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集村与市镇

集村与市镇

时间:2023-03-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开弦弓村的形态与上述概念十分符合,与滨岛敦俊在《江南的聚落、社区与农民共同关系》一文中的发现也是一致的。最典型的集村当是商业发达的市镇。一般江南市镇均傍依较大河流,而不是乡聚所傍依的小河浜。乡村聚落沿小浜分布,使得宅基免受激流或潮汐冲击,安全性有所保障。黄渡镇所依傍的吴淞江,是贯穿整个太湖平原东部的大干河,但流经黄渡镇的一段河身过于曲折蜿蜒,造成河道淤塞、潮汐流通不畅。
集村与市镇_水乡聚落:太湖以东家园生态史研究

在水量丰沛的大河沿岸或者几条河流的交汇处,由于交通条件的便利,往往会兴起较大的村落或市镇。以下不妨先从近时着眼,以1930年代费孝通所研究的开弦弓村为例,来说明河流交汇与大村形成的关系。

图1- 3:1930年代吴江县庙港乡开弦弓村的房屋与河流分布
(资料来源:费孝通《江村经济》第15页插图,江苏人民出版社,1986年)

开弦弓村位于太湖东南约15公里的地方,属于低洼地带的大型村庄。从图中可见,该村房屋围绕三条河流的交汇处铺开,交通四通八达,村中房屋的数量达到360座。而且这样的浜村格局在缘太湖低地区域是常见的,正如作者所指出的那样:“由于船只在交通运输上的重要位置,为便利起见,房屋必须建筑在河道附近,这就决定了村子的规划。河道沿岸,大小村庄应运而生,大一些的村子都建在几条河的岔口。”[68]

开弦弓村已具备一般所认为的集村形态。鲁西奇在总结人文地理学者关于聚落形态的研究成果后提出了简明的集村概念:集村是由许多住宅集聚在一起而形成的大型村落或乡村集市,其规模相差极大,从数千人的大村到几十人的小村不等,但各农户需密集居住,且以道路交叉点、溪流、池塘或庙宇、祠堂等公共设施为标志,形成聚落的中心[69]。开弦弓村的形态与上述概念十分符合,与滨岛敦俊在《江南的聚落、社区与农民共同关系》一文中的发现也是一致的。滨岛指出:江南三角洲高地的聚落规模很小,多半是以孤立的庄宅构成,以疏村、小村为主;三角洲西部的低乡,以100户为中间数值的集村为主[70]。不过滨岛是从聚落共同体的角度来观察,本书则是以地理环境和资源利用为立足点,从这一视角来看,太湖平原低地良好的河浜通达性和丰富的水量,为集村的产生提供了基本的条件。

最典型的集村当是商业发达的市镇。市镇作为贸易物流的中心,便利的交通更显必要。一般江南市镇均傍依较大河流,而不是乡聚所傍依的小河浜。明代高乡一带曾一度形成大户创市的风气[71],创市者最初看重的往往就是交通便利的大河。例如清代华亭县的萧塘市,“一名秦塘,相传秦始皇东游望海,由此塘而南,故名,后萧姓居此,渐成市集”[72]。可见在萧姓定居之前,早已有称为“秦塘”的大河存在,萧氏傍塘而居,成为其后来由村聚演变成市镇的重要条件。嘉定望仙桥镇的开创者无疑也十分看重通潮大河顾浦的存在,据《望仙桥乡志稿》记:“望仙桥人钱鈵,字顺郊,生于隆庆五年,卒于顺治七年。生平孝友、诚笃。以农事起家。先世常熟,明万历间由里南之盛泾卜居望仙桥,沿顾浦创筑市屋数十间,招贸易者居之,里遂成市。”[73] 又如清代嘉定县娄塘镇,在县治北十二里二十二都,因滨娄塘而以水为名,为里人王睿所创[74]

地处河流交汇处的市镇无疑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其腹地范围也更大。例如清代华亭县的大镇——泗泾镇,“在三十八保,以塘水名,亦曰会波村”[75]。泗泾本是一条干河,而其别名会波村,则显示此地是河流交汇处的交通要道。嘉定县南翔镇的河流条件:“横沥贯穿市之南北,南受吴淞江之水,合上槎浦北流,由马陆村经城中,抵娄塘,入刘家河。”[76]镇之四周均有大河与横沥市河交汇,南翔镇可谓地处交通要冲。

市镇所傍依的河流,其人工化程度比乡村更高。乡村聚落沿小浜分布,使得宅基免受激流或潮汐冲击,安全性有所保障。而沿大河形成的市镇,房屋的安全性也不是问题,因为镇人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建立与其贸易功能相适应的石质堤岸和码头,这使得市镇河流的人工化程度不断强化。地方政府也经常出于环境安全或经济发展的考虑,牵头对主要河流进行定期疏浚和改造,而修浚市河的资金往往由两岸铺户店商共同负担。黄渡镇所依傍的吴淞江,是贯穿整个太湖平原东部的大干河,但流经黄渡镇的一段河身过于曲折蜿蜒,造成河道淤塞、潮汐流通不畅。乾隆二十八年,地方政府组织人力在镇北开挖出流路顺直的越河,于是“水无停壅,乐岁频登”,黄渡镇也继续了以往的繁荣[77]

出于陆上交通和频繁的人流、物流需要,市镇上跨越河流的桥梁密度比乡村要大,人们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不断改善桥梁的交通承载量和质量。清康熙三十八年,黄渡镇横跨吴淞江上的迎恩桥建成,邑人张诗作《迎恩桥记》,从中可见整修和拓展桥梁在贸易市镇占有何等重要的地位,毫不夸张地说,其直接关系到市镇的长远发展和商业兴衰。

吴淞江自震泽迤逦历昆山、嘉定、青浦、上海,延袤三百余里而后入海。民居在腹,独黄歇渡北属嘉定,南属青浦。江之两厓,居民稠叠,屹为巨镇,形势至此一束。镇东西向有两江桥,用木为之。后东江桥废,不惟不利于行,而镇亦日就凋耗,盖镇所以束吴淞形势,而两江桥又为一镇锁錀而聚其气者也。里中任事者谓桥之兴废关乎镇之盛衰,乃协心齐力竭已资创始,广为劝募,矢公矢慎,以底于成。高广若干尺,为级各五十,面平如砥,约可坐百人,坚致宏敞,两邑中得未有也。桥成,适今上南巡,行幸松郡,因名曰迎恩桥。自此民物日阜,行其途,往来不绝者肩相摩焉。[78]

市镇桥梁的密度之大,则可从清代嘉定南翔镇的镇区图上清楚地看到。该志有载的桥梁比图中所绘更多,共计71座,其中有三分之二经过一次或数次重修与改进[79]

图1- 4:清乾隆年间嘉定县南翔镇的河流与主要桥梁分布(跨河流的月牙符号为桥梁)
(资料来源:清《南翔镇志》,卷首,“南翔镇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