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俄罗斯与乌克兰冲突多久

俄罗斯与乌克兰冲突多久

时间:2023-03-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01年外大陆架提案对国际社会产生了极大影响。对此进行跟踪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俄罗斯的外大陆架政策及其新时期的海洋战略。外大陆架是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200海里以外大陆架,是宽大陆架沿海国对超出200海里的海床和洋底享有主权权利的大陆架区域。因此,就会产生外大陆架问题和纠纷。
俄罗斯的外大陆架问题跟踪研究&;;&;;&;;&;;_海外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年度报告.2012

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 匡增军[2]

200海里以外大陆架是海洋上可瓜分的最后一块具有主权管辖权利的“蛋糕”,已成为沿海国扩展主权管辖范围的最后空间和机遇,大陆架外部界限的划定问题成为海洋法领域新的热点问题和各沿海国广泛关注的焦点[3],具有特殊战略和经济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未来的海洋之争将是外大陆架②之争。俄罗斯是地跨欧亚大陆、领土面积最大、临接13海联通3大洋的有着重要影响的世界海洋大国,是大陆架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也是首个向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交外大陆架划界提案的国家。俄罗斯2001年向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交世界上首份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外部界限提案,并获得对俄并非不利的建议,现仍在持续独具特色的工作。2001年外大陆架提案对国际社会产生了极大影响。联合国副秘书长、法律顾问考利尔评价说:世界各国均给予极大的关注,它标志着公约[4]自1994年生效以来进入了一个新阶段[5]。对此进行跟踪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俄罗斯的外大陆架政策及其新时期的海洋战略。

一、《海洋法公约》与大陆架、外大陆架和大陆架界限委员会

国际法上的大陆架首次规定在1958年日内瓦《大陆架公约》。1982年《海洋法公约》首次规定了外大陆架,并创设了外大陆架问题解决机制——大陆架界限委员会。

《海洋法公约》是国际法历史上最广泛最全面的一部海洋法规则[6],人类历史上篇幅最大的一部国际法典,作为自1945年批准《联合国宪章》以来最重要的国际成就受到广泛欢迎[7],被称为现代国际社会的“海洋宪章”。《公约》于1982年4月30日通过并于1994年11月16日生效,《公约》共分17部分、446个条文,另有9个附件,基本上规范了海洋所有相关的问题[8],从国家管辖范围的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群岛国制度,到国际海底区域及其资源勘探开发制度和建立国际海底机构进行管理。中国和俄罗斯分别于1996年和1997年批准《公约》,除美国之外的包括大部分发达国家在内的160个国家已加入该公约[9]

《公约》的诞生标志着新的海洋国际秩序的建立[10],构成当今国际海洋秩序的基础。

国际法上的大陆架法律地位及沿海国对其的主权权利,首次规定在1958年日内瓦《大陆架公约》里。从《大陆架公约》第1条[11]规定可以看出,公约中作为国际法制度的大陆架概念与地理或地质学上的大陆架概念是一致的。《大陆架公约》的实质缺陷是没有大陆架外部界限的规定[12]。20世纪下半叶,随着科技的发展,开发深海底资源成为可能,确定具体的大陆架外部界限成为必要,《海洋法公约》应运而生。1982年《海洋法公约》中的大陆架的法律地位以及沿海国对其资源的权利范围等规定实际上几乎完全照搬1958年《大陆架公约》的规定。依照《大陆架公约》第1条和《海洋法公约》第76条的规定,大陆架处于任何沿海国领海的外部界限之外,并不构成国家的领土,但同时沿海国享有对大陆架的专属权利[13]。沿海国对大陆架的主权权利是与自然资源直接有关的,是沿海国专属的和固有的[14]。为勘探大陆架和开发其自然资源(矿物和生物资源,大陆架上的矿物资源指的是海床和底土的非生物资源)的目的,沿海国对其大陆架行使主权权利。这种权利具有专属性,因为沿海国不勘探大陆架或开发其自然资源,任何人未经沿海国的同意,均不得从事这种活动。沿海国对其大陆架的主权权利不影响其上覆水域和水域上空的法律地位。沿海国对其大陆架的主权权利和管辖权的行使,并不妨碍航行自由和其他国家根据普遍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和准则行使其他权利和自由。在大陆架上活动的实施,要顾及航行、渔业、海洋科研和其他的合法活动,并要保护海洋环境。

《海洋法公约》首次规定了国际法上的外大陆架,并实质性地扩大了沿海国对海底的矿物资源的勘探和开发的管辖权,这些权利不仅及于地理学上的浅水大陆架,还及于陆地的所有水下边缘内,包括陆坡和陆基。依照《公约》,大陆架外部界限是沿海国主权管辖海域与国际海底区域之间的边界。外大陆架是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200海里以外大陆架,是宽大陆架沿海国对超出200海里的海床和洋底享有主权权利的大陆架区域。宽大陆架沿海国的大陆架在200海里之外,还可以再延伸至不超过350海里处,或不应超过连接2500米深度各点的2500米等深线100海里。实际上,沿海国对其上的矿产资源享有主权权利的法律上的大陆架,可以一直延伸到海下2500~4000米深[15]。如果沿海国的陆边延伸200海里,则该国对此所有200海里区域内的矿物资源享有管辖权。如果陆边延伸超过200海里,则沿海国可将其管辖权扩展至200海里之外的海域,直至水下陆地边缘的外部界限。在200海里以内依据专属经济区制度沿海国已享有对其所有资源的主权权利,而对矿物资源,则依据《公约》第76条自动享有相应权利。外大陆架是深水海底的国家陆地领土自然延伸观点的具体化,更多地关注于沿海国所主张的海域的自然科学方面的特征。法律上的大陆架外部界限应依照《公约》第76条中基于可以进行解释的科技标准的系列公式来确定,其中包括大陆坡基的情况,海底沉积岩的厚度和沉积岩的连续性。但《公约》并未给出这些标准的定义。因此,就会产生外大陆架问题和纠纷。

