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文学地理学研究的内容

文学地理学研究的内容

时间:2023-03-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过去的文学地理学研究,比较注重地域环境对作家和作品的影响研究,而于读者接受和文学传播的影响研究,则是语焉不详,或者略而不论。
文学地理学研究的内容_边省地域与文学生产—文学地理学视野下的黔中古近代文学生产和传播研究

概括地说,文学地理学致力于研究文学活动的地域性特征,讨论文学作品的地理风土质性,分析文学活动与地域环境之间的互动影响关系。

地域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对文学活动的影响显而易见,而文学活动对地域环境的反作用亦不容忽视。但是,长期以来,学者重视研究地域环境对文学活动的影响,而忽视文学活动对地域环境的影响。学者研究地域环境对文学活动的影响,比较注重的是地域自然环境对文学活动的影响,而于地域人文环境对文学活动的影响,则不甚重视,甚至普遍忽略。事实上,二者对文学活动的影响同等重要,甚至可以说,地域人文传统对文学活动的影响最直接,因而亦最深刻。因为地域自然环境往往要通过地域文化风尚和人文传统这个中介才能对文学活动发生影响,或者说,地域自然环境是通过塑造地域文化风尚和地域人文传统来影响文学活动的。因此,研究地域环境对文学活动的影响,不仅要关注地域自然环境对文学活动的影响,而且应该特别重视地域人文环境(包括人文传统、文化风尚、学术思想、风俗习惯、制度礼仪、方言土语等等)对文学活动的影响。大体而言,文学活动包括作家创作、作品特征和读者接受三个方面的内容。因此,文学地理学研究文学活动与地域环境之间的互动影响关系,讨论地域环境对文学生产和传播的影响,应该涉及地域环境对作家创作、作品特征和读者接受三个方面的影响。

首先,文学地理学应当研究地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作家思想性格之形成的影响。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其文化风尚和人文传统亦大有区别,其人之思想性格和好尚兴趣亦当迥然有别,此即古语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故刘师培说:“五方地气有寒暑燥湿之不齐,故民群之习尚悉随其风土为转移。”[48]即地域环境塑造其地之文化风尚和人文传统,进而影响其人之思想性格。

作家总是生活在特定的地域环境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地域环境之影响。因此,探讨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征,“知人论世”是必不可少的途径,知其人必论其世,必须分析作家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环境对其思想性格的影响。作家性格之形成,总是与其成长的自然环境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作家思想之形成,亦与其生活的地域文化风尚和人文传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研究地域环境对文学生产和传播的影响,首先应当关注的是地域环境对作家思想性格和好尚兴趣的影响。

其次,文学地理学应当研究地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文学作品特质的影响。地域环境通过作家中介实施对文学作品特质的影响,通过影响作家的思想性格和兴趣好尚而左右文学作品的特质。因此,文学作品的文体、题材、主题、风格、意象、技巧等等方面的特征,虽然皆来自于作家的自主选择,但其决定性因素,一定程度上是来自作家所生长和生活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比如,在文学史上,有些地区的作家特别擅长写诗歌,而某些地区的作家又迷恋写散文,有些地区的作者又尤其热衷于填词,其原因就在于某种文体的特征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传统特别吻合,故而作者乐于采用,这说明文体的选择亦是有地域性影响的。[49]再如,在文学风格上,“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50]“西北之音慷慨,东南之音柔婉,盖昔人所谓系水土之风气”,[51]这说明文学作品之风格亦存在着明显的地域性特征。[52]还有,文学题材和文学意象的选择亦受地域环境的影响,如某些地域的作家比较喜欢山水题材,而有些地方的作家又特别热衷风月题材。北方大漠上的作家与江南水乡的作家在文学创作中所频繁使用的文学意象,一定有显著区别。[53]这些问题,可能只有从地域环境之影响的角度,才能获得有效的解释。

其三,文学地理学应当研究地域自然环境和人文传统对文学传播和读者接受的影响。过去的文学地理学研究,比较注重地域环境对作家和作品的影响研究,而于读者接受和文学传播的影响研究,则是语焉不详,或者略而不论。其实,读者的接受和文学的传播,犹如作家的创作一样,在特定的空间中发生,在特定的时间中完成,因而它肯定要受到特定时空的影响。

读者和作者,虽然有消费者和生产者之别,但他们都是审美性的主体,创作什么样的作品,选择什么样的作品来阅读,都与他们的审美态度和情感需求有关,因此都有或深或浅、或轻或重的地域性烙印。读者是文学传播的主体,犹如作者是文学生产的主体,读者热衷于读什么样的作品,选择什么样的作品来阅读,实际上就决定了文学传播的方向和内容,所以,文学传播亦有一定的地域性。地域环境对文学传播的影响就更是显而易见。比如,同一篇作品,在文化中心城市和文化边缘地区的传播效果,就完全不一样。某作家的作品在某些地区受到特别的推崇,而在其他地方则可能受到冷遇。因此,笔者认为,作为文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传播,它与文学生产一样,皆有非常明显的地域性特征。研究地域环境对文学活动的影响,文学传播和读者接受,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其四,文学地理学应当研究文学活动对地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笔者认为,文学活动与地域环境之间存在一种互动影响关系,因此,文学地理学不仅要研究文学的地域性,而且亦要研究地域的文学性;不仅要研究地域环境对文学生产和传播的影响,而且亦要研究文学生产和传播对地域环境的影响;不仅要研究不同地域空间的文学活动,而且亦要研究文学活动如何赋予空间以意义。

文学活动反作用于地域空间,有创造地域空间之人文意义的功能,是塑造地方性人文风尚的一种力量。因为“作家的书写赋予地域特殊的文化感性和人文意义,文学的想象与叙事广泛而有效地参与‘地方感’的编码与建构,并参与地理空间的生产”。[54]所以,迈克·克朗说:“文学作品不能简单地视为是对某些地区和地点的描述,许多时候是文学作品帮助创造了这些地方。”“诗歌可以激发人们对一个地方的强烈情感。”[55]作家在创作时获得“山水之助”,自然山水反过来亦获得“文学之功”。文学活动可以创造空间,可以改造空间,通过赋予空间以文化意义,从而将一个纯粹的自然环境改造成人文环境,将自然景观升华为人文景观或文学景观。文学地理学应该对文学活动的这种意义进行深入研究,而这恰恰又是我们过去的研究比较薄弱的地方。

总之,文学地理学致力于研究文学与地理之间的互动影响关系,它既要探讨地域环境对作家、作品和读者的影响,彰显文学活动的地域风土质性;亦要讨论文学活动对地域空间的影响,呈显地域空间的文学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