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集 潘秋兰
在临近学雷锋纪念日的日子,一个有关学雷锋的信息令笔者耳目一新,沈阳市和平区太原街道沈阳站社区,竟然有一家没有围墙的雷锋学校。
春寒料峭,再寻雷锋
早春三月,乍暖还寒。我走进了温馨宽敞的太原街道沈阳站社区办事大厅。
循着乐声,拾阶而上,在二楼我看到一个几十人的大型民族乐团,在指挥的指导下,正在进行着排练和演奏。
社区书记张小欣接待了我。她急匆匆地一边道歉着,一边领我们走进她的办公室。这办公室不大,也就10平方米,紧紧巴巴的。我不解地说:“这样大的社区办公楼,你的办公室也太寒酸了吧?”“寒酸啥,有个地方办公就行呗。”
她已在电话里知道了我来的意图,开门见山地说:“自从我们社区创办了全国第一所社区雷锋学校后,各路来访者应接不暇。其实我在家也在赶写一个上报的材料。上级的、电视台的、报社的、社会团体的、企事业单位的……”
全国首家社区雷锋学校在沈阳站社区举行成立大会
我也直奔主题:“这次来就是要为你们社区写一篇报告文学,来找找素材,找找感觉。”张书记打开了话匣子:“我们社区的事迹资料有很多,都很值得报道。就我们创建全国第一家社区雷锋学校的事,咱辽宁的各大新闻媒体都有报道。”我急忙拿出手机准备录音,她摇头示意,“不用录音,我们这都有资料。我会把文字资料复印给你们。”
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纸、书籍……
面对着这么多资料,我颇具感慨。在商品经济大潮狂涌的今天,还有人无怨无悔地做着雷锋这篇文章,感慨之余,也感到震撼。我感到有一股巨大的气场在向我袭来,带来了春的信息。我心里既沉甸甸的,又很是爽气,因为我看到了雷锋精神的回归。
走出张书记办公室,大厅洋溢着的民族音乐声再次让我驻足赞叹:“这音乐,这乐团很有专业水准啊!”她兴高采烈地回答:“这是我们社区志愿者自发组成的雷锋学校艺术团。辅导老师也都是志愿者。他们每周都利用个人的休息时间集中排练。然后深入各小区、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把快乐播撒出去。我们社区还有多个这样的志愿者文娱、艺术团体。比如舞蹈队、体操队等。”
在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65042部队官兵来到沈阳站社区雷锋学校参观学习
这一番话,让我对这些雷锋式的艺术家们产生了由衷的敬佩。商品社会,一切都可以寻租,都可以换钱 ;满街都是这个班那个班的,哪还有不收费的?可这里就有这样的一群勇于奉献、不为索取的时代雷锋。
“不仅仅是这样,我们的文化志愿者还办起了雷锋学堂。”张书记的介绍唤回了我的沉思。“面向少儿、青少年、退休老人,面向社会各阶层。传授传统文化知识、传统书画艺术。国家级的美术大师郑锡平都以志愿者身份参加进来了。”
“我们还创办了雷锋爱心服务站。吸纳爱心人士,联合爱心企业,救助和扶持特困户、低保户、孤寡空巢老人。他们还走出社区,走上街道,志愿服务于民……”张书记如数家珍,侃侃而谈。
留住雷锋养我民气
这些年,雷锋精神确实渐行渐远,只有在每年的雷锋纪念日,才有一点儿提及。难道新时代就不需要雷锋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和平区沈阳站社区,就为时代雷锋精神吹响了集结号。这里集结了一大批学雷锋志愿者。其中有雷锋原部队的战友、常年坚持学雷锋的老劳模、社区助人为乐的老工人和老干部、新时代的雷锋粉丝大学生……
一个没有自己传统文化的民族,就无法立足世界民族之林;一个没有自己精神的国家,就没有统领的灵魂。雷锋精神就是共和国的精神脊梁。传承雷锋文化,创建社区雷锋学校,这对沈阳站社区来说,虽是小文章,却是大主题。这篇文章是如何谋篇布局的呢?首先要从沈阳站社区的书记张小欣说起。
沈阳站社区书记张小欣,1968年出生,是唱着《雷锋之歌》长大的姑娘。雷锋的闪闪发光的螺丝钉精神,无怨无悔的乐于助人精神,默默奉献、甘当无名英雄的精神,是滋养和浇灌着她不断成长的精神营养。在社区工作多年,她始终默默地奉行着自己的人生信条,就是以雷锋精神作为支撑。她率先垂范,帮助95岁的李淑珍老人、患脑血栓的张大爷,买菜洗衣,送温送暖,风雨不误,十年如一日。在社区的各项工作中,她把帮助贫困户、低保户,关怀空巢老人和弱势群体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她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们社区干部是服务者,不是管理者,最需要服务的就是弱势群体。”
沈阳站社区雷锋艺术团来到敬老院举办“勿忘九一八”主题纪念演出活动
社区居民在雷锋学校自费举办“九九重阳节剪纸、沙画、书法艺术展”
暑假期间 ,70余名沈阳站社区中小学生参加“庆八一剪纸、沙画、书法传承雷锋精神”活动
沈阳站社区居民学雷锋树新风,节俭办婚礼
庆七一,沈阳站社区党校成立、党史照片展览、辽宁省中共党史学会宣传教育活动基地落成启动仪式
可以说雷锋精神伴随她成长。办社区雷锋学校是她和她的团队多年的夙愿。
