震荡,总结经验,逐步推开,最终达到权力行使透明、公开的目的。
选择县委书记进行试点,实际影响的将是所有权力高度集中的一把手,触动的是各个权力比较集中的部门,涉及的是政治体制改革。因此可以认为,这是中央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
江苏的睢宁县、湖北的成安县、成都的武侯区是这次中央选择的试点单位。根据以往的经验,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信还会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同时在政府部委机关试点,并逐步推开。
党领导的政治体制改革,首先在县委一级展开具有示范意义,表明中央改革的坚定决心。改革不会一帆风顺,试点如何逐步推进,效果如何,还很难预料,还要看中央随后的实际行动。
老百姓会有一些担心也是合理的,因为中国有两千五百多个县,书记出问题的也不少。体制和制度会影响人,好人不受监督和约束也会犯错,而这正是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民主监督、规范权力使用的理由之一。
11月21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