《海洋法公约》创设的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是解决外大陆架问题的专门机制,审查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200海里之外的法律上的大陆架外部界限,判定沿海国有无外大陆架以及外大陆架的范围及面积。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是依照《公约》于1997年成立的,由21名地质、地理或水文地理学领域的著名专家组成,由所有缔约国(现有160国)秘密投票选举产生,任期5年。委员作为专家以个人身份履行职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自1997年成立以来,已举行了多届会议,并为推进200海里以外大陆架界限的实施做了许多工作,制定和修订了系列文件[16],从而为国际社会提交大陆架外部界限提案提供了基础和保障。依据《公约》第76条及附件二的规定,从委员会的构成及其职权规定分析,成立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的目的是便于掌握在确定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外部界限方面执行《公约》的情况[17],委员会负责评价沿海国家提交的申请的科学材料的整体性,特别是法律、地质和科学技术材料的关联性,只能审议沿海国划界案中大陆架外部界限的数据和其他材料,审定提交的科学资料是否符合《公约》的规定,据此提出建议或者给沿海国编写划界案提供科学和技术咨询意见,避免建立起夸大不实的大陆架外部界限。对于非技术问题,委员会没有得到授权。委员会是在《公约》框架下建立的专门的科学技术机构,是独立的国际机构,不是联合国的下属机关[18],并非司法性质的仲裁机构,不具有解决划界争议的职能,是《公约》的忠实执行者[19]

《海洋法公约》的生效、《公约》第76条的机制和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的正式运作,使大陆架外部界限的划定成为可能。1994年《公约》生效以来,世界范围内海洋开发事业迅猛发展,形成了以争夺大陆架为重心的新一轮“蓝色圈地运动”,海洋权益斗争日趋激烈。《公约》建立的大陆架制度是科学与法律的复杂结合体,给国际社会解释和适用《公约》留下了可操作空间。扩展200海里以外大陆架是《公约》赋予沿海国的权利,也是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国际海洋争端难题。

二、俄罗斯的外大陆架划界案

俄罗斯联邦自然资源部的官方数据认为,俄罗斯的大陆架大约有62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大洋大陆架面积的21%,其中390万平方公里蕴藏着石油和天然气,其间200万平方公里位于北极西部的巴伦支海和喀拉海,100万平方公里位于北极东部,80万平方公里位于远东海域,10万平方公里位于俄南部海域的里海、黑海和亚速海[20]。有研究估计,俄罗斯的大陆架蕴藏约1000亿吨潜在燃料,其中北极的巴伦支海和喀拉海蕴藏着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的总量的70%,北极地区的油气资源主要分布于两种地质构造单元中:沿岸陆地盆地和沿岸大陆架。前者以俄罗斯最为明显,其中拉普捷夫海域待发现常规技术可采储量相当可观,其中原油4.2亿吨,天然气9 130亿立方米,天然气液1 017亿吨;后者则集中在阿拉斯加北部、欧洲北海沉积盆地等[21]。北冰洋海底在俄罗斯的边缘海域内具有宽广的浅水地理大陆架。因此,俄罗斯的大陆架及外大陆架问题的重点在北极地区。北极的争夺正在经历着从科学考察向争夺资源的转变。目前北极争夺的焦点集中在外大陆架划界及航道控制两个方面[22]

早在1990年代俄罗斯就着手外大陆架提案的筹备工作[23]。2000年3月俄罗斯的外大陆架构想在俄联邦政府会议上审议并通过。俄联邦自然资源部会同国防部和外交部联合研制了外大陆架划界案,并由俄联邦政府批准[24]。2001年12月20日俄联邦外交部通过联合国秘书长向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交了世界上第一个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外部界限提案[25]。2002年4月1日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的7人小组委员会开始审议,6月27日委员会通过了对俄罗斯并非不利的“建议”。此后,俄方表示,将在评估其他国家有关提案和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新的建议实践特别是委员会对海岭作为依据的立场的基础上,不早于2013年提交新的或订正的外大陆架提案[26]

俄罗斯的外大陆架提案是依照《海洋法公约》第76条和附件二以及大陆架界限委员会规则的要求,包括俄罗斯在相关海域地质物理研究中获取的一揽子材料。提案涉及2洋4海5邻国158万平方公里:涉及俄罗斯的北部海岸的北冰洋和东部海岸的太平洋的四个海域,即巴伦支海、白令海、鄂霍次克海、中北冰洋的自俄罗斯领海基线起200海里以外大陆架约158万平方公里,还涉及俄罗斯与海洋邻国的大陆或岛屿所围绕的飞地的领土或海洋划界争端,在巴伦支海与挪威、在白令海与美国、在鄂霍次克海与日本、在中北冰洋还需与加拿大和丹麦划分大陆架边界。俄方主张中北冰洋的罗蒙诺索夫海岭和门捷列夫海岭是俄罗斯大陆架的自然延伸。中北冰洋的外大陆架东部界限同1926年《关于苏联在北冰洋的陆地和岛屿领土的宣言》[27]中主张的扇形区的东部界限,与1990年6月1日苏联与美国关于海洋划界的协定所确定的边界线东经168°58'37"是一致的,并直到北极点。主张鄂霍次克海中部区域是连续的地理和地质大陆架,是鄂霍次克海俄方大陆架的自然延伸,在350海里完全重叠于大陆架外部界限。主张在200海里以外大陆架的北极海域面积达120万平方公里,在巴伦支海的大陆架争议区面积达67.5平方公里[28],在白令海为21 400平方公里,鄂霍次克海为56 400平方公里。

