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

时间:2023-03-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后,广大农民开始当家作主,为粮食生产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条件。新中国成立不久,我国开始了现代化建设,整个经济体制借鉴了前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对农业生产如何适应这一需要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恢复性快速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粮食生产快速恢复。与之同时,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扶持生产的政策措施。这一阶段的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减少1.80%。粮食产量的增加靠单产水平的快速提高。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_新常态时期的粮食安全战略

新中国成立以后,广大农民开始当家作主,为粮食生产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条件。新中国成立不久,我国开始了现代化建设,整个经济体制借鉴了前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对农业生产如何适应这一需要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一时期,我国粮食生产体制经历了多次大调整,粮食生产能力得到相当大的提高,但体制自身的矛盾并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恢复性快速发展阶段(1949~1958年)

新中国成立初期,粮食生产快速恢复。土改的实行,实现了“耕者有其田”,极大地调动了获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与之同时,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扶持生产的政策措施。1958年,粮食产量增加到19765万吨,比1949年增加74.63%。单产快速提高对这一时期粮食作物增产起主要作用。1949~1958年,粮食作物单产从1029公斤/公顷提高到1549公斤/公顷,短短9年时间增幅达到50.47%,对增产的贡献份额为67.63%。

2.大减产阶段(1959~1961年)

1961年,我国粮食产量为13650万吨,比1958年减产6115万吨,下降幅度为30.94%。这一时期播种面积有所减少,1961年为121443千公顷,比1958年减少6170千公顷,减少4.83%。播种面积的减少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粮食产量下降,但单产水平下降是这一轮粮食大减产的主要表现。1961年,粮食单产为1124公斤/公顷,比1958年减少425公斤/公顷,下降幅度为27.43%。这一阶段的减产,既有自然灾害严重的原因,也有农村经济社会体制积弊严重、农业劳动力被过度抽调、粮食库存水平低、灾害应对经验不足等多重原因。

3.灾后恢复增产时期(1962~1979年)

从1962年开始,我国粮食生产得到较快提升。1979年,粮食产量为33212万吨,比1961年增加19562万吨,增产幅度为143.43%。这一阶段的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减少1.80%。粮食产量的增加靠单产水平的快速提高。1979年,粮食单产达到2785公斤/公顷,比1961年增加1661公斤/公顷,增加幅度达到147.7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