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数字图书馆服务“去中心化”发展趋势研究

数字图书馆服务“去中心化”发展趋势研究

时间:2023-03-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 数字图书馆服务由“中心化”向“去中心化”发展“中心化”发展趋势是指中心围绕一个点进行集成和融合。尽管“去中心化”图书馆服务仍然停留在探索和前进的道路上,但它必然成为数字图书馆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数字图书馆服务“去中心化”发展趋势研究_创新服务融合:图书馆建设发展研究论文集

尚顶洪 1 邱茹林 2

(1.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校区图书馆 青岛 266041 2.青岛科技大学图书馆 青岛 266042)

摘要: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信息资源为主体的数字图书馆服务逐步由单一化、集中化网络模式向多中心、无层级的“去中心化”模式迁移。非绑定式交互服务、聚合服务和云服务等成熟网络技术为数字图书馆的“去中心化”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存在无法进行量化统计、跨界服务组织不断涌现、缺乏战略预见性等制约数字图书馆由“中心化”向“去中心化”发展的问题。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中心化”;“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的概念由来已久,是相对于“中心化”提出的,1971年乔姆斯基提出这一概念时,互联网尚未诞生,但他已天才地洞见了未来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预见了未来的“去中心化”趋势,在这个过程中,网络技术的出现和不断进步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力,是与整个人类“去中心化”趋势相吻合的。2014年第一届中国社群领袖峰会上,互联网领域的“预言家”凯文·凯利现场发表主题演讲,认为“未来趋势是‘去中心化’,分享更是趋势”[1]

“去中心化”是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化关系形态和内容产生形态,是相对于“中心化”而言的新型网络内容生产过程。[2]随着网络服务形态的多元化,“去中心化”网络模型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成熟。在Web 2.0不断成熟和WEB 3.0兴起后,Wikipedia、Flickr、Blogger等多数网络服务商所提供的服务都是“去中心化”的,任何参与者,均可进行内容协同创作,使得互联网更加扁平、内容生产更加多元化。[3]数字图书馆是互联网信息资源的主体,是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互联网信息化模式的革新与发展,数字图书馆资源信息服务也由原来的单一中心向外按层级传递的方式,向多中心、无层级的、同步快速的信息传递方式转型,使信息“中心化”时代不可逆转地向信息的“去中心化”时代转移。目前,这两种资源服务形式同时存在于网络之中并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相互依赖,逐渐由“中心化”向“去中心化”方向倾斜。

1 数字图书馆服务由“中心化”向“去中心化”发展

“中心化”发展趋势是指中心围绕一个点进行集成和融合。中心网络存在的形式主要体现为图书馆网站。实际上图书馆网站是其网络表现的外在形式,把整合服务作为它的一个目标,主要包括早期成熟门户式网站和一站式检索。这一发展趋势继续与更多的方法合并,一方面克服一些整合的成本和效率,通常包括统一检索系统、管理方式一致的数据资源、内容管理系统等;另一方面加强读者服务,提供一致性的用户体验,提高用户黏度,转向云端移动应用,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全功能网站,这些都助于创造更统一的用户体验。

“中心化”发展使得图书馆网络中心成为一个庞大的机构网站,并能为用户提供综合性的服务。而“去中心化”发展是指开放图书馆现有服务功能,把各个功能服务嵌入“去中心化”的资源服务网络中,成为用户使用信息流中的一个嵌入的部分。尽管“去中心化”图书馆服务仍然停留在探索和前进的道路上,但它必然成为数字图书馆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4]

2 促进数字图书馆服务向“去中心化”发展的技术因素分析

无论“中心化”还是“去中心化”都对应着知识或资源的流通,“中心化”意味着中心节点对流通的控制,“去中心化”意味着个体对流通的控制,数字图书馆服务向“去中心化” 发展必然依赖用户对资源和知识的流通控制及促进其发展的技术服务支持(如图1所示)。

图1 向“去中心化”技术支持模式倾斜

2.1 非绑定式交互服务

在社交网络领域,用户信息交互活动大部分采用非绑定式交互活动,信息脱离特定网站或订购的网络服务。[5]同样,图书馆用户数字资源的获取方式也由原来的从中心数据库、分类信息等信息集合体获得,渐渐地向以内容、个人为中心的圈子、微博等“去中心化”信息群组获取方式转变,这就使得信息组织更加个性化、准确,减少了信息获取噪音。