根据《大陆架界限委员会议事规则》第49条的规定,提案应提交联合国所有成员国,包括《海洋法公约》缔约国。针对俄罗斯的提案,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收到了通过联合国秘书长转来的挪威[29]、丹麦[30]、加拿大[31]、日本[32]和美国[33]政府的5份普通照会。上述5国强调俄罗斯划界案不影响有关国家与俄罗斯之间的海域划界[34]。日本和挪威与俄罗斯尚有未决的划界问题,日本政府强烈要求委员会不要采取任何妨碍日俄之间有关“北方四岛”的领土争端问题或是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划界问题的行动[35]。加拿大、丹麦和美国对俄罗斯使用的一些地质和地貌学资料提出异议。美国反对将罗蒙诺索夫海岭和门捷列夫海岭列入俄罗斯的大陆架,认为它们是北冰洋底深水区域的构造,中北冰洋构成国际海底区域[36]

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的相关审议提案的结果信息及其建议摘要刊登在秘书长报告《世界大洋与海洋法》[37]。委员会建议的主要内容是:同意将提案里巴伦支海中部的200海里之外的“飞地”范围内的浅水大陆架部分列入俄罗斯的大陆架。在巴伦支海、白令海和鄂霍次克海的外大陆架问题上,要求俄罗斯与挪威、美国和日本先就划界协定达成一致[38]。需要补充提供北冰洋海域的地质和地质物理材料[39],主要问题是罗蒙诺索夫海岭和门捷列夫海岭的地质状况不清,缺乏有关北极海底大陆架的原始数据。必须补充地质-地质物理材料,以证明与大陆架毗连的两海岭之间的大陆架状况和构造关系。需提供标明坐标和编号的海底深度的水深测量数据,以评估大陆架外部界限划分的精确性[40]。建议俄罗斯依照委员会的结论和建议再提交订正的提案。

三、俄罗斯处理外大陆架问题的做法

外大陆架是一项新的国际法制度。外大陆架界限的最终确定,离不开海洋测绘等科技运用。与海洋邻国的大陆架划界争端,不仅是法律问题,更是战略和国际关系问题。外大陆架争端的解决,离不开对国际形势的科学判断,尤其是法律方案的制定上应配合国家的政治需求。因此,外大陆架问题是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问题,是战略、法律、科技和外交等诸方面问题的系统工程。

(一)俄罗斯外大陆架问题的基本政策

俄罗斯的外大陆架政策目标是依据国际法划定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外部界限,力争最大面积的外大陆架,扩展对大陆架资源的权利,特别是掌控北极的巨大资源宝库和主导“北方航道”。通过对俄罗斯的提案提交之前、审理之中、“建议”之后的系列政策措施进行梳理分析,我们认为,俄罗斯有一个持续的长期的、以战略为导向、以法律为依据、以科技为后盾、以外交为手段的外大陆架基本政策[41]

1.战略问题

俄罗斯高度重视海洋战略的谋划,通过制定国家中长期海洋战略,突出外大陆架问题在整个海洋战略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1997年1月17日俄联邦总统令批准的《联邦专项纲要“世界大洋”构想》[42]、2001年7月27日俄联邦总统令公布的《俄罗斯联邦2020年前的海洋学说》[43]、2009年3月30日俄联邦政府公布2008年9月18日俄联邦总统批准的《俄罗斯联邦2020年前及长期远景的国家北极政策基础》[44]、2010年12月8日俄联邦政府令批准的《俄罗斯联邦2030年前海洋活动发展战略》[45]等系列战略政策文件,突出北极的特殊战略地位,北极也是俄海洋战略四大区域方向的重点,战略优先是积极促进俄与环北冰洋国家之间在国际法规范、相互约定的基础上顾及俄罗斯国家利益来划分海域,解决俄罗斯北极大陆架外部界限的国际法基础问题,行使和保障俄罗斯勘探开发大陆架资源的主权权利。

2.法律问题

俄罗斯综合适用国际法与国内法,有关大陆架及外大陆架问题的法律政策具体体现在俄罗斯批准的国际条约和国内立法文件。充分重视并有效利用国际法,特别是现有国际海洋法及外大陆架法律制度的不足及空白,以期最大限度地获得可能的利益。俄罗斯采取系列立法步骤,从联邦宪法到颁布专门的法律,规制大陆架的地位和法律制度,及时反映《海洋法公约》的原则和精神,以履行具体的公约国际法义务。1982年12月10日苏联签署《海洋法公约》,1997年2月26日俄罗斯通过颁布《关于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及其执行公约第十一部分协议的联邦法》[46]批准《海洋法公约》。《海洋法公约》是俄罗斯有关大陆架法律制度及其外部界限问题的唯一国际法文件[47],并优先于俄罗斯的国内立法。1993年《俄罗斯联邦宪法》确立了与国际法相适应的大陆架法律制度的一般原则。《俄罗斯联邦大陆架法》于1995年12月17日生效,在1999、2001、2009、2010、2011年多次修改补充。1995年大陆架法生效时俄罗斯尚未批准《海洋法公约》,但该法的通过标志着俄罗斯依照《海洋法公约》的精神,通过颁布专门的联邦法律来调整大陆架法律制度。1997年6月16日俄联邦政府令《关于俄罗斯联邦大陆架外部界限的地理坐标点的目录的确认程序》[48]规定了俄罗斯的大陆架外部界限确定的法律调整问题。

