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皖南古村落

皖南古村落

时间:2023-03-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届成员国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中国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1年2月24日,黯县人大十三届四次会议通过《黯县西递、宏村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办法(暂行)》,并以政府令发布实施。西递、宏村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后,当地政府积极探索世界遗产保护与管理机制,及时成立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领导组,综合协调、指导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
皖南古村落_西递宏村_世界遗产保护启示录

遗产信息

中文名称: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英文名称:Ancient Villages in Southern Anhui一Xidi and Hongcun

遗产地址:中国安徽省黟县境内的黄山风景区

遗产类型:文化遗产

批准时间:2000年

评定标准:文化遗产标准C(Ⅲ)(Ⅳ)(Ⅴ)

遗产评价:西递、宏村这两个传统的古村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着在上个世纪已经消失或改变了的乡村的面貌。其街道的风格、古建筑和装饰以及供水系统完备的民居都是非常独特的文化遗存。

遗产特色

西递、宏村古村落位于中国东部安徽省黟县境内的黄山风景区。它们既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文化的典型代表——徽州文化的载体,也是皖南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集中体现了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特色。村中自古尊儒术,重教化,文风昌盛,程朱理学的封建伦理文化、聚族而居的宗法文化、村落建设中的风水文化、贾而好儒的徽商文化等,这些明清时期达到鼎盛的徽州文化现象都在这里得到了集中体现,历史文化内涵深厚。

西递距黯县县城8公里,始建于北宋皇祐年间(1049—1054年)。整个村落呈船形,有保存完好的古民居122幢,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

西递木雕楼

西递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从村北、村东穿过村落汇聚于村南会源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成为村落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村中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建筑多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和建筑的设计布局协调。整个村落空间变化灵活,建筑色调朴素淡雅,呈现典型的徽派建筑艺术特色。

宏村位于黯县县城东北10公里处,始建于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村落面积约19公顷,现存明清时期古建筑137幢。处于较高地势的村落常被云雾笼罩,因此被赞为“中国画里的乡村”。宏村的古建筑均为分列规整的粉墙青瓦。其中最为宏大、精美的代表作是承志堂,被誉为“民间故宫”。承志堂就像是一所徽派木雕工艺陈列馆,各种木雕层次丰富,繁复生动,虽经百余年时光消磨,至今仍栩栩如生。

宏村月沼美景

宏村从高处看,宛若一头斜卧山前溪边的青牛,因此被称为“牛形村”。村中半月形的池塘像“牛胃”;一条400余米长的溪水盘绕在“牛腹”内,就像是一根“牛肠”;村西溪水上架起四座木桥就像“牛脚”。这种别出心裁的村落水系设计,既为村民生产、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提供了方便,也很好地调节了气温和环境。

遗产保护

20世纪90年代,黯县的西递、宏村以其独特的人文景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如何更加有效地保护好这些古村落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1996年6月,原建设部副部长、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周干峙到黯县西递、宏村考察后,认为宏村可以和西递一起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在当地政府的积极努力和各级建设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建设部于当年将黯县西递、宏村报列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预备名单。

2000年6月2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届主席团会议通过黯县西递、宏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提交成员国表决。

200。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届成员国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中国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01年2月24日,黯县人大十三届四次会议通过《黯县西递、宏村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办法(暂行)》,并以政府令发布实施。

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西递古村落建筑群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递、宏村申报世界遗产成功后,该县通过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市场运作,合理利用古村落旅游资源,促进了遗产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西递村前的胡文光刺史牌坊,建于明万历六年(1578年),坊基周围占地100平方米,坊高12.3米,宽9.95米。

保护模式

1997年西递、宏村世遗保护与开发步入正轨。他们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依法对西递、宏村古村落实行系统性、规范化的保护管理,确保了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找到了一个既符合古村落保护管理要求、又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双赢模式。

1.编制并宣传保护规划

聘请高水准的专业机构编制保护性规划,强化规划的宣传与引导。重点解决为什么要加强保护、重点保护哪些古建筑群以及如何保护的问题,使全体村民都能支持、关心和参与保护工作。2002年,西递镇还组织举行了保护世遗千人签字仪式。

2.完善保护机制

当地政府陆续出台了《安徽省古民居保护条例》《黔县古民居保护管理办法》《西递古民居卫生管理办法》《西递古民居保护与开发收益分配制度》《西递古民居保护考核办法》《西递世遗保护与开发村规民约》《黔县宏村保护规划》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明确了村民及相关部门保护古民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从而营造了保护西递、宏村世遗古村落的良好氛围。

3.健全经营管理机构

西递世遗经营管理有镇政府(镇里成立了西递世遗管理委员会,由镇长任管委会主任,具体负责世遗保护与开发工作)、村委会(具体负责本村的群众工作)、各种协会(这个层面是根据实际需要而设立的,目前有西递世遗保护与开发协会、西递世遗保护与开发工商管理协会等)、经营实体(该镇1992年就成立了西递旅游服务公司,实行的是股份分红制)四个层面。宏村的经营管理机构也与此类似。

经验借鉴

1.行政的强力推动

古村落的保护需要行政的有力推动,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配合。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克服重重困难,保持政策的延续性。既要有胆识,更要耐得住寂寞。西递、宏村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后,当地政府积极探索世界遗产保护与管理机制,及时成立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领导组,综合协调、指导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他们成立了专门的遗产管理委员会、遗产保护管理监察大队及民间保护协会,强化保护工作的日常监管监控。

2.整体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

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是一个整体,它不是孤立的存在。因此,保护应是立体的、全方位的。只有实现整体保护与开发,才能体现出保护的厚度;同时也只有把古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才能使古村落实现更好的生存发展。西递、宏村科学发展旅游业,加大资金投入,在不破坏遗产真实性的前提下,对建筑进行维修。对已开放的保存较好的古民居实行在参观人员购买参观券后,由导游引导依次参观,民居中的村民过着自己的日常生活。民居内窗明几净,屋内家具、用具摆设和字画的布置,都保留着明清古朴典雅的特色,许多家具都是明清时保留下来的,很多民居中还摆设着红木家具。

3.妥善处理现实问题

古民居保护与开发涉及现代生活方式与古代生活方式对接、现代文化与古代文化的碰撞、古建筑的维修技术处理等诸多问题。两个古村落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是:建设新区(新村),将有能力改善居住条件或不服从古民居保护管理的居民迁出,同时将不符合古民居建筑风格的形态、业态一律撤除或迁出。这样使原来的古村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