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直爽,未必一定爽

直爽,未必一定爽

时间:2023-03-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直爽”,无疑是一种好品德,一向被人们称道,其实事求是的态度与真实坦荡的心地确实可爱。细想起来,“直爽”,如果是随便闲扯、聊天,或许无关大雅;要是对话交流是为了沟通、合作、共事,特别是担任一定管理责任的人,只以简单的“直爽”行事,就可能使人产生误解、曲解,甚至带来完全可以避免的麻烦。“直爽”,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固然真实,坦荡,或许自己心里爽快,可对话、交流的最佳结果应是双赢。
直爽,未必一定爽_生活的奥妙在路上

“直爽”,“直”,实事求是,说话直来直去,口无遮拦;“爽”,明朗,舒服,畅快。“直爽”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心地坦白,话语没有顾忌,心里怎么想,嘴里就怎么说。“直爽”,似乎还含有不假思索、快言快语的意思。“直爽”,无疑是一种好品德,一向被人们称道,其实事求是的态度与真实坦荡的心地确实可爱。

细想起来,“直爽”,如果是随便闲扯、聊天,或许无关大雅;要是对话交流是为了沟通、合作、共事,特别是担任一定管理责任的人,只以简单的“直爽”行事,就可能使人产生误解、曲解,甚至带来完全可以避免的麻烦。孔夫子有言曰:“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蔽”,障也。“绞”,紧,急切,不通情理,说话尖刻刺人。孔夫子说得很明白,假如“直”的人“不好学”,通向“直”这种好品质的道路就被“蔽”(阻塞)了,就易产生弊端——“绞”,即只顾自己一时说得痛快,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与体验,不仅无爽快可言,还可能伤害原本不愿意伤害的人。

这是为什么?虽说他们喜欢“直”,但如果不好学,不爱思考,就很难谙人情,明事理,懂法度,就很难有自知之明与知人之智,他们只凭自己的感觉、感想说话、办事,怎么可能不出问题呢?

“直”,诚然是好的品格,支撑这种好品格的是喜欢学习、思考,没有这个重要前提,好品格就可能走向反面。“直爽”,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固然真实,坦荡,或许自己心里爽快,可对话、交流的最佳结果应是双赢。倘若对话交流的结果仅仅是自己爽快,而令对方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心中不爽快,那就是问题;若对话、交流的对象心中不爽,到头来似乎自己也不会快乐。

世界是复杂的,人是千差万别的。如果你只以简单的“直爽”应对,在客观事实面前总会碰钉子。须知,与你对话交流的人,都是有别于你的不同个性的人,他们的背景、经历、教养、志趣以及关注重点各不相同。与人相处,对话,交流,无论是亲朋好友,还是陌生人,都要尊重。而尊重,首先要尊重对方的人格、志趣、核心利益与关注点;对话、交流中心议题应该是双方共同关注的问题,要充分考量对方的有关情况,不能只凭自己的感想与感受,要注意人家的感受与接受程度。你的所想所说,什么时候说,说多少,说到什么程度,要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异,一要适合自己的身份,二要顾及对方的感受。如果一方兴致勃勃、滔滔不绝地大发议论,而另一方则毫无兴趣、心不在焉、不知所措,那怎么能谈得起来,又怎么能交流下去呢?人生在世,与人相处,说话办事,交流、对话,不仅要注意倾听对方的表述,自己的发言也应注意选择适当的时机、把握话语的分寸,不能只凭自己的“直爽”应对一切。不管你是有心,还是无意,伤害了人,那毕竟不是你的初衷。

“直爽”,实事求是,必须与学、思结合起来,才可能使自己耳聪目明起来,才能有自知之明与知人之智,进而才可能准确把握言行的分寸,言所当言,行所当行,自己爽,别人也爽,才是“直爽”追求的真正价值。

(2010.4.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