3.科技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讲,科技问题是外大陆架问题的核心和关键,必须基于充分可靠有效的科学数据。在北极外大陆架问题上,俄罗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要能证明罗蒙诺索夫海岭和门捷列夫海岭的大陆架邻接的特点,证明该两海岭是东西伯利亚陆地边缘的自然延伸。俄罗斯明确外大陆架问题研究的方向和重点,发挥科技优势,突出重点与特色,进行持续系统深入的科学考察,获取实地考察的特色科技数据,以支撑外大陆架诉求。北极研究及科学考察是俄罗斯为外大陆架而进行的科学研究的典型和重点。俄罗斯对北极的科学考察一直领先于其他国家,自苏联时期起对北冰洋已进行了40多年的研究,积累了相应的北冰洋海底的地质研究数据和近年来的科考数据,拥有不少独一无二的北冰洋研究材料。为了增强向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交相关申请的地质证据的说服力,在2000—2011年投入巨资,由俄联邦自然资源部组织实施了多次系列北冰洋深海的科考活动,包括北冰洋高宽度的水下地质研究,并取得了重要成果。在“北冰洋—2007”科考中,科考船和核动力破冰船搭载的“和平1号”深海潜水器2007年8月2日在4261米深的北冰洋底罗蒙诺索夫海岭(北极点的地理点)插上俄罗斯国旗并在洋底大面积区域取回大量底土样本[49],以研究北冰洋底地形结构。为了向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交北极大陆架外部界限的精确材料,必须提供争议海域海底陆架的详细地形图,而这仅靠普通科研手段是无法获取的。考虑到区域气候特殊性,俄罗斯因地制宜首创核动力潜艇参与有关确定大陆架外部界限的工作[50]

4.外交问题

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外部界限的确认需提交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最终审定。与海洋邻国的大陆架划界大都需要通过外交谈判等方式求得最终解决。实施大国外交,追求大国地位是俄罗斯外交的基本传统[51]。地缘上的多邻国决定了俄罗斯处理与邻国关系的突出地位[52]。在外大陆架问题上,俄罗斯坚持大国外交传统,巧用大国外交的智慧与手腕,利用地缘优势,力图掌握外交谈判中的主动权和主导权,力图维护传统的历史性海洋权益,谋取在大陆架谈判及外大陆架诉求方面的最大利益。对俄方提案的审理是很复杂的,特别是环北冰洋国家的异议尤其是美国的反对,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的“建议”中有关门捷列夫和罗蒙诺索夫海岭的决定,是在俄籍委员的努力下,争得澳大利亚、印度、葡萄牙和毛里求斯等国委员的支持,才使原拟基于美国立场的认定该两海岭是大洋脊的属性,改为“建议”认为俄方证据不充分应提供进一步的补充数据,这样给予俄罗斯将来以充分的余地继续主张北极的外大陆架[53]

(二)俄罗斯处理外大陆架问题的新举措

俄罗斯外大陆架诉求能否成功,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其中2个问题特别重要和关键:一是必须向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交充分有效的科学数据,二是必须与相关邻国就海洋边界问题的最终解决达成协定。俄罗斯仍在延续投入巨资的系列北极科考项目。在与邻国的海洋划界争端解决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北极地区海域划界争端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将200海里以外大陆架问题卷入其中,形成独特的沿海国国家管辖海域与国际海底区域(“区域”)之间的“划界”[54]

1.俄挪北极海洋划界争端的最终解决

俄罗斯和挪威分别于2001年12月20日和2006年11月27日向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交了外大陆架提案[55]。两国主张拥有在巴伦支海及北冰洋的200海里以外海底的同一区域。俄方不反对挪方的提案,挪方也不反对俄方的提案。两国都告知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在划界海域的大陆架外部界限,将根据两国间的谈判结果来确定。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原则上认同俄挪主张的巴伦支海及其毗邻的北冰洋的海底是大陆架,建议两国继续谈判,并在相应谈判结果的划界协定生效后提交标明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分界线走向的地理坐标清单和海图[56]。因此,只有先解决两邻国间的海洋划界问题,其外大陆架主张才有可能获得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的正面建议。2010年俄罗斯与挪威海洋划界与合作条约的签署,是外大陆架问题解决进程上的特别重要的新成果。

《俄罗斯联邦与挪威王国关于在巴伦支海和北冰洋的海域划界与合作条约》(以下简称2010年条约或条约)[57],2010年9月15日签署,2011年2月8日、3月25日,挪威和俄罗斯两国议会分别批准条约[58],条约在两国互换批准文书后的第30日即2011年7月7日正式生效[59]。条约结束了俄挪两国起自1970年以来长达40年涉及175 000平方公里争议海域的边界谈判和划界进程,重启已冻结30年的涉及争议海域的北极大陆架油气田的开发,一揽子解决争端。

2010年条约签署之前,在俄罗斯与挪威享有管辖权划界区域的巴伦支海以及整个北冰洋西部存在着如下海洋边界(非国家边界)和拟议的划界线:一是1920年斯瓦尔巴德条约效力所及海域的边界[60](由2条经线和2条纬线构成);二是俄罗斯主张的“扇形区”边界(按经线直至北极点,非为划分大陆架的目的);三是挪威主张的划分两国大陆架的等距离中间线。2010年条约划定了两国在巴伦支海和北冰洋海域的新分界线的坐标点(条约第1条),以取代上述第二、三条线[61]。根据2010年条约,俄罗斯和挪威在双方起自海岸200海里范围内的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划定了一条单一界线,并对延伸到200海里以外的大陆架也进行了划界。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指出巴伦支海超过200海里的海床部分符合根据《海洋法公约》第76条规定的外大陆架界限范围[62]。2010年条约最终确定的是一条相互妥协的折中的单一海洋边界线,划分两国之间的大陆架及其外部界限、专属经济区[63]

2010年条约的签署、批准和生效,从法律上明确了俄挪两国在巴伦支海和北冰洋的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边界,明确了各自的主权权利和管辖权的界限。两国大陆架分界线终点的确定,有助于推进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对俄方外大陆架提案的审理进程。条约符合俄挪两国在北极的长远战略利益,体现公平原则并兼顾了双方的利益平衡,为两国在各个领域互利合作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俄挪两国借鉴类似的国际司法实践,寻求争端解决的突破,特别是争议焦点的折中解决,无疑对其他类似的海洋划界争端的解决,特别对环北冰洋国家间海洋划界,具有借鉴意义。正如加拿大媒体表达的,2010年条约为加拿大与美国解决类似的海洋划界争端提供了参照[64]

