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金牌,更要全民健身
最近,新华社记者杨明的一篇体育时评《金牌第一难道不是讽刺吗?》引发激烈争议。
杨明的主要观点是:中国人的体质正在明显滑坡,但我们的金牌总数是世界第一,亚洲绝对第一。他建议要淡化金牌,选拔业余选手参加国际比赛。
他的评论在中国亚运军团夺金高潮中发表,听起来是有些刺耳,甚至可能被理解为与亚运成绩唱反调,其实他说的是事实,是有一定道理的,是值得反思的。
体育的本质应该是强身健体,新时代对体育应该有更深入的认识。除了强健体魄之外,体育还有使人精神健康的功能。许多现代人在运动中思想得到了升华,身心得到了愉悦,精神得到了满足,这都是体育锻炼的结果。
现代体育分为竞技体育和健身体育两大类,它们是相互区别、相互促进的,并没有根本的矛盾。竞技体育挑战人的极限,惊心动魄,追求的是更高、更快、更强,它很刺激,很有观赏性,因此人们设立了各类比赛,用来展示人类通过训练能够达到的速度、高度、强度,展示体育运动之美。健身体育范围更为广泛,参与人数最多,是全民性的,它突出的是广泛参与,因地制宜,形式多样,因人而异,在坚持中达到健身的效果。
中国的体育事业,改革开放以来得到快速发展。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获得了一百枚金牌。这次亚运会上,中国更是拿到近二百枚金牌,这是值得自豪和骄傲的。但金牌拿得多,是否就说明国民的体质也在增强呢?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也是如此。
中国老百姓的体质,据有关部门调查,现在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这与中国竞技体育获得金牌第一对照,形成了一种讽刺。这就向体育部门提出一个问题:既然能够把竞技体育搞上去,为什么全民健身、全民体质不能同时提高呢?今后怎么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呢?
大国体育的领导部门要有大国的心态,这心态就是要容得下不同意见、听得进批评声音。不能因为成了金牌大户,就看不到自身的不足。
竞技体育,金牌拿得再多,也总是少数人,而健身体育属于全体人民;竞技体育展示科学训练后人类能够达到的速度、高度和强度,健身体育展示的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现代化的健康水平,现代的公民思想、意识和文明程度。
我国著名体育教育家马约翰先生有一句名言:“体育是培养健全人格的最好工具。”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先驱张伯苓也曾说:“教育里没有了体育,教育就不完全。”
全民体育,全民健身,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是我们时刻不能忘记的使命。在中国队夺取金牌第一的时候,提醒我们在民族健康方面存在不足,有什么不好、有什么不对呢?
看看我们身边大量增加的肥胖儿童、近视的学生,看看我们身边大量增加的糖尿病患者和其他慢性病患者,看看我们身边大量不愿走路、只愿以车代步的白领,再看看居民日常饮食中存在的大量不健康因素。我们民众的健康水平正在滑坡,这难道不是对金牌第一的最大讽刺吗?
“金牌神马都是浮云!”推动全民健身,实现全民健康是我们亚运会获得金牌第一之后应该确立的目标。要金牌,更要实现全民健康的目标。当我们民族的健康水平真正得到提高的时候,少拿几块金牌又算得了什么呢?
11月28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