2.2 聚合服务

针对数字图书馆我们可以重新定义“聚合”,把其他网络环境中可以使用的数据、内容或服务融合成图书馆信息服务环境,我们把这种方式称为图书馆信息聚合。[6]例如,RSS推送信息,libx-style样式的工具栏,以及现阶段比较热门的手机、平板电脑的应用程序等都是数字图书馆可以聚合的资源。另外,图书馆的资源也可以聚合到其他数据环境中。例如,通过OAI-PMH被动收割链接数据维护,或通过主动模式转移到WorldCat与其他元数据聚合,或通过配置解析器以确保与Google Scholar、PubMed的无缝连接,这些都是聚合服务的一种形式。聚合服务目标是使图书馆的资源在用户的信息流中被发现。

2.3 云服务

来自于云服务的系统和集成服务,已经渐渐成为网络应用服务商扩展外部系统的常用方式,其目的是为了降低系统集成的复杂性和提高用户使用体验。[7]部分国内高校图书馆已经把数字资源服务系统部署到云端,迁移的内容是有选择性的,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数据的共享性和降低维护成本。[8]这里要强调一下非绑定式交互服务也可以使用云服务来实现,但与数字资源的云服务目的和作用是不一样的。综上所述,云服务能够支持“中心化”的模式把外部资源集成在门户网站上,也可以作为外部服务集成到其他“去中心化”网络服务环境中去,为其他系统环境提供数据支持。[9]

3 数字图书馆向“去中心化”发展的障碍因素

目前,虽然事实上有相当多的例子来证明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正向“去中心化”发展,但它在图书馆服务或组织类别中并没有被明确,仍然是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至少有三个因素对其发展起到消极的影响。[10]

3.1 无法进行量化统计

图书馆不具备对整个信息网络的整体视图和管理能力,在整个服务统计上的难度是众所周知的。图书馆是一个跨多种环境和多种系统的复杂体,没有有效的、可持续的用户数据统计方法,缺乏解决跨系统、跨平台的综合聚合视图能力。这意味着,利用其自身的服务体系对特定知识或资源进行统计,是无法做到资源“去中心化”后的有效管控的。

3.2 跨界服务组织不断涌现

各种各样的新兴类图书馆信息服务部门不断出现,服务类型和领域也多式多样,信息服务的边界相互重叠,界限越来越模糊,用户很难通过关注等方式将这样的“去中心化”主题信息有效地组织在单一视图内,这给数字资源“去中心化”的发展带来困惑。[11]最为明显的例子就是社交网络,信息产生的途径不再由中心控制,蓬勃发展的信息很难通过有效的语义算法和信息筛选技术来组织高可用、高覆盖的信息单一视图。

3.3 缺乏战略预见性

非绑定式交互式服务、信息聚合和云服务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图书馆在这些领域缺乏战略预见性。高度的重视往往比自然的发展方式更加有效,要注重把握可能随时出现的机遇,克服“去中心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障碍,这是我们图书馆界应该加以重视的发展方向。

4 结论

很显然,目前的信息服务方式和手段等因素将影响图书馆由“中心化”向“去中心化”模式发展,并且两种模式将在一段内时间内长期并存,而且图书馆的“去中心化”存在形式随着时间的迁移和技术的进步还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会有更多的新兴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管理模式来影响和促进“去中心化”模式的发展,我们期待在未来几年内出现一个更全面、更为准确、被业界所认可的“去中心化”模式完全取代“中心化”模式。

参考文献

[1]〔美〕凯文·凯利:未来趋势是“去中心化”[J].商周刊,2014(25):76-78.

[2]百度百科[D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5syhzzgGgpZenfbm2K0 inT82XtZKACLg6jP3BkbcMlBfGr_dWrRSF2rpUTE_UYM2YZSakAt TCh3eSmduAOMB0za

[3]周子学.互谅网冷思维[J].产业经济评论,2014(5):42-46.

[4]韩东育.“去中心化”的“中心化”[J].读书,2009(8):49-56.

[5]高宪春.论Web2.0时代“去中心化”对网络文化的影响[J].济宁学院学报,2011(4):46-49.

[6]朱冰尧.微博舆论从“去中心化”向“再中心化”的转移[J].新闻战线,2014(3):79-82.

[7]范多毅.云计算平台上网站架构“去中心化”的研究与设计[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3.

[8]“去中心化”传播,趋势还是现实[J].市场观察,2010(8):72-73.

[9]杨少龙.数字图书馆数据存储解决方案[J].硅谷,2013(2):212.

[10]段笑那.网络“去中心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6-68.

[11]周维彬,李丰.泛在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去中心化”的形成机理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12):13-1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