2.俄美海洋划界争端解决取得进展。

长期以来,俄罗斯在北极海洋划界中最难的问题是与挪威和美国的问题。现在与挪威的海洋划界问题已经解决。因此,当前突出的问题就是俄美之间的海洋划界问题[65]

1990年6月1日签署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与美利坚合众国的海洋边界协定》[66],划出了世界上最长的海洋边界1600海里,划出了美苏两国之间领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海洋边界,其中划出的美苏大陆架分界线是世界上最长的。1990年协定的对象是严格确定美苏两国的主权界限及其相应海域的自然资源的权利。协定中规定的界线明确划分了两国在北冰洋和太平洋的经济区和大陆架,以及在白令海峡的领水[67],准确划出了两国之间在北冰洋、楚科奇海、白令海峡、白令海以及北太平洋的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边界。1990年协定,苏联最高苏维埃没有批准,俄罗斯联邦国家杜马已经进行了多次审议:1995年、1996年(2次)、1997年[68]、2002年,但至今仍未批准。这说明俄罗斯议会对协定的利弊评估仍未达成共识,且不说是否弊大于利,但至少是因为某项重大国家利益没有得到有效保障。20多年来,俄罗斯从民间到官方,对1990年协定的争议、看法、观点,莫衷一是。2007年俄外交部阐述了俄罗斯对1990协定的立场:协定不违背俄罗斯的利益,除了在中白令海的海洋渔业权利的损失之外。基于这个立场,两国进行了多年谈判,签署有关俄美全面的中白令海渔业协定,保障俄罗斯渔民因划归美国海域的渔业损失的补偿。协议大部分条款已达成一致。因此,准确地说,应不是“合法性争议”,而是对1990协定的所有角度及其适用的全面考虑的争议[69]

在满足包括渔业补偿在内的俄方合理诉求的条件下,俄方批准协定,协定正式生效。这应是理想的选项[70]。俄罗斯国家杜马于2002年作出决定:“建议俄联邦政府采取措施,尽快拟制有关苏联与美国海域划界协定的立场,以符合俄联邦的国家利益。”[71]俄罗斯批准协定,将依赖于系列立场:一是协定不应被解释为改变(含恶化)1867年条约有关北冰洋的规定。美俄两国有意精确地确定作为延伸到北极点的1867年条约界线。这种约定应该书面形成。二是应在政府间层面签署有关保护划归美方的白令海海域中俄方传统捕鱼量的协议。况且,在专家层面已就此问题达成一致。如果这些立场在与美方谈判中取得成果并最终形成条约法律文件,那么俄方就可以批准该协定[72]

北极国家既是同盟者又是竞争者。一方面,北极国家不希望非环北冰洋国家参与北极的分割。另一方面,环北冰洋国家之间在北极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上存在严重分歧。2010年签署并于2011年生效的俄挪海洋划界与合作条约,对俄美之间在北冰洋和北太平洋的海洋划界争端的最终解决,应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北极地区的环境和安全形势的快速变化,促使俄罗斯对批准1990年苏美海洋划界协定有了新的动力。1990年协定的生效,也是俄罗斯的北极外大陆架诉求实现的必要条件。

外大陆架问题现已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焦点、重点和难点。俄罗斯外大陆架提案的复杂敏感及其政策措施的前瞻主动,以及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对俄划界案的审议以及给出的结论,无疑将推动各沿海国外大陆架划界案的准备和申请步伐。如果俄罗斯的外大陆架主张申请成功,这将意味着俄将获得从北极点到俄东西部两端即科拉半岛到楚科奇自治区顶端的海岸线构成的三角区域的权益,其总面积相当于意大利、德国及法国面积的总和,还将与丹麦的格陵兰岛、加拿大、或许还有美国的水下管辖区交界。这种情势必然影响到国际社会对北极的公平获益的权利[73]。新近信息显示,俄罗斯订正后的外大陆架提案将在2013年12月前准备好,随后将正式向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交[74]

2009年5月11日中国只提交了东海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外部界限的初步信息。有关我国的东海和南海外大陆架问题的争议不断。相关海域的外大陆架正式提案的提交尚需时日,而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的正式建议的出台更无法预知。在此情况下,高度重视并有效利用《海洋法公约》和国际司法及国家实践经验来处理我国外大陆架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我们将密切关注跟踪研究俄罗斯外大陆架问题处理的新动向和新成果,努力为我国的外大陆架问题的处理提供有益的启示参考甚至现实借鉴。

参考文献

[1]Хлестов.О.Н.Договор о разграничении морских пространств,заключенный между Россией и Норвегией–важный этап развития российско-норвежских отношений.Интернетжурнал《Морское Право》Выпуск№1,2011.

[2]Володин Д.А.Пограничная проблема между РФ и США в Арктике.СШАиКанада.Экономика,политика,культура.2011,№5.

[3]ФирсовЮ.Г.КОНТРОЛЬКАЧЕСТВАМНОГОЛУЧЕВОЙ БАТИМЕТРИЧЕСКОЙ СЪЕМКИ В СЕВЕРНОМ ЛЕДОВИТОМ ОКЕАНЕНАНАУЧНО-ЭКСПЕДИЦИОННОМСУДНЕ《АКАДЕМИКФЕДОРОВ》.Эксплуатацияморск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а.2011.№1.

[4]Конышев В.Н.,Сергунин А.А.АРКТИЧЕСКОЕ НАПРАВЛ ЕНИЕ ВНЕШНЕЙ ПОЛИТИКИ РОССИИ.Научно-аналити ческий журнал Обозреватель-Observer.2011.Т.254.№3.

[5]Казмин Ю.Б.К вопросу о внешней границе континентального шельфа России в Арктике.Международная жизнь.2010.№3.

[6]Войтоло вскийГ.К.НерешенныепроблемыАрктического морепользования.Вестник МГТУ,том 13,№1,2010 г.

[7]Вылег жанинА.Н.20лет《временногоприменения》Соглашения между СССР и США о линии разграниченияморских пространств.Вестник МГИМ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2010.№1.

