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诚信与道德信仰

诚信与道德信仰

时间:2023-03-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诚信是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重要道德规范,也是个人内在的道德品质。诚信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的凝结,是道德行为与道德品质的统一。总之,社会成员按照诚信的道德原则进行联系交往,是使社会系统协调、和谐的最重要的基础条件。在全社会提倡诚信友爱的道德精神,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信”就是对道德的信仰。由此说明了“诚”所具有的道德信仰的性质。
诚信与道德信仰_道德信仰与社会和谐

“诚”是诚实、真诚、诚恳、诚心、诚意之意,就是忠实于事物的本来面貌,不歪曲事实,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思想,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情感,不说谎,不作假,不为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欺骗别人。“信”是信用、信义、信任、信誉、相信之谓。信是讲信用,讲信誉,信守诺言,忠实于自己应该承担的义务。诚实无欺,既不欺人,也不欺己。讲信用就要遵守诺言,言必信,行必果。不食言,不背信弃义,不坑蒙拐骗,不伪劣假冒。诚信是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重要道德规范,也是个人内在的道德品质。诚信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的凝结,是道德行为与道德品质的统一。

一、诚信作为道德信仰的依据

(一)诚信是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这一切都要以诚信道德为基础:民主必须在取信于民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充分发扬,法治的过程应该是一个诚信的过程;只有尊重和遵守诚信规则,人们的创造活动得到维护,创造才能得到发挥,社会才会充满活力;唯有在诚信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才能坦然相处,也才能建立起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总之,社会成员按照诚信的道德原则进行联系交往,是使社会系统协调、和谐的最重要的基础条件。和谐社会的几个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民主政治是政治建设的趋势和要求,公平正义是经济方面也是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安定有序是社会组织和管理方面的任务,充满活力是社会良性运行状态的总体表现,和谐相处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最高追求。这些目标的实现,离不开诚信友爱道德规范的支持和维护。如果一个社会不能在公民中普遍地培育起诚信友爱的道德素养,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关系就不能协调,人与人之间就做不到平等友爱、和谐相处,社会生活就不能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从这个意义上说,诚信友爱的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

在全社会提倡诚信友爱的道德精神,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以人为本,完善人的德性,始终是社会和谐存在的逻辑起点和价值归宿。在人的道德体系中,诚信友爱对社会的和谐发展最有价值。因为诚信友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生活的摩擦,减少社会生活的风险和代价,消除矛盾激化的潜在因素,从而大大降低社会的运行成本。人与人之间的互信互爱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有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和事业的成功。如果人们能彼此信任、相互帮助、合作共事、共同发展,不仅有利于个人的利益,而且可以使社会利益最大化。诚信友爱不仅可以带给人们物质成果,而且极具精神价值。它有利于增加社会的价值认同和凝聚力,使人们在互相关爱中,感受到做人的尊严和价值,体验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幸福,甚至有助于激发生命的活力和创造力。如果说社会是一个组织严密、功能齐全的系统,那么,诚信友爱就是这个系统内部各个部件之间的纽带或润滑剂。没有诚信,人际关系紧张,就不会有友爱;没有友爱,就不会有和谐;没有诚信友爱,就不会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诚信友爱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基本道德要求。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培养公民的诚信友爱品质,是事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市场经济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属性,这本来无可厚非,但如果走向极端、不择手段、唯利是图,就会造成道德的沦丧。

(二)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信仰

“信,德之固也。”[2]只有在道德上坚定不移,有一种执著和固守的精神,才算有“信”。或者说,只有达到了“信”,才能算真正有道德。“信”就是对道德的信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3]意思是说,固守仁德不坚定,信仰道德不虔诚,能有什么作为?这里的“信”就是指对道德的信仰。中国传统文化十分强调“信”,“五常”(仁、义、礼、智、信)中就有“信”,古代典籍中经常使用“信”,《论语》中就有数十次提到“信”。可见,“信”在中国古代是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具有相信、信任、信实、信用、信赖、信守、信仰、信心等多重含义。

孔子强调:“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4]“民无信不立。”[5]就是说,人要不讲诚信,就不可与他交往;人要不讲诚信,就不能立身处世。孔子还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6]。孔子还把“信”列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四大科目”(言、行、忠、信)和“五大规范”(恭、宽、信、敏、惠)之一。孔子还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做人要诚实无欺、真诚坦荡。

