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央企改革要从突出问题入手

央企改革要从突出问题入手

时间:2023-03-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现在央企的管理者,都是有行政级别的官员,享受省级干部的待遇。央企的管理者现在应当回归本位,成为企业的管理人,成为名副其实的企业家,而不是拥有行政级别的政治人物。造成目前央企老总行政化的根源,是计划经济时代的官本位影响,去行政化是解决央企问题的突破口,应当从除去央企领导的行政级别开始。
●央企改革要从突出问题入手_对错由心

●央企改革要从突出问题入手

央企改革目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多数人认为还是要从突出的问题入手。

首先,要去行政化。现在央企的管理者,都是有行政级别的官员,享受省级干部的待遇。到地方巡视,均受当地主要领导的接待。双方是礼仪有加,相互吹捧,一团和气。对内则颐指气使,俨然皇上驾临,威风八面。工资待遇更是高出中央各部委、各省市官员许多,而且多年来都是保密的。央企的管理者现在应当回归本位,成为企业的管理人,成为名副其实的企业家,而不是拥有行政级别的政治人物。现在某些央企老总,并不把中央部门领导放在眼里,就是因为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腰缠万贯,独霸一方,又是与中央部委领导平级的干部。去行政化就是还原央企市场经济中的地位,消除计划经济时代,以官定位、评判个人价值的官本位定势,消除官本位的影响。企业家回归企业,回归市场,可以让企业家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劈波斩浪,施展才干,为国家建功立业。造成目前央企老总行政化的根源,是计划经济时代的官本位影响,去行政化是解决央企问题的突破口,应当从除去央企领导的行政级别开始。

其次,央企必须坚持国有化。央企是国家的企业,本质上是属于全体人民的。它不属于部分人,更不属于个人。这是央企和私人企业的根本区别。现在某些央企有演变成为国家企业代理人的苗头,企业老总成为国家资产的代理人,而和社会公众毫无关系。国家企业的管理者,其实并不是国家企业的代理人,管理者既要向国家负责,又要向全体民众负责。而代理人,就只对上负责,而不对下负责。公众不能对企业或个人发表意见或看法,进行监督,提出批评或否决。这是不符合央企全民所有性质的,这是造成目前央企老总脱离政府管理、脱离群众监督的重要原因。央企是国家的企业、全民的企业,是和清朝洋务派大官僚开办的各种形式的近代军事企业、民用企业完全不同的,更是和国民党统治时期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官僚资本企业迥然不同的。央企要认清自己的本质和属性,体现国有、公有、全民的性质。央企的老总是国家派到企业主持企业经营的管理者,要通过自己的经营管理,让国有资产不断增值,为国家、为全体民众创造财富。央企要让民众参与管理,让民众参与监督。企业的发展要让民众了解,重大的决策要征求民众意见。

在社会转型、生产方式发生转变的时期,央企全民所有的性质没有改变。央企不能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将财富变相转移到另一方,改变财产的国有性质,更不允许资产在转移中变成私有性质或部分私有性质的财产。

央企深化改革的任务很重,国家和民众对它的期望很高。央企全体员工要认清使命,迎难而上,克服本位主义和小团体主义影响,为企业、为国家创造新的辉煌。

3月13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