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保、暖民心”之感悟
(省人社厅)王 强 廖小菲
今日不知谁计会,春风春雨一时来。
2009年,国家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这项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打破了中国农民“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标志着八亿农民千年期盼的“老有所养”美梦成真,标志着中国农民开始进入制度性养老的全新阶段。这一重大惠农政策,使广大农民在“种田不交税”、“上学不缴费”、“看病不太贵”的基础上,又向“养老不犯愁”迈进了一大步,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
作为参与实践新农保工作的普通一员,每当看到乡亲们手捧养老金时幸福的笑脸、听到他们发自肺腑的感言,都会感同身受、如沐春风,都会深刻感悟党和政府执政为民、惠民利民之情;每当了解到身边的“新农保人”为了把这一惠民政策传递到每一位农村兄弟手中而忙碌工作、倾心付出,甚至病倒在床时,都会为自己是这支“送温暖”队伍中的一员而感到骄傲和自豪,都会不时地自勉“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惠从何来——国力增强、社会进步
长期以来,限于国家的财力,农民的养老保障主要依靠土地、家庭和集体组织解决。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农村“空巢老人”数量增多、独生子女在老人生活照料上“有心无力”和“有力无心”,这些新的情况和问题使传统的农村养老方式受到了空前挑战。民生连着民心。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解决占全国人口70%的农民的养老问题、逐步缩小城乡差别、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显得尤为重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探索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制度的脚步一直从未停歇;按照公平普惠的原则,为农民以再分配的方式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提供制度保证的目标一直从未动摇。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现在我们应当、也完全有条件加快建立新农保制度,保障亿万农村老人的基本生活,解除数亿农民养老的后顾之忧,真正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正如人社部尹蔚民部长所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础养老金虽然只有55元,但却暖了农民心。”2009年以来,前三批试点的成果表明:开展新农保,中央有决心、农民有企盼、财政有基础、社会有共识、实践有经验。
如何得惠——打造前无古人的德政工程
一个政策好不好,最主要看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新农保制度实施两年多来,为把党的这一惠民政策送到每位农民手中,真正做到“政策送到人、服务送上门”,省、市、县、乡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大批“新农保人”加班加点、不辞辛苦。目前,新农保政策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试点工作顺利推进、成效显著。截至2011年底,我省前三批106个试点县(市、区)有2317.70万人参保,参保率达95.31%,参保缴费率和养老金发放率均位居全国前列,试点工作也曾多次得到上级部门的高度评价。
让群众知晓“惠从何来”。农民是讲实惠的。新农保是一个新生事物,农民并不是一开始就能接受。从观望、质疑到理解、接受,群众们不仅在掂量经济上“合算不合算”,也在评判着政策执行者的用情用心。“多亏了这些干部们!”提起自己的参保过程,家住廊坊市永清县永清镇南关厢村的李佃荣老人感慨万分。由于老人年龄大,腿脚不方便,一直没去办理参保手续,该村村委会人员得知后,便亲自上门为其办理。2009年12月,新农保在廊坊市大厂县全面展开,南王庄村许多村民参了保,但57岁的王瑞洪就是不参保,逢人就说:“甭管老农保、新农保、商业保险,反正叫我掏钱就不掏。”一天,大厂县人社局副书记关松发来到王瑞洪家,掰着指头给他算了笔细账:“新农保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基础养老金咱县是每人每月80元,你一年净落960元;你已经57岁了,只需再缴3年费就能领养老金了,如果按每年100元的最低档次缴费,3年只需缴300元;如果按最高档次缴费,按照县里的鼓励政策,多缴多得。你领一年多养老金就‘回本’,你说划算不划算?”一席话说得王瑞洪心里豁亮了:“划算,划算!”第二天,他就按最高档次参了保。
为群众记录“惠从何来”。为了建立“记录一生、跟踪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的参保人信息档案,及时、准确、详实地记录每一位参保人的个人信息和缴费、补贴、利息等各项内容,大批“新农保人”自愿放弃休息时间,加班加点、连续作战。正如张家口市宣化县崞村镇的工作人员说的那样:“我们现在的工作是‘五+二’、‘白+黑’。”“新农保精神”创造了“新农保速度”:我省的新农保信息系统建设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实现了省、市、县、乡四级联网,全省2000多万参保人员的基础信息全部录入系统,并全面进行了校对,确保了录入的信息准确无误,既保证了信息安全,又极大地方便了参保人员进行查询。
将“惠”送到群众手中。新农保制度的实施和推进,使农村老人得到的不仅仅是每月55元的基础养老金、一份养老保障,更重要的是得到了一份温暖、一份尊严。正如唐山市迁西县旧城乡郭沟村64岁的赵青莲老人说的那样:“看病能报销,政府管养老,不用向儿女们要钱,日子更踏实,生活更有尊严!”每月虽然只有55元,但确保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却是“新农保人”的一项最为重要的工作。廊坊市大厂县南王庄村68岁的何广玉是位残疾人。每个月的25号是领养老金的日子,村干部都会来到她家,把养老金亲手交给她。千里送甘霖,滴滴润民心。截至2011年底,全省一百零六个试点县(市、区)共为506.19万60周岁以上农村老人发放了养老金。
惠在何处——提高农民幸福、促进社会和谐
通过普惠民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构建和谐社会,是新农保制度全面推进的应有之义。《礼记·大同》中讲:“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描绘的就是一幅社会化保障人们生活的图景。建立社会化的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按照公平普惠的原则建立新农保制度,加快将城乡居民纳入中国特色新型养老保险制度,早日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动人局面,有利于将经济社会的稳定机制延伸到每一个家庭和每一个个人。2010年2月6日,在廊坊市大厂县夏垫镇南王庄村的新农保养老金发放仪式上,66岁的村民代表王廷顺激动地说,“能赶上这样的好年头,能享受到新农保政策,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福气。现在,种粮有补贴了,看病能报销了,养老有国家了,真是太好了!特别是农民养老保险,真是解决了农民的养老问题!”这样的画面、这样的语言、这样的真情,在我省各地农村都能看到、听到、感觉到,这也是对我们工作莫大的认可和鼓励。
2012年,新农保将在我省范围内实现全覆盖,为全省数千万农民兄弟撑起一把“养老保障伞”。作为一名“新农保人”,我们将满怀对农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倍加珍惜服务人民、传递温暖的机会,立足本职、扎实工作。正如清代诗人袁枚诗中所云:“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们也要像这小小的苔花一样,最大限度地把自身微弱的能量全部释放出来,投入到这项意义重大的工作中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