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数字博物馆的公众教育优势

数字博物馆的公众教育优势

时间:2023-03-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数字博物馆随着网络社会的日益繁荣,逐渐成为开展网上教育的重要阵地。对于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数字博物馆既可独立承担又可与实体博物馆相互配合完成。数字博物馆为每一位观众,不论年龄、性别、专业、地域等,提供了相对公允的学习机会,尽可能地实现了博物馆教育覆盖面的最大化。数字博物馆与实体博物馆都在努力将公众进行划分,开展不同的教育活动。
数字博物馆的公众教育优势_数字博物馆研究

数字博物馆随着网络社会的日益繁荣,逐渐成为开展网上教育的重要阵地。它与实体博物馆一样,在发挥博物馆的公众教育职能中,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互联网时代,数字博物馆的信息传播方式更加符合公众的信息获取习惯。其访问便捷、内容丰富和形式新颖的特点使其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和喜爱。对于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数字博物馆既可独立承担又可与实体博物馆相互配合完成。数字博物馆不仅能够沿袭实体馆的各类教育活动,而且还可以开展独具特色的项目。数字博物馆为每一位观众,不论年龄、性别、专业、地域等,提供了相对公允的学习机会,尽可能地实现了博物馆教育覆盖面的最大化。细数数字博物馆教育的各方面,与实体博物馆的教育相比,其具有以下显著优势:

1.为公众提供了一个更为松散的非正式学习平台

数字博物馆与实体博物馆一样同属于非正式教育。然而,由于数字博物馆不受客观环境的约束,不受时间的限制,教育活动的安排更加灵活。此外,受海量数字资源和各种新媒体技术的支撑,教育活动的取材和内容的呈现更加丰富,不仅有藏品的二维影像和三维形态模型,而且还有逼真的大场景的虚拟复原,“虚”“实”交错,异趣横生;不仅有正式的在线教学课堂,也有轻松活泼的互动游戏。加之网络与新媒体的联合,使得数字博物馆与公众的互动交流更加便捷、形式不拘一格,个人电脑、手机、iPad等都成了学习和交流工具。

2.能更好地落实“面向对象”的教育

教育的有效性取决于是否能“因材施教”。数字博物馆与实体博物馆都在努力将公众进行划分,开展不同的教育活动。然而数字博物馆所利用的数字资源具有非消耗性、可复制性、易传播性和可共享性,因此能够长期作为更多人群的学习素材,而不会出现资源竞争。此外数字博物馆的分布式架构能为众多用户的并发性需求做出响应,及时提供学习资源和服务,让更多的观众能够同时在线学习而不受到场地或时间的限制。数字博物馆通过网络联系公众的方式,为以往由于地域、经济状况、身体因素而不能参加实体博物馆活动的公众提供了访问、参观和学习的机会,为不同类型的观众设定了学习专区,如老年人专区、残疾人专区等。以上素材的丰富和学习通道的便利使得数字博物馆对教育对象的划分可以更加细致,在活动内容和形式上采取以对象需求为导向。

3.观众能更好地进行“自我导向性”学习

观众在数字博物馆的网站上不仅能够随意选择展览或藏品,自主参观或浏览,而且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访问或使用其他资源,如藏品图像、解说声音、讲座视频、出版书籍和研究文献等。同时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活动形式,如专题讲座、在线课堂、互动游戏等。自我安排学习进度、学习计划,实时存储学习进展,可将学习场景随时切换到手机、iPad等移动设备上。观众不仅可以与活动本身进行更好的互动,而且还可随时与系统进行交流,并能与其他学习者建立联系,利用博客、微博、微信、QQ空间等社交网络建立兴趣小组,共同讨论,相互学习。

4.更好地扩充和辅助实体博物馆教育职能

博物馆在构建学习型社会中发挥着重要功能,在配合学校教育和开展终身教育方面起到了特殊作用。数字博物馆与学校、社区、科研机构等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弥补了实体馆中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如与学校合作,建立远程教育平台,制作专题讲座视频,开发各种教学课件;与社区合作,建立文化资源服务平台,不仅提供藏品、文献资料等的查询、检索和下载服务,而且还提供专题讲座或研讨会的视频资料;与科研机构合作,建立资源共享利用平台,可进行藏品资源的交换和共享,书籍、文献资料的共享和利用等,使得资源价值利用最大化。此外,数字博物馆是观众参观前和参观后的最理想、便捷的学习场所,作为实体馆教育活动实施的延续,可为不同地域、国家、语言、年龄和专业的观众提供同等学习的机会。特别是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或存在视、听或运动等障碍的残疾人提供了参观博物馆和参加博物馆教育活动的机会,使得他们能够在家中享受数字博物馆提供的种种便利。

名词解析

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英文名为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是一种新型的在线教育形式,通过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将优质教育送到世界各个角落。任何人都能免费学习来自世界不同学校的课程。2012年,Coursera、Udacity和edX三大MOOC平台相继推出,将近百门课程上线,为学生提供了选择一流大学的一流课程进行系统学习的可能,之后越来越多的世界著名大学的课程纷纷加入了MOOC平台。

埃德沃德·迈布里奇:全名Edward James Muggeridge,1830年4月9日—1904年5月8日,英国摄影师,他因使用多个相机拍摄运动的物体而著名。他发明的“动物实验镜”(Zoopraxiscope)是一种可以播放运动图像的投影机,将连续图像绘制在一块玻璃圆盘的边缘,随着玻璃的旋转,将影像投射出去,使得产生的影像像在运动。这个发明为托马斯·爱迪生提供了研究并发明电影的灵感。

【注释】

[1]Ellenbogen,Kirsten,John Falk,and Kate Haley Goldman.Understanding the Motivations of M useum Audiences.In M useum In formatics:Peop le,In formation,and Technology in M useums,ed.Paul F.Marty and Katherine Burton Jones,187‐194.New York:Routledge,2008.

[2]Kirchberg V,Tr迸ndle M.Experiencing Exhibitions:A Review of Studies on Visitor Experiences in M useum s.The M useum Journal,2012,55(4):435‐452.

[3]Marty P.F.(2007)M useum Websites and M useum Visitors:Before and after the M useum Visit,M useum M anagement and Curatorship,22:4,337‐360,DOI:10.1080/09647770701757708.

[4]Skov M,Ingw ersen P.M useum Web search behavior of special interest visitors[J].Library&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2014,36(2):91‐98.

[5]Cyberspace,被称为赛博空间,是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于20世纪80年代创造的,其基本含义是指由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所创造的、与真实的现实空间不同的网际空间或虚拟空间。

[6]网迷是指那些整天足不出户、埋头上网的人。

[7]实际数量与网站服务器存储空间有关。

[8]详情参见“儿童的世纪——与设计一起成长”的网站:http://www.moma.org/interactives/exhibitions/2012/centuryofthechild/.

[9]详情参见中国国家博物馆网站:http://www.chnmuseum.cn//Portals/0/web/zt/ma20140123/.

[10]详情参见“便携式古物计划”网站:http://finds.org.uk/.

[11]详情 参 见 “M uybridgizer”APP介 绍:http://www.tate.org.uk/contex t‐comment/apps/muybridgizer.

[12]K ratz S,Merritt E.M useums and the future of education[J].On the Horizon,2011,19(3):188‐19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