[8]Юридическая оценка Договора между Россией и Норвегией."Рыбные ресурсы"20.12.10 г.

[9]Алексей Фененко.Международное соперничество за освоение общихпространств.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епроцессы,№1,Том 008,2010.

[10]КурсинС.Б.КВОПРОСУОПРЕДЕЛЕНИЯВНЕШНЕЙ ГРАНИЦЫ КОНТИНЕНТАЛЬНОГО ШЕЛЬФА В АРКТИЧ ЕСКОМ БАССЕЙНЕ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Навиг ация и гидрография.2010.№29.

[11]Фирсов Ю.Г.АНАЛИЗ МЕТОДИКИ ПРОЕКТИРОВАНИЯ И ВЫПОЛНЕНИЯ БАТИМЕТРИЧЕСКОЙ СЪЕМКИ СЕВЕРНОГО ЛЕДОВИТОГООКЕАНАС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МСОВРЕ МЕННЫХТЕХНОЛОГИЙ.Эксплуатацияморскоготранс порта.2010.№2.

[12]КурсинС.Б.АЛЬТЕРНАТИВНЫЙСПОСОБИССЛЕД ОВАНИЯРЕЛЬЕФАДНАПОДОЛЬДАМИАРКТИКИ.Морской вестник.2010.№1.

[13]Селин В.С.НАЦИОНАЛЬНЫЕ ИНТЕРЕСЫ И ПРОБЛЕМЫ ДЕЛИМИТАЦИИАРКТИЧЕСКИХАКВАТОРИЙ.Арктика: общество и экономика.2010.№4.

[14]КоноваловА.СТРАТЕГИЯРАЗВИТИЯАРКТИЧЕСКОЙ ЗОНЫ РОССИИ.Морской сборник.2010.Т.1961.№8.

[15]Поселов В.А.,Аветисов Г.П.,Буценко В.В.,Рекант П.В.,КаминскийВ.Д.ШИРОКОМАСШТАБНЫЕГЕОЛОГОГЕОФИЗИЧЕСКИЕРАБОТЫВНИОКЕАНГЕОЛОГИЯС БОРТААТОМОХОДА《РОССИЯ》ПОПРОБЛЕМЕ ВНЕШНЕЙГРАНИЦЫКОНТИНЕНТАЛЬНОГОШЕЛЬФА РОССИИ В АРКТИКЕ.Проблемы Арктики и Антар ктики.2009.№2(82).

[16]Ресурсы Мирового океана и их освоение:Справочник.Под ред.В.Ю.Годеса и Г.А.Рябинина.–СПб.: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ДНК,2008.

[17]КолодкинА.Л.,ГландинСергей.Российскийфлагна Северном полюсе.Международная жизнь.2007.№12.

[18]КолодкинА.Л.,Гуцуляк В.Н.,Боброва Ю.В.Мировой океан.Международно-правовой режим.Основные пробле мы.–М.:Статут,2007.

[19]Фирсов Ю.Г.БАТИМЕТРИЧЕСКАЯ СЪЕМКА В СЕВЕРНОМ ЛЕДОВИТОМОКЕАНЕИПРОБЛЕМЫОПРЕДЕЛЕНИЯ ВНЕШНЕЙГРАНИЦЫКОНТИНЕНТАЛЬНОГОШЕЛЬФА РОССИИ В АРКТИКЕ.Эксплуатация морск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а.2007.№2.

[20]ФирсовЮ.Г.БАТИМЕТРИЧЕСКАЯИЗУЧЕННОСТЬ СЕВЕРНОГО ЛЕДОВИТОГО ОКЕАНА ДЛЯ ОПРЕДЕЛЕНИЯ ВНЕШНЕЙГРАНИЦЫКОНТИНЕНТАЛЬНОГОШЕЛЬФА РОССИИ В АРКТИКЕ.Геодезия и картография.2007.№5.

[21]Фридман Б.С.БАЗА БАТИМЕТРИЧЕСКИХ ДАННЫХ ДЛЯ ОПРЕДЕЛЕНИЯВНЕШНЕЙГРАНИЦЫКОНТИНЕНТА ЛЬНОГО ШЕЛЬФА РОССИИ В АРКТИКЕ.Геоинформатика/Geoinformatika.2007.№1.

[22]Фридман Б.С.КОНТИНЕНТАЛЬНАЯОКРАИНААРКТИ ЧЕСКОГО БАССЕЙНАВКОНТЕКСТЕБАЗОВЫХПАРА МЕТРОВ ВНЕШНЕЙ ГРАНИЦЫ КОНТИНЕНТ АЛЬНОГО ШЕЛЬФА РОССИИ.Геодезия и картог рафия.2006.№12.

[23]Tore Henriksen;Geir Ulfstein.Maritime Delimitation in the Arctic: The Barents Sea Treaty.Ocean Development&International Law,42:1,1-21,2011.

[24]Jensen O.The Delimitation of the Continental Shelf beyond 200 Nautical Miles:Norwegian and Russian Perspectives in Arctic waters.INTERNASJONAL POLITIKK.Vol.64,2008.

[25]匡增军:《俄美海洋划界争端:法律适用与政治前景》,载《国外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

[26]匡增军:《2010年俄挪北极海洋划界条约评析》,载《东北亚论坛》2011年第5期。

[27]匡增军:《俄罗斯的外大陆架政策评析》,载《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1年第2期。

[28]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课题组:《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0),海洋出版社2010年版。

[29]桂静:《外大陆架划界中的不确定因素及其在北极的国际实践》,载《中国海洋法评论》2010年第1期。

[30]林曦:《俄罗斯全面实施北极国家政策》,载《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0年第25卷第1期。

[31]贾宇:《北极地区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探析》,载《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32]陈德恭:《国际海洋法》,海洋出版社2009年版。

[33]王玫黎:《外大陆架争端解决机制探讨》,载《理论与现代化》2009年第6期。

[34]薛桂芳、王冠钰:《澳大利亚外大陆架划界初探》,载《中国海洋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年第6期。

[35]刘新华:《试析俄罗斯的北极战略》,载《东北亚论坛》2009年第6期。

[36]高健军:《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外部界限的划定:目前为止的实践综述》,载《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08年第1辑。

[37]岳来群、杨丽丽、赵越:《关于北极地区油气资源的战略性思考》,载《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8年第11期。

[38]http://www.un.org.

