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大学的专业选择

中国大学的专业选择

时间:2023-03-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专业的选择是人们接受大学教育的首要的第一位的选择。应当给予学生们专业选择的更大数量的自由度,是一些有识之士的呼吁。没有自主权和选择权的大学生也是不可能成为创新性人才的。就专业的选择而言,“兴趣”应当是第一考量指标。
专业选择_大学生个体自我管理研究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大学具有中国自己的特色,有许多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大学不具有的特征,专业性便是其中之一。我国的大学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专业教育,课程设置、师资的配备、教学单位的设置等都是围绕着专业进行的。在大学的管理者那里,办大学就是办专业,在学生那里,读大学就是读专业。专业的选择是人们接受大学教育的首要的第一位的选择。

一、西方大学的专业选择

西方最早的巴黎大学和牛津大学出现的宗旨是培养神职人员,所有学生的课程都是拉丁文法、修辞学和逻辑学。工业革命以后,以生产为目的的流水作业现象逐渐影响到教育领域,专业的高等院校开始诞生,综合性大学开始了分专业教学。但是美国的芝加哥大学等一些学校仍然提倡和鼓励学生博览群书,本科生文理科的课程都要学习,文学专业要学数理课,理科专业也要选文科和社会科学的课程。

在西方的很多大学,换个专业并不难。美国的高中毕业生认为:国家既然能让我们参加选举,替国家打仗,我们就有权决定自己的专业。尽管许多高中生在报考大学时选择了专业或专业方向,一旦发现不适合自己,或者与原来的专业期望相去甚远,便立即可以重新选择自己的专业。只要找对口的院、系,联系一下,填几张表格就可以了。在美国的许多大学,也可以入学后再定专业。为了避免学生入学后再次选专业造成时间和精力方面的浪费,索性允许甚至鼓励学生以“专业未定”的身份入学,进入大学以后,经过反复观察和比较,广泛征求教师和老生的意见,然后再决定学习什么专业。在很多情况下,“专业未定”的学生占新生的大多数,学校专门为他们指定指导教师,一方面帮助他们选择专业,一方面为他们选课做参谋,为了不浪费太多的时间,一般鼓励他们开始多选本科生必修的普通教育课。自己设计专业,也是一种专业选择的方式。现在美国越来越多的大学允许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设计专业。有些学校干脆就称这种专业为“多学科专业”,当然,即使选“多学科专业”或自己设计专业,仍然要有一个专业计划,完成了这个计划才可毕业,一些“专业未定”的学生最后就选了这个专业,可谓自始至终“专业未定”。

二、我国大学的专业选择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专业性特征,决定了大学的招生是按照专业进行的,学生在选择专业的志愿时具有一定的自主权。但自己的选择(或者是学校的专业调剂)一旦被学校最终确认,就要保持相对稳定,一般是不能变更的。在今天的中国大学,对于学生的专业变更设置了一系列的门槛,总的思路是保持各专业学生的相对稳定,不鼓励学生转专业。大学生个体如果必须转专业,那就必须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程序,其中包括专业层面的考核和行政审批手续,许多学校还有明确的比例限制。应当给予学生们专业选择的更大数量的自由度,是一些有识之士的呼吁。范良藻在《试答“钱学森之问”:中国如何缔造一流大学、培养一流科技人才》一文中提出了我国缔造世界一流大学的八个必要条件:第一,是大师就必须讲基础课,坚持两个第一:教学第一,培养人才第一,是大师就必须带研究生,教会研究生做基础研究,而不是搞一些急功近利的赚钱的应用课题。第二,系主任由教授轮流担任,去掉系主任的权力形象。第三,大学生是否达标,全看是否具有自学能力。第四,硕士生是否达标,全看是否会做基础研究。第五,博士生是否达标,全看是否会做自我选题。第六,允许学生有条件地转系,可到其他系旁听,要允许当场向教师提问,教学互动。第七,要明确学知识是为了获得创新能力,全信书不如无书。有所继承才能有所发展。第八,要允许质疑书本上的知识。要允许挑战权威。[1]作者认为,欲彻底改变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不出创造性人才的现状,当然需要对大学进行综合的配套的改革,增加大学的办学自由度,增加教师教学与科研的自由度与自主权,同时更应该考虑学生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其中包括对专业的选择权和再选择权。学生感觉不到自由和自主空气的大学是没有生命力和创造活力的。没有自主权和选择权的大学生也是不可能成为创新性人才的。

三、大学生专业选择应当注意的问题

有的学者认为,我们大学生在选专业时还没有农民聪明,农民都知道政府号召种什么千万不要种什么,否则会受到极大损失。而我们的大学生则赶时髦,随大流,一窝蜂涌向所谓的热门专业,结果可想而知。著名学者易中天提出了选择专业的“四项基本原则”:即兴趣原则、优势原则、创造原则、利益原则。笔者认为,应当注意以下方面:

(一)兴趣引路

我们同意易中天先生的“兴趣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普通的名言蕴含着不普通的哲理。就专业的选择而言,“兴趣”应当是第一考量指标。由自己的学习兴趣出发,追寻大学里设置的专业,应当是大学生群体选择专业的正确路径,切不可过多地考虑其他的社会附加影响因素,诸如社会上人们对某一专业的评价,某一专业就业率的高低等因素。学习自己最心仪的专业,将来从事自己最有兴趣的工作,不管将来的经济效益如何,社会评价如何,都是人生最为快乐事情,也存在着取得成功的潜在可能性。哈佛大学把学生分成六种:数理分析型、人际关系型、兼有数量分析和人际关系型特点的混合型、老谋深算型、政治动物型和怪杰型。这六种类型的学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优势与劣势。哈佛大学根据他们不同的特点进行分类培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我们的大学由于条件的限制,目前还不可能做到哈佛大学的因材施教和分类培养,同学们只能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选择好自己喜爱的专业,应当将专业选择的目标校准自己的个人兴趣,而不是社会价值的流行趋势。追求时尚是当代大学生群体的特点之一,但专业的选择不能追求时尚。人们习惯于以就业率为标准,将专业分为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所谓热门专业主要是指相对而言比较好就业的专业,冷门专业是就业相当困难一点的专业。在读大学就是为了找工作的今天,热门专业自然是人们竞相追逐的宠儿,而冷门专业则往往被人们冷落。有的同学完全不考虑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完全被社会的就业指标所牵引,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二)不能听信父母之命

独生子女的父母们,赋予了子女超常的爱,“包办”已经成为他们的心理常态和固定模式。小时候,孩子的生活由父母“包办”,长大以后,他们的学习几乎也是父母亲“包办”,有的还是代替完成的。在今天的大学里,相当一部分同学的专业是父母亲帮助选择甚至决定的,孩子只有一定程度的参与权,有的连可怜的参与权都被剥夺了,完全听命于父母亲的选择。这种教育方式的弊端是可想而知的。有一个案例:浙江籍的学生张╳╳,高考的成绩不错,他本人的意愿是读医学专业,但他的父母亲却坚决不同意。他们觉得自己的儿子做事毛躁、不仔细,不适合读医学这个专业,应该去读热门的计算机专业。最后,张╳╳服从了父母亲的选择,报考了华中科技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大学四年里,他始终没有找到对计算机专业的感觉。在完成学业之后,尽管已经工作了几年,仍然找不到感觉。对计算机完全没有兴趣的张╳╳,十分痛恨当年父母亲强行的决定,最终因为痛恨的不断积聚使他作出了十分极端的行为,居然亲手杀死了自己的母亲。这件案例的出现,既令人心痛,又发人深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