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7]孟子所说的“诚”是真实无欺的意思。天是真实无欺的,人也应该思求真实无欺。达到至诚就能使人感动,达不到至诚就不能使人感动。人能不能达到“诚”呢?孟子认为是完全可能的,因为“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8]。孟子讲“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强调与朋友交往要讲诚信。

荀子也重视“诚”,认为“诚”是所有德行的基础,达到“诚”就可以具备所有的道德因素。荀子说:“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9]

《中庸》以诚为人生之最高境界、人道之第一原则。《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诚”是天的本性之一,是“天道”;人应该追求“诚”的境界,这个境界是人道与天道的合一,是人与“道”的合一。《中庸》中又说:“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可见,至诚是一种尽性知天并达到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处于这种境界的人,对人物的本性和发展变化无所不知,已经能够参与天地的化育,与天地并而为三了。天地是无穷无尽的,是至善的,能与天地合成为三,这是人生的巨大超越,是有限通向无限的光明大道。由此说明了“诚”所具有的道德信仰的性质。这是中国特色的道德信仰,它不依靠宗教,不通过神学,而从人性与天性、人道与天道的合一,从相信人性善并通过尽性知天的途径,达到了天人合一的美好的、崇高的、理想的人生境界。

儒家的另一影响巨大的经典是《大学》,其中有“三纲领”、“八条目”,在“八条目”中,把“诚意”当做“内圣”与“外王”之间的关键环节。在《大学》中是这样论述“八条目”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要想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叫“外王”),就必须修身、正心、诚意、致知、格物(这叫“内圣”)。治身必先治心,治心的关键是诚意。

什么叫诚意?《大学》指出:“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和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慎其独也。”诚意就是发自内心的意愿或意志,就是自己笃信,不自我欺骗,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东西,如恶恶臭和好好色。即使没有任何外在的监督,也能够自觉地遵照道德的要求行事。诚实的人即使一人独处,也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按照自己的良心办事。即使没有外在的约束和监督,仍能履行自己的法律义务和道德义务。

这种自发的自我控制的心理机制,充分表现着道德信仰的性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凡是有道德信仰的人,都是比较诚实而不自欺的人,是能够自我约束的人,是能够慎独的人。不管有没有监督,都会自觉地从自己内心的道德信念出发去为人处世。而那些没有道德信仰的人,道德是做给别人看的,而内心是不诚实的。

在古代思想家看来,诚信乃自然、社会和谐之道,天人和谐之道。宋代理学家周敦颐曾认为“诚者,圣人之本”,也是“五常之本,百行之原”,这就清楚地表明了诚信为人性之本和天道之源的意义。[10]

二、诚信道德的重要意义

和谐社会是一个诚信社会。社会诚信包括公民诚信、企业诚信、政府诚信。诚信是做人之本、兴业之基,是社会和谐的基本道德诉求。诚实守信原则包含着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信用经济的核心,体现了公平正义的价值观。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政府不诚信、企业不诚信、个人不诚信现象相当普遍,伪劣假冒、坑蒙拐骗、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尔虞我诈等,已严重影响了生产、生活秩序和社会道德风尚。可以说,诚信道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烈呼唤。

1.企业诚信的重要性

在社会上反响很大的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就想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做人做生意都要重视诚信,要有正确的义利观,要见利思义,不能见利忘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乔家祖宗几代人做生意的信条是义、信、利。利只处于第三位,在义、信之后。要爱国利民、仁心仁术,要牢记道德、固守诚信。主人翁乔致庸使包头市复字号起死回生后回祁县老家前,送给复字号新任大掌柜和全体雇员一块匾,说他要给大家说的话都写在上面了,匾上写了两个大字——诚信。

《百万富翁的智慧》一书,对美国1300名百万富翁进行调查,在谈到为什么能成功时,他们说,成功的秘诀在于诚实,有自我约束力,善于与人相处,勤奋。诚实摆在第一位。

诚信本是经济活动的基本伦理,但在现实经济活动中,违背诚信原则的行为不断发生。在银行和企业之间,一些企业借贷不还,以各种理由和方式逃避债务;在企业与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赖账,合同欺诈,“三角债”,形成一环套一环的债务链,致使资金运行不畅。在中介活动中,审计报告、资产评估失真时有发生。在证券市场,基金、股市“黑幕”频频曝光,股民被骗苦不堪言。在日常生活中,黑心棉、注水肉、陈馅月饼等假冒伪劣现象,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和信心。在政务活动中,一些地方“数字出官,官出数字”,虚假政绩屡屡被揭露。凡此种种,都造成了经济秩序的混乱。

