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年健康
中华医学会提出了老年健康的10条标准:①躯体无明显畸形;②关节活动基本正常;③神经系统和心脏功能基本正常;④有一定的视听功能;⑤有一定的学习记忆能力;⑥性格健全;⑦情绪稳定;⑧能恰当地对待家庭和社会人际关系;⑨能适应环境;⑩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
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类健康进行了评估,认为:①机体健康要“五快”。食得快、便得快、睡得快、说得快、走得快;②精神健康要“三良”。良好的个性、良好的处世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③个体健康要做到六要素。生活规律、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定期保健。其中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健康是指不仅没有疾病和病痛,还必须在躯体、心理和社会方面保持完好状态。”这体现了积极的和多维的健康观,是最为重要的。人类健康的生态系统(图3-2)。
(二)健康意识与健康水平
健康意识是指人们对健康的信念和观念,即人们对健康价值的态度和能否获得健康的信心。正确的健康意识认为:健康是人的第一财富,是事业和幸福的保证,它既是人们活动的基础,也是人从事各种活动的最终目的之一;医学发展到今天,人类健康是可以通过自身努力而获得的,危害健康的因素也可以通过有效措施消除或控制,只要我们按照医学的要求去做,健康就可得到有效的保障。
健康观念的转变,还表现在不仅关注自己是否患病、更关心自己是否心理健康、健康的程度以及生活质量的高低。在老年阶段,生理功能发生变化的同时,心理也发生了变化,承受着孤独、恐惧、自卑,加之慢性病的困扰,心理状况就变得更加复杂,心理健康也就更重要。
图3-2 人类健康的生态系统(Hancock,1985)
(三)提高健康意识与水平的措施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强化政府行为,在资金、制度、人力上给予大力支持,使健康教育得到优先发展。
2.深化卫生改革,完善管理机制,调动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积极性,整合社区资源,抓住机遇,开展全民健康教育,扩大服务范围,增强补偿能力,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层次的健康需求。使健康教育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责任化轨道,提高工作效率。
3.完善管理制度,逐步实现健康教育的法律化。
4.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把老年保健设立在社区。
5.积极探索群体健康意识与水平提高的社区管理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