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辽交聘之南京至中京

辽交聘之南京至中京

时间:2023-03-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宋辽在“澶渊之盟”以后,南以今河北省中部的白沟河为界。辽时其关址筑有可容万人屯驻雄兵的庞大关城,是辽与北宋间的要塞,同时也是宋、辽通旅入境的首要关隘。从宋、辽间交通地理上看,由易州祁沟关东北四十里至涿州为正途,过涿州东北行百里,即到达辽代的南京,又称燕京今北京。这是契丹从后晋手中夺取的“燕云十六州”之南部重镇,地控幽燕诸州,也是交通枢纽重镇。然而对这条交通道上的走向和馆站,仍多存歧义。
辽交聘之南京至中京_中国东北与东北亚古代交通史

辽代东北亚的陆路交通,除辽帝“四季捺钵”的营卫、出猎之上述交通路线外,在州县间,其首要者当为由辽代“上京临潢府”,南行至“中京大定府”和“南京(燕京)析津府”的宋、辽间信使和军旅干线。这是一条继汉魏、晋唐以后,出“卢龙塞”延向北方草原的部族千年通道。

宋辽在“澶渊之盟”以后,南以今河北省中部的白沟河(又称白沟拒马河)为界。从王曾和路振的记载,宋、辽分界启“雄州”(雄县),过白沟河北行。入辽界首先是“祁沟关”。《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八“祁沟关”元胡三省注云:“祁沟关在涿州南,易州拒马河之北,自关而西(南)至易州六十里。拒马河东至新城县四十里。”[30]此条的“涿州”即今河北涿州市,“易州”即今河北易县(北京南)。

以宋人所记,祁沟关城应位于白沟拒马河以北约六十里的涿州(今涿州市)之南。辽时其关址筑有可容万人屯驻雄兵的庞大关城,是辽与北宋间的要塞,同时也是宋、辽通旅入境的首要关隘。辽于其地置“兵马都监”。早年在辽宁省喀左县大城子利州故城西发现的辽代王悦墓志中记载,王悦曾“充祁沟关兵马都监”。作为宋、辽间的军旅首关,祁沟关南阻白沟拒马河为堑,北接当时辽代南境的涿州和易州,实为燕京的门户。宋《武经总要·北蕃地理》“涿州”条:“祁沟关,东北至涿州四十里,西北至易州六十里。”[31]

《武经总要》中的祁沟关,故址在今河北省新城市西北境。前指涿州为河北涿县(今属北京);易州为今易水北岸的河北易县。从宋、辽间交通地理上看,由易州祁沟关东北四十里至涿州为正途,过涿州东北行百里,即到达辽代的南京,又称燕京今北京。赵彦卫在《御寨行程》中记载,由“涿州本道馆,六十里至良乡县,六十里至燕京永平馆”,即指此道。这是契丹从后晋手中夺取的“燕云十六州”之南部重镇,地控幽燕诸州,也是交通枢纽重镇。在宋、辽间,由南京(燕京)北行中京和上京的交通干线,见著于王曾《上契丹事》、陈襄《使辽语录》、沈括《使虏图抄》和路振《乘轺录》《薛映记》诸书,古今诸家亦多有考证[32]。然而对这条交通道上的走向和馆站,仍多存歧义。本节拟博采诸家之说,并以近年考古资料参证文献,将宋、辽间出河北“祁沟头”经“燕京”北行之道,在继承晋唐卢龙三条古道基础上,除已知的傍海“榆关古道”之外,将石门道、古北口和松亭关道三条考述。其中傍海榆关道,即古卢龙—徒河东道。本书已考见于第四节辽初晋帝北迁之道。而“古北口—松亭关路”东西二途合于滦河上游瀑河上的“路口村”,直赴辽中京。从燕京正北,出石门关和独石口至宣府(今宣化)独成一线,辽代称“石门关路”。本节将除已考明的“榆关道”以外的由燕京北出草原之古北口—松亭关道和石门关二道,分别记述如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