有一篇题为“我们敢吃什么”的文章,作者列举了一系列不道德的现象:工业酒精被勾兑成白酒,大米用石蜡抛光,白面里有大量的增白剂,馒头用硫磺熏蒸,猪肉牛肉大量注水等。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要倡导诚信友爱,只有生产者和经营者诚实守信,诚信经营,多一份对消费者的关爱和对社会的责任,为消费者和社会提供质优价廉的商品和服务,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经济人是追求利润的,也应当是讲道德的,而只有讲道德的经济人才能获得更多的利润和更大的市场空间。市场经济应当是信用经济、诚信经济。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失信问题较为严重,增加了企业交易成本,也影响了企业信誉。[11]

有人说:当今世界面临信仰危机、诚信危机、信任危机。我们还敢信什么?给记者发“封口费”,在一些地方早已成为一种“潜规则”。且看几个例子:

2005年,汝州市寄料镇一煤矿突发透水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有500多人获悉后纷至沓来。为堵住闻讯赶来的“记者”之口,当地政府按各媒体的“级别”发钱:中央级媒体每人500~1000元,省内各媒体200~500元,其他市级媒体200元,跨行业、跨地区媒体每人100元。结果共有100多家媒体、480人领走了20万元。

2008年7月14日,河北蔚县李家洼煤矿井下炸药爆炸事故发生后,不仅矿主无视法律,恶意瞒报事故,而且地方官员策划、参与瞒报,组织所谓的调查组搞假调查,弄假材料,写假报告;在上级部门组织核查时,有关官员故意回避问题,转移视线,提供虚假材料,企图贿赂核查人员,封锁消息。

2008年10月20日,山西洪洞县“封口费”事件:该县的霍宝干河煤矿发生矿难后,为隐瞒真相,竟发放“封口费”,一时“记者”云集,争相排队领取。仅9月24日、25日两天,就有23家“媒体”的28人登记领取“封口费”,其中两人持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闻记者证”。

假烟假酒、假学历、假文凭、假大学、假发票、假化肥、假种子、假农药、豆腐渣工程、假离婚、假感情……这个社会充满了诚信危机:消费者不相信企业、商家,也不信任各类质量监督机构;老百姓对那些黑心无知的商人、小贩、农民痛恨却又束手无策。质量认证、免检产品、工商管理、质量监督,在人们眼里,都成了空谈。我们需要全面的健康安全保障,渴望到处是“放心肉”、“放心水”、“放心奶”等正常食品。

2.政府诚信的重要性

经商要讲诚信,政府也要讲诚信,一个诚信的政府才是人民信得过的值得依赖的政府,政府失去了诚信,就会失去人心,失去人心的政府是没有感召力的。大家都记得商鞅变法的故事:战国时,秦孝公起用商鞅变法图强。为了使人们相信变法是真的,商鞅在都城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说,谁能把它扛到北门去,赏黄金十两。没有人相信这是真的,自然也就没有人去扛。商鞅把赏金一直加到五十两,终于有一天,一个壮汉把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当场赏了他五十两黄金。老百姓纷纷议论,说商鞅言而有信,他的命令一定要执行。商鞅变法成功,奠定了秦国富强的基础。

政府诚信也是社会诚信体系的重要内容,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方面,是整个社会诚信的基础和关键。政府诚信是指政府管理机关对法定权力和职责的正确履行程度,政府管理部门在自身能力的限度内实际的践约状态,包括政府管理部门的科学民主程度、政府管理部门行政的依法程度、政府管理部门作为公共权力代表的公正程度、政府官员的公信力等。政府诚信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心,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的必要前提。一个政府的信用问题是决定它能否良好地进行社会公共管理事务的关键。对于为政者而言,只有做到诚实无欺,讲究信用,才能不失信于民,得到百姓的拥护和信赖。政府是代表公共利益,行使公共权力的国家机构,是社会的管理者,是各项方针政策的制定者,也是市场经济的监督者和裁判者,应当公平、公正,充分考虑到对公众利益的保护。一个诚信的政府会成为社会诚信的重要力量和楷模,能够增强社会公众的社会信任感、归属感和责任感。

