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社厅)杨立军
“又涨钱了”,家住石家庄棉五生活区的刘大妈数着老伴刚从银行领回来的养老金乐得合不拢嘴。现在刘大妈每个月的养老金有1500多元,比七年前刚退休时已经涨了一倍多了,这要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连续七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的好政策,全省受益于“七连调”政策的退休人员有230多万人。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民生为本,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共识。社会保险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核心制度安排,其重要性和地位越来越突出。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把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重要内容”。
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社会保险的方针政策,做出了一系列惠民生、暖民心、解民忧的重大举措,织就了一张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安全网”。
社会养老保险在制度上实现了全覆盖。在城镇,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农村,建立起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这样就初步构成了养老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到目前,全省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超过一千万人,参加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人数超过两千二百万人。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都是历史开创性的。正像温家宝总理讲的,有了这两项制度,可以说,几千年来中国人“老有所养”的愿望和梦想得到初步实现。所以说,这两项制度的建立,标志着我国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制度都建立起来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出重要的一步。
在实现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的同时,努力加快解决制度内应保尽保问题,不断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我省始终把让更多的人享有社会保障作为开展工作的首要目标,紧紧抓住不放。通过完善政策,强化措施,解决了大量困难群体、弱势群体的参保问题。在养老保险方面,将扩大覆盖面列为对各级政府考核的约束性指标,相继制定出台了各类中断养老保险关系人员的参保补费政策;解决了供销社职工、“五七工”、家属工、城中村居民、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等参保问题,一系列政策的制定实施,受益人群达到二十多万人。
纳入保障范围的参保对象的养老保险待遇保持了稳步增长。发展成果共享是社会保险待遇支付的重要原则。随着我省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保险事业的推进,我省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不断提高。经过“七连调”,我省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水平已由2005年的635元提高到1500多元。
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要靠人民,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只有经济发展了,国力增强了,才能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保障需求。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承担了应担负的社会保障责任,各级财政用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力度在逐年加大。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让全中国老年人都能够颐养天年,人人不再有后顾之忧,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实现!愿社会保险这张“安全网”在我们的手中越织越密,社会保障事业前途光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