[39]http://kremlin.ru.

[40]http://www.government.ru.

[41]http://www.mid.ru.

[42]http://www.morskayakollegiya.ru.

[43]http://www.sea-law.ru.

[44]http://www.arctictoday.ru.

[45]http://www.rg.ru

[46]http://elibrary.ru.

【注释】

[1]本文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1YJAGJW009)“俄罗斯的外大陆架政策研究”和武汉大学“海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前沿追踪计划”(武大科文字[2011]26号)的资助。

[2]匡增军,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3]参见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课题组:《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0),海洋出版社2010年版,第95~96页。
②法律上只有一个单一的“大陆架”,而不是一个内大陆架和一个分离的扩展或外大陆架。只是因为《海洋法公约》首次规制了“200海里以外的大陆架”及“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外部界限”,并由此产生了相关新问题。公约里并无“外大陆架”的概念及提法。本文用“外大陆架”提法只是为了行文通俗简练。参见高健军:《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外部界限的划定:目前为止的实践综述》,载《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08年第1辑,第1页。

[4]参见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海洋法公约》或《公约》)

[5]参见http://www.un.org/Depts/los/clcs-new/cls-home.htm.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课题组:《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0),海洋出版社2010年版,第95~96页。

[6]参见陈德恭:《国际海洋法》,海洋出版社2009年版,第II页。

[7]参见http://www.un.org/zh/law/sea/。

[8]参见傅崐成编校:《海洋法相关公约及中英文索引》,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序言

[9]参见联合国网站http://www.un.org.

[10]杨泽伟:《国际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65页。

[11]“大陆架”者谓:(a)邻接海岸但在领海以外之海底区域之海床及底土,其上海水深度不逾二百公尺,或虽逾此限度而其上海水深度仍使该区域天然资源有开发之可能性者;(b)邻接岛屿海岸之类似海底区域之海床及底土。

[12]Казмин Ю.Б.К вопросу о внешней границе континентального шельфа России в Арктике.Международная жизнь.2010.№3.С.14.

[13]КолодкинА.Л.,ГуцулякВ.Н.,БоброваЮ.В.Мировойокеан.Международно-правовой режим.Основные проблемы.–М.:Статут,2007.С.108.

[14]参见张海文主编:《〈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释义集》,海洋出版社2006年版,第130~131页。

[15]Казмин Ю.Б.К вопросу о внешней границе континентального шельфа России в Арктике.Международная жизнь.2010.№3.С.15.

[16]制定和修订了《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议事规则》(1998年)、《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科学和技术准则》(1999)、《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内部行为守则》、《审议提交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的划界案的工作方式》(1997年)等文件。参见陈德恭:《现代国际海洋法》,海洋出版社2009年版,第201页。

[17]参见王玫黎:《外大陆架争端解决机制探讨》,载《理论与现代化》2009年第6期,第91~97页。

[18]参见王玫黎:《外大陆架争端解决机制探讨》,载《理论与现代化》2009年第6期,第91~97页。

[19]参邮薛桂芳、王冠钰:《澳大利亚外大陆架划界初探》,载《中国海洋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年第6期,第23~24页。

[20]РесурсыМировогоокеанаиихосвоение:Справочник.Под ред.В.Ю.Годеса и Г.А.Рябинина.-СПб.:ИздательствоДНК,2008.С.371.Колодкин А.Л.,Гуцуляк В.Н.,Боброва Ю.В.Мировой океан.Международноправовой режим.Основные проблемы.–М.:Статут,2007.С.107.

[21]参见岳来群、杨丽丽、赵越:《关于北极地区油气资源的战略性思考》,载《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8年第11期,第12页。

[22]参见桂静:《外大陆架划界中的不确定因素及其在北极的国际实践》,载《中国海洋法评论》2010年第1期,第93页。

[23]Казмин Ю.Б.К вопросу о внешней границе континентального шельфа России в Арктике.Международная жизнь.2010.№3.С.18.

[24]Звягин Ю.Хребет Ломоносова(сприложениемкарты-схемы).Российская газета.11.02.2003.

[25]http://www.un.org/Depts/los/cls-new/submissions-files/submission-rus.htm;《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08年第1辑,第3页。

[26]http://www.arctictoday.ru/news/235.

[27]СЗ СССР,1926,№32,С.203.;С.57.

[28]Прохоров П.,《В поиске срединной линии》,《Эксперт Северо-Запад》,№44(249),21.11.2005.С.22.

[29]UN Doc.CLCS.01.2001.LOS/NOR,(2002).

[30]UN Doc.CLCS.01.2001.LOS/DNK,(2002).

[31]UN Doc.CLCS.01.2001.LOS/CAN,(2002).

[32]CLCS,Japan:Notification Regarding the Submission made by the Russian Federation to the Commission on the Limits of the Continental Shelf,UN Doc.CLCS.01/2001.LOS/JPN,(2002).

[33]UN Doc.CLCS.01.2001.LOS/USA,(2002).

[34]CLCS.01.2001.LOS/DAN;CLCS.01/2001.LOS/CAN;CLCS.01/2001.LOS/NOR.

[35]参见陈德恭:《现代国际海洋法》,海洋出版社2009年版,第202~203页。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课题组:《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0),海洋出版社2010年版,第98页。

[36]Вылегжанин А.Н.,Гуреев С.А.,Иванов Г.Г.Международное морское право.М.,2003.