一些地方、一些部门以及一些政府工作人员存在言而无信、朝令夕改、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和不作为、乱作为问题。一些政府工作人员,甚至是领导干部腐败、堕落、劣迹斑斑,已沦为典型的口是心非的反面人物,当这些人还在政府的各个岗位上代表政府行使各种职能时,公众对他们的不信任会上升为对政府的不信任。一些地方的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和统计数据失实,而且往往是被有意地拔高,产生难以取信于民的不良影响;一些地方政府无视中央决策,或是对中央的政策阳奉阴违,施行地方保护主义,使这些地方出现了默许甚至纵容盗版走私、制假贩假、骗税套汇等违法违规行为;一些地方政府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向公众隐瞒事实;一些地方政府隐瞒对公众有利的政策,如一些乡镇有意隐瞒农民减负政策,一些地方隐瞒社会保障政策等。一些地方政府部门缺乏作为政府组成单位应承担的义不容辞的诚实守信责任,常常把自己游离于政府之外,从部门利益出发,随意承诺又不守信用,甚至反过来把这一桶黑水扣在“政府”头上,令政府的信用受损。政府及政府官员失信,会严重影响企业、社会成员的诚信状况,并催发社会的诚信危机。“钓鱼执法”、“开胸验肺”、“华南虎事件”、“躲猫猫”事件……甚至像“三鹿奶粉”这样的企业的不诚信事件背后所隐藏的政府不诚信现象,不仅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而且已经引了起社会的严重不满。这些事件也使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打造诚信政府已经成为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打造诚信政府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我国正面临着地区差异、城乡差异、贫富差距等突出的社会问题,体现公平和正义,从利益协调入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政府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解决差距过大和不公平问题。而要做好这些工作,政府就必须是一个讲求诚信的政府,否则政府的政令就会难以推行,政府的功能就会大打折扣。

打造诚信政府也是诚信友爱的必然要求。社会和谐的基础是各种人际关系的和谐,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达到友爱的理想状态。当前我们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离这种状态还有不小的差距,道德失范、交往失信的情况还比较普遍,特别是在某些地方,官民关系、警民关系比较紧张,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政府官员自身缺乏诚信,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这从某种程度上对社会上诚信缺失的不良风气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打造诚信政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打造政府官员的诚信,做到以诚感人、以信服人,从正面引导人与人之间建立起相互信赖的关系,为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夯实基础。

3.公民诚信的重要性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认为,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成功者,必须摆脱“投机”心理,注重自己的品格。一个人的品格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显著地影响别人对他的信任和尊敬。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诚信是最佳策略。干小事可以投机取巧,干大事必须诚信勤奋;短期行为可以坑蒙拐骗,长期经营必须实实在在。

《清稗类钞·敬信类》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蔡嶙的人向一位朋友借了一千两黄金,没打借条。不几年,他朋友去世了,他就把他朋友的儿子叫到家,把一千两黄金还给朋友的儿子,朋友的儿子很惊愕,坚决不接受,笑道:“没有这回事,父亲没有留给我借条,也没有口头告诉我有这事。”蔡嶙说:“借条就在我心里,不在纸上,心中的诚信才是根本,你父亲知道我是个讲诚信的人,才没有告诉你。他如此相信我,我又岂能失信呢?”最后还是把一千两黄金还给了朋友的儿子。

该故事也有个当代版,江西一位叫郑宜栋的老人替父偿还60多年前旧债的事迹,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60多年前,父亲在开榨油作坊时突然遇害,因此欠下了价值万元的债务,现在当初的债主大多已过世,这债还用得着还吗?日前,家住上饶县城85岁的老人郑宜栋重回老家黄沙岭乡,给102户债主及后人一共偿还了13100元现金和700余斤茶油。老人省吃俭用终于攒下了一笔钱替父彻底偿清了全部债务。八旬老人主动还债一事在当地传开后,十里八村的老百姓都竖起大拇指,纷纷称赞郑宜栋的诚信之举。有的人说,当年你的父亲收了茶籽但没打收条,我们没有债务凭据,你这么一大把年纪,冒着寒冬亲自上门来还几十年前的旧债,真是讲信用啊!现在许多人欠了债,只顾自己吃喝玩乐,想尽办法躲债、赖债,还有人为了钱财去坑蒙拐骗,甚至抢劫杀人。

这两个故事发人深思之处在于蔡嶙所言,外在的、政治的、法律的约束固然很重要,但最根本的还是人心中的诚信。如果离开了人心中的诚信,没有道德上“慎独”自律,政治的、法律的约束都有空子可钻,就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一旦逃避政治义务、法律义务而不会受到外在惩罚,就会有人置其于不顾,甚至有人故意钻制度、法律的空子,并为非法牟利未被惩罚而庆幸。如果没有对政治法律义务和道德规范的敬重,没有心目中的诚信、道德人格和做人的尊严,任何政治规范、法律规范都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