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末,我在读毛主席《关于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时,知道了“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这句名言。后来才知道这句名言源于老子的《道德经》。对“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多年来我一直在思考它的内涵。
我以为,“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是老子作为一位享誉中外的中华民族智者对人们的一种警示、忠告和提醒,旨在讲福与祸的互为前提、相互转化的可能性。这句名言中充满了辩证法。
我们可以把“福”与“祸”理解得宽泛一些,顺境、成功、胜利、获得了某种名分或利益等等,都可以列入“福”的范围;逆境、挫折、失败、失利、失误等等,都可以列入“祸”的范围。“福兮祸所伏”是说,人们处在顺境中,特别是获得巨大成功之后,往往会忘乎所以,犹如生活在云雾山中,在这种盲目乐观的状态中,指出在“福”中潜伏着一种“祸”的危机,这确确实实是一副清凉剂,是一种忠告与警示。它提醒人们当冷静思考,采取某种相应措施加以处置,以免祸及其身。“祸兮福所倚”是说,面对挫折而陷入沮丧、痛苦乃至绝望的人们,最重要的是为其指出一条走向“福”的希望之路,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力争成功。
因获得巨大成功而大喜,或因遭遇巨大挫折而大悲;无论是盲目乐观,还是痛不欲生,实质上都是被强烈而浓重的情感所控制,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在此情势下,很可能导致祸端频发,造成巨大的损失。“祸不单行”就是讲,当一种祸端发生之后,人们陷入痛苦当中,而不顾及其他,任凭不利的情况自由发展泛滥,以致造成更大的祸患。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就像有时一些“福”不期而遇一样,有一些祸也难以预测,而且就个人的智慧与力量往往是无法阻止的。如果你未能阻止挫折、失败的出现,唯一的选择是坦然面对、冷静思考,使不利于你的局面逐步向好的方向发展。只有如此,才会避免出现新的祸端。
其实,面对顺境或逆境、福与祸,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但我们应尽可能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坦然面对,因势利导。众所周知,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始终处于一种不断的变动之中,这种变动是有方向的,可能向我们有利的方向转化,也可能向我们不利的方向发展,这就是两点论。毫无疑问,我们当争取事物向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当人们处于顺境,特别是获福之后,由于极度兴奋、激动,而往往缺乏甚至完全丧失必要的理智,这时的主要危险当是新的祸,这是一种主要倾向,而非必然,郑重指出此时存在新的危机,确实是一种警示。而当人们处于逆境,特别是遭祸的时候,常常因痛苦、悲伤甚至陷入一种绝望之中,此时此刻最需要的是什么?不是空泛的安慰,而是为其指出一条走向“福”的希望之路。有了这个希望,人们才会奋起。这就是重点论。获福之后或遭祸之余,人都可能都被情感控制,成为情感的俘虏,这实际上都潜伏着一种新的祸。用一句文言概括可称为:“福兮,祸兮,皆祸所伏。”
反之,获得较大成功之后,仍能异常冷静地看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把成功当成新的起点,继往开来,不仅有新思路,而且有新举措,就一定能从成功走向新的成功;遭遇重大挫折之后,能痛定思痛,不怨天尤人,切实从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上思考一些重大问题,理出一条新的思路并认真实施,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就一定会走向成功。这就叫“福与祸,都预示着新的福”。用一句文言概括可称为:“福兮,祸兮,皆福所倚。”
(2007.1.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