雷锋和雷锋精神与沈阳站社区有着不解之缘。在雷锋生前的951天里,由于工作、出差、开会、做报告等原因,他的身影出现在沈阳站至少有330天以上。沈阳站社区老百姓至今还念念不忘,有很多老年人当年都看过雷锋在火车站做好事。当时流传的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沈阳站始终是雷锋精神的厚土。
2015年的初春,辽宁首届雷锋文化节在太原街拉开帷幕后,张小欣书记组织召开社区党委会,把自己多年成竹于胸的想法提了出来:借助辽宁首届雷锋文化节的春风,成立沈阳站社区雷锋学校。经党委班子讨论研究,一致同意。
沈阳站社区在活动室举办以“宣讲家教家风”为主题的宣讲会
沈阳站社区组织居民学习家教家风家庭事迹读书会现场
就在那年枫叶红了的时候,全国首家社区雷锋学校在沈阳市和平区沈阳站社区正式挂牌成立了。
成立大会盛况空前,雷锋学校门前彩旗飘扬,军乐嘹亮。雷锋塑像英姿勃发。大会主席台周围,毛泽东为雷锋的亲笔题词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雷锋的重要指示鲜红夺目。雷锋生前战友薛三元、雷锋生前辅导过的学生陈雅娟、雷锋团第11任团长孙承彦、雷锋团第13任团长孙启华,与省、市、区、街道、社区300多名党员干部和群众出席会议。
与会人员和社区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参观了“雷锋故事传承展”。参观者认真仔细,如亲人久别重逢般兴奋。志愿者服务队遍布街头,整个沈阳站社区所辖兰州北街成了“雷锋一条街”。社区党委书记、主任张小欣在致辞中说:“50多年来,沈阳的老百姓对雷锋念念不忘。我们成立雷锋学校就是为了永远纪念雷锋,弘扬雷锋精神,传承雷锋文化。”
雷锋学校成立了党支部,社区专门拿出近400平方米的场地用于开办社区雷锋学校,6个教室设有“雷锋精神传承展”,展出雷锋照片和社区学雷锋图片300余幅。“螺丝钉的美德”“可敬的‘傻子’”“模范班长”,一个个感人的雷锋故事令人由衷赞叹。
雷锋学校党支部要求新时期社区的党员干部都要以雷锋为准绳,学习、领会、运用无私奉献的精神,服务于民,当好人民的孺子牛。党员干部的率先垂范,深深地影响着社区居民群众。
沈阳站社区召开家教家风征集家庭事迹动员大会现场
为贯彻落实和平区家教家风工作,进一步推动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家庭美德,沈阳站社区党委召开家教家风座谈会
沈阳站社区政务服务站剪影
沈阳站社区政务服务站外景
沈阳站社区举办以“家规、家训、家风”为主题的道德讲堂活动
小区内的居民下水道堵了,污水横流,臭气熏天,一时又找不到疏通公司。社区干部就带头挽起裤腿,清理污物,给居民解决了大难题,也改善了环境。
孤寡老人缺少关爱,社区干部定期带人上门去送温暖、献爱心;给老人剪指甲、理发、晒被褥……
社区居民张秀梅,在自己经济不宽裕的情况下,多年资助农村贫困学生,给患病的贫困学生捐款。
……
以学雷锋为主题的各种教育活动也逐渐开展起来。
社区聘请了全国学雷锋先进个人曲静,到社区给雷锋学校的志愿者讲课,普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基本道德规范;讲解新时代的雷锋精神。雷锋学校创办后,社区的学雷锋活动基本成为常态化,形成大家都来弘扬雷锋精神,大家都来争做好人、多做好事的良好氛围。这种雷锋精神、雷锋文化的传承,树立了党在新时期的新形象,创建了新时期的党建品牌,对转变社风、民风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社区新涌现的学雷锋志愿者人数一下增加了200%多。很多退休的老劳模、老教师、老艺术家等都成了雷锋学校的骨干。他们利用周日休息时间和节假日,自觉组织起来,下小区,上街头,到火车站广场宣传雷锋精神,为广大市民和旅客现场服务。很多外地旅客感到新鲜,都感叹道:“雷锋真的回来了!”
“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甘当人民的傻子。”这些当年耳熟能详的话语,今天听来都感到既亲切又陌生。但事实告诉我,春天确实回来了。春风正在这小小的社区雷锋学校升腾和蔓延,在雷锋当年播撒大爱的种子的地方,吹绿大地。我相信,用不了多久,新的雷锋精神就会再度吹遍大江南北。
因为雷锋精神是我们民族的魂,一个伟大的民族,不会永远丢了魂魄;雷锋精神是最地道的“中国制造”,留住雷锋,就是保住了民族的本气!
编后感言
熟悉的是雷锋的名字,不熟悉的是文中所记述的这所雷锋学校。让雷锋精神走进千家万户,是这个国家与民族多少年来的期盼!沈阳市和平区沈阳站社区通过在社区创办雷锋学校,真正做到了让雷锋精神走进每一家,每一户,他们吹响了时代雷锋的集结号!把社区文化建设和学习雷锋精神融为一体,是沈阳站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大亮点,为此让我们为他们大大地点一个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