[37]联合国文件A/57/57/Add 1,第27 41款。

[38]有关巴伦支海和白令海,委员会建议,俄罗斯在与挪威在巴伦支海的划界协议和与美国在白令海的划界协议生效后,应向委员会提交划界线的座标表和地图,因此它们将标明俄罗斯在巴伦支海和白令海的相应海域200海里之外的大陆架外部界限。有关鄂霍次克海,委员会建议俄罗斯提交有关该海北部海域外大陆架的完整材料。委员会认为,这些部分材料不足以预先决定有关国家间在南部海域的划界问题,该部分的证据材料可以稍晚提供,并不受公约附件二第4条有关10年期限的限制。

[39]有关中北冰洋,委员会建议俄罗斯重新提交有关该海域的外大陆架材料,以回答建议中的问题。

[40]俄方未提交上述信息的原因是,因为该信息根据俄罗斯的北极国防利益标准属于机密。Колодкин А.Л.,Гландин Сергей.Российский флаг на Северном полюсе.//Международная жизнь.2007.№12.С.14.

[41]参见匡增军:《俄罗斯的外大陆架政策评析》,载《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1年第2期,第73~79页。

[42]ВойтоловскийГ.К.НерешенныепроблемыАрктическогоморепол ьзования.Вестник МГТУ,том 13,№1,2010 г.С.91.

[43]Сб.документов,МО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и ВМФ,Изд.ГУНИО МО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2002.

[44]Российская газета.30.03.2009 г.参见刘新华:《试析俄罗斯的北极战略》,载《东北亚论坛》2009年第6期,第65页。参见林曦:《俄罗斯全面实施北极国家政策》,载《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0年第25卷第1期,第34页。

[45]俄联邦政府网站http://www.government.ru/gov/results/13458/;http://base.consultant.ru/cons/cgi/online.cgi?req=doc;base=LAW;n=107955.

[46]Собрание законодательства РФ,1997,№9,С.1013.

[47]Казмин Ю.Б.К вопросу о внешней границе континентального шельфа России в Арктике.Международная жизнь.2010.№3.С.18.

[48]Собрание законодательства РФ,1997,№25,С.29-39.

[49]Куликов Владислав.Метка с последствиями.Российская газета.10 августа 2007;Сорокина Надежда.Встреча на дне.Российская газета.03 августа.2007;Флаг под полюсом.Интервью с заместителем директора Института океанологии РАН Ю.Халиуллиным.》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26.09.2007.

[50]http://www.arctictoday.ru/news/841/http://www.html;rian.ru.

[51]参见杜正艾:《俄罗斯外交传统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43页。

[52]参见杜正艾:《地缘特点对俄罗斯外交传统的影响》,载《外交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第44页。

[53]Глумов И.Ф.Ключевые проблемы изучения и освоения минеральных и 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ихресурсовМировогоокеана.Выпуск3.Развитиеморской деятельности в условиях глобализации(материалы научной конференции)-М.: СОПС,2004-С.4.

[54]参见贾宇:《北极地区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探析》,载《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第10页。

[55]Алексей Фененко.Международное соперничество за освоение общих пространств.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е процессы,№1,Том 008,2010,C.21.

[56]参见匡增军:《俄罗斯的外大陆架政策评析》,载《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1年第2期第74页。参见高健军:《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外部界限的划定:目前为止的实践综述》,载《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08年第1辑,第1~24页。

[57]条约文本可参见http://www.sea-law.ru/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313&Itemid=76.

[58]相关审批信息参见俄联邦总统网站http://kremlin.ru/acts/10869.

[59]条约第8条。http://www.mid.ru/brp_4.nsf/0/19F117347A3E6FB3C 32578A80057932A.http://www.rg.ru/2011/07/06/granica-site-anons.html.

[60]А.Н.Вылегжанин,В.К.Зиланов.Шпицберген:Правовойрежим прилегающих морских районов.М.2006.С.248.

[61]Юридическая оценка Договора между Россией и Норвегией."Рыбные ресурсы"20.12.10г.Калининградский рыболовный клуб.http://www.kaliningradfishing.ru/fs-berestov/kpres-360.html.

[62]Tore Henriksen;Geir Ulfstein.Maritime Delimitation in the Arctic:The Barents Sea Treaty.Ocean Development&International Law,42:1,1-21,2011.

[63]参见匡增军:《2010年俄挪北极海洋划界条约评析》,载《东北亚论坛》2011年第5期,第45~53页。

[64]О.Н.Хлестов.Договороразграниченииморскихпространств,заключенный между Россией и Норвегией–важный этап развития российсконорвежских отношений.Интернет-журнал《Морское Право》Выпуск№1,2011.С.33.

[65]ВолодинД.А.ПограничнаяпроблемамеждуРФиСШАв Арктике.США и Канада.Экономика,политика,культура.2011,№5,С.49-66.

[66]Бюллетень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х договоров.2008.№1.С.33.

[67]Клименко Б.M.Морская граница между СССР и США.Международная жизнь.1990.№9.С.149.

[68]Мелков Г.М....С.127.

[69]Интервью директора Департамента Северной Америки МИД России Неверова И.С.агентству《Интерфакс》о ситуации вокруг разрешения спора между Россией и США по Соглашению о разграничении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х зон и континентального шельфа в Беринговом и Чукотском морях от 2 декабря 2007г.Дипломатический вестник.Ежегодник за 2007г.С.280-281.

[70]参见匡增军:《俄美海洋划界争端:法律适用与政治前景》,载《国外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

[71]14.06.2002,No 2880-111 ГД.

[72]Вылегжанин А.Н.20 лет《временного применения》Соглашения между СССР и США о линии разграничения морских пространств.Вестник МГИМ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2010.№1.С.9.

[73]桂静:《外大陆架划界中的不确定因素及其在北极的国际实践》,载《中国海洋法评论》2010年第1期,第98页。

[74]http://www.mvestnik.ru/shwpgn.asp?pid=20110628254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