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就有性善论与性恶论之争。从“人之初,性本善”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中国的儒文化多推崇和宣扬人性本善。但荀子认为:“人性恶,其善者伪。”伪,即人为。荀子的观点也得到了最后通牒博弈研究的支持。行为学研究证实,提议者提出公平的出价只是一种表面上的亲社会行为,其终极目的依然是私利的最大化,符合其“善者,伪也”的观点。发展心理学研究所发现的年龄越小行为越自利的现象也符合这种“伪善”思想,因为儿童还没有学会掩饰自己真实的想法,做出伪装的行为。这种“伪善”论虽然可以很好地解释提议者的出价行为,但是否也可以解释反应者表现出的宁愿牺牲个人利益也要拒绝不公平提议的非理性行为呢?换句话说,伪善是驱使反应者做出拒绝行为的动机之一吗?Bolton和Zw ick(1995)的实验表明,反应者在被试—实验者匿名条件下,对不公平提议的拒绝率降低(Bolton&Zw ick,1995)。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一些实验研究中,反应者有“故意”做出拒绝行为的嫌疑。Knoch等(2006)的rTMS研究对这个猜测给出了神经科学的证据。
他们的研究采用了rTMS技术,暂时地使左侧或右侧背外侧前额叶区域失激活,然后让被试完成最后通牒博弈。该研究发现,右侧背外侧前额叶失激活后对不公平提议的拒绝率降低,这一结果用Sanfey等(2003)的假设无法解释。如果背外侧前额叶的功能是抑制由不公平提议诱发的负性情绪的话,那么区域失激活后,意味着负性情绪不能被抑制,拒绝率将会提高,而不是降低。研究者认为,背外侧前额叶的功能不是抑制负性情绪,而是抑制自利天性,以实现维护社会公平这一现实目标(Knoch,et al.,2006)。也就是说,背外侧前额叶完成的很可能就是“伪善”这一特殊的任务。
Knoch等(2006)将他们的研究结果与弗洛伊德的理论相联系,认为背外侧前额叶完成的是“超我”对“本我”的抑制,以引导“自我”表现出符合现实要求与规范的适当行为。若这一区域被抑制,则本我的自利冲动无法被控制,从而表现出不符合社会规范的逐利行为。这种解释很有趣。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论包含三个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即原我,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是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所以每个人表现出来的都是自我,每个人所看到的也是“自他”,这个“自他”并不能代表真正的他,还需要对背后的“本他”和“超他”进一步推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也指出人有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等需要,与自我、本我、超我的观点本质上是一致的。
神经科学的发展,为这些经验式的理论收集到了实证证据。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先驱之一Lieberman教授在综合自己和其他研究者的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一个双加工模型:自动化加工X(reflexive)系统和控制化加工C(controlled)系统(Lieberman,2007)。X系统是自动化的、反射性的、快速应答的自发式活动系统,而C系统则是有意识的、有意图的、需付出一定努力的且有容量限制的控制性加工系统(参见表61)。
表6-1 X系统和C系统的特点(摘自Satpute&Lieberma n,2006)
X系统的大脑加工系统包括杏仁核、基底神经节、腹内侧前额叶、外侧颞叶、背侧前扣带回等。C系统的大脑加工系统包括外侧前额叶、内侧前额叶、外侧顶叶、内侧顶叶、内侧颞叶、前扣带回喙部等(参见图6-4)。
图6-4 与X系统和C系统有关的脑区(摘自Lieberman,2007)
X系统类似于“本我”加工区,由基本生存需要所驱动,并遵循及时享乐的原则。例如研究表明,相对于中性图片,恐惧性图片会诱发强烈的杏仁核活动,甚至当刺激是阈下呈现时也会有杏仁核的激活。当看到食物类图片、美丽的面孔或嗅到食物的香气,都会激活眶杏仁核、腹侧纹状体等脑区。C系统类似于“自我”加工区,由当前任务所驱动,并遵循趋利避害的原则。认知性任务,如工作记忆、心理旋转等都会诱发背外侧前额叶的激活,且任务越难(工作记忆负荷越高),背外侧前额叶的激活越强。
复杂的社会性决策涉及X系统和C系统的共同参与。如一项fMRI研究考察了人们在选择近期金钱奖励与长期金钱奖励时的神经活动,结果发现,边缘和旁边缘系统在人们选择“立即得到一笔小的金额”时激活更强,这些神经系统内富含多巴胺神经元,在不断地释放着含奖励信息的信号。而当人们选择“两周或一个月后获得一笔大的金额”时,外侧前额叶的激活更强,可能在进行经济价值的计算。有意思的是,若额叶系统的激活强于边缘系统,则人们将会选择长期内的大金额奖励,若边缘系统的激活强于额叶系统,则人们将会选择立即的小金额奖励。这种模式反映了初级水平的自动式加工与高级水平的控制式加工之间的竞争与冲突解决(McClure,et al.,2004)。又例如,Sanfey等(2003)的研究所发现的,前脑岛的活动与背外侧前额叶活动的竞争,对反应者选择接受或拒绝提议的影响,也表明了两个系统的协同参与。
Knoch等(2006)对背外侧前额叶的功能的假设非常具有启发性。综合其他研究来看,前脑岛很可能就是表征“超我”本身,因为它对不公平提议敏感,可能表征着社会规范;外侧前额叶系统则是一个“自我”表征系统,控制着来自本能的冲动,促使个体做出适当的决策;奖赏系统则可能反映了“本我”的追求享乐的天性。已有研究表明,前脑岛与负性事件的感知和评价加工有关(Craig,2009);背外侧前额叶是目标维持和认知控制脑区,引导着个体做出最优的选择(Wallis,2007);腹侧纹状体、中脑多巴胺系统和腹内侧前额叶等区域都与奖赏加工有关,这些区域的激活相对自动化和无意识,与本能的行为有关,也与对自我的重要性有关(de Greck,etal.,2008;Delgado,2006);前扣带回则反映了冲突检测与控制(Botvinick,Cohen,&Carter,2004)。从这个角度而言,人性善性恶的争论就可以得到一个中庸的解决之道:人皆有善因,也有私因。人的行为不过是几大系统角逐较量的输出。另一个问题或许更值得讨论:如何抑私扬善?既然人有追逐私利的本性,制定一定的制度进行制约是必需的。既然人有善根,进行发扬光大是必要的。这正体现了进化论的新观点:基因与文化双进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