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胆囊结石无胆汁中医能治疗吗

胆囊结石无胆汁中医能治疗吗

时间:2023-03-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老年胆囊炎、胆石症的概况老年人胆囊炎、胆石症发病率不断升高,主要表现为发病急骤,病情变化快,临床症状不典型,急诊率高达73.0%。老年急性胆囊炎主要表现为右上腹持续疼痛,阵发性加剧,并可向右肩胛部放射。1.病变严重,老年人急性胆囊炎,容易发生胆囊坏疽和穿孔。老年人无症状胆石症应注意合并胆囊癌,特别是妇女更应高度警惕。
老年胆囊炎_老年社区护理与自我管理

(一)老年胆囊炎、胆石症的概况

老年人胆囊炎、胆石症发病率不断升高,主要表现为发病急骤,病情变化快,临床症状不典型,急诊率高达73.0%。急诊患者大部分合并有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胆囊张力高,胆囊积脓以及有胆总管结石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且大部分病人往往有明确的手术指征。术中胆囊常已部分坏死,主要是由于:①胆囊动脉为终末动脉,侧支较少,急性炎症时,胆囊动脉小分支内栓塞,因此易坏死。②老年人全身动脉不同程度硬化,胆囊动脉管腔变窄,弹性差,组织供氧差。③胆囊静脉主支经过胆囊颈部处,当有结石嵌顿时,可以压迫阻止其回流,使胆囊充血水肿更加严重。④大多数急性胆囊炎是在慢性胆囊炎基础上激发的,因慢性胆囊性致胆囊壁纤维化,囊壁增厚,这些可使胆囊积脓、坏疽、穿孔的几率增加。⑤老年人胆道净化能力差,胆汁带菌多。⑥老年人胆囊外的结石并发率高,胆管结石率增高意味着患者胆管梗阻、黄疸、急性胆管炎的发生率增高。

老年急性胆囊炎主要表现为右上腹持续疼痛,阵发性加剧,并可向右肩胛部放射。常伴有恶心,呕吐和发热,一般无寒战。体检可见右上腹压痛,肌紧张,Murphy征阳性。有时可触及肿大的胆囊。急性胆囊炎时,由于胆囊管梗阻,胆囊不显影,其敏感性几乎达100%;反之,如有胆囊显影,95%的患者可排除急性胆囊炎。无症状的隐性胆囊结石不易诊断,约有半数以上的胆囊结石患者属于此种情况。较大的胆囊结石有时引起上腹胀痛不适和或慢性胆囊炎症状。较小的结石常于饱餐后或夜间平卧后出现胆绞痛或急性胆囊炎。10%~25%的老年人患者可出现轻度黄疸,可能是胆色素通过受损的胆囊黏膜进入血循环,或邻近炎症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所致。如有黄疸较重且持续,表示有胆总管结石并梗阻的可能。超声检查可见胆囊增大或缩小,胆囊壁增厚(>3mm),排空障碍以及胆囊内有结石光团,胆囊周围液体存积。

(二)老年胆囊炎、胆石症的特点

胆结石是老年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胆结石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高,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1/3的人患有胆石症。老年人患了胆结石后,病情大多比较严重和复杂。

1.病变严重,老年人急性胆囊炎,容易发生胆囊坏疽和穿孔。胆结石常会引起胆囊胃肠瘘、胆石性肠梗阻等并发症。胆总管结石,会引起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病情多较凶险。

2.无症状结石,在老年结石症患者中占30%~50%,多属于胆固醇型结石。常在进行X线、超声波或CT检查时偶然被发现。无症状结石可出现胆囊坏死、穿孔等严重并发症,一旦出现症状,病情常已十分严重,可危及老年患者的生命。老年人无症状胆石症应注意合并胆囊癌,特别是妇女更应高度警惕。故许多学者主张对无症状胆石症应尽早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

3.胆总管结石多见,老年人除患胆囊内结石外,常有胆总管结石。因胆囊内结石年久后,可由胆囊管进入胆总管内。常引起黄疸和胆道感染,由于老年人胆囊收缩能力降低,胆汁分泌压力下降,以及奥狄括约肌功能不良,使肠道内细菌上行感染的机会增加所致。胆总管结石所引起的症状一般要比胆囊结石重,对身体的危害也较大。

4.临床上疼痛、体温与病情严重性不相吻合,病情易于变化,容易引起败血症、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预后险恶。因此,对于老年人病情判断要提高警惕,追踪观察。

5.老年人胆石症常伴有心、脑、肾血管等疾患,从而增加手术治疗的并发症与死亡率。

(三)家庭治疗

老年人胆结石,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有症状者应在急性症状控制后手术,无症状者也宜及早手术,以免年龄增大后手术危险性增高。通过积极的治疗,绝大多数的老年患者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1.饮食调养 胆石症发作间歇,一般应进食易消化、低脂饮食,避免暴食,不要饮酒,也不要饮咖啡。老年患者出现剧烈腹痛、发热和呕吐时,应禁食并输液;待症状改善后,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禁食含脂肪类食物。

2.药物治疗

(1)溶解胆石的药物治疗:虽然老年人胆石多为胆红素钙结石,但也可有胆固醇结石,如无症状,可试用胆汁酸制剂,进行胆石溶解疗法。用鹅去氧胆酸200mg,早晚各服1次,或400mg每晚1次顿服;或熊去氧胆酸300mg,早晚各服1次,或600mg每晚1次顿服,经4~24个月治疗。50%~60%的患者的结石部分或全部溶解,直径<10mm者易溶解,大的胆固醇钙石和含钙量达4%以上者不易溶解,对色素性结石无效。在服药时可辅以中药化石排石治疗。

(2)胆绞痛发作的药物治疗:止痛药物可选用阿托品0.5mg肌注,或硝酸甘油0.6mg或硝苯地平(心痛定)10mg含服。哌替啶(度冷丁)50~100mg肌内注射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应与阿托品合用,以减少奥狄括约肌痉挛。老年人胆石症多合并肝硬化,故使用吗啡要慎重。老年胆石症多合并胆系感染,最好选用广谱抗生素如先锋霉素、哌拉西林(氧哌嗪青霉素)等,重症合并厌氧菌感染时可并用林可霉素。也可适当选用助消化药和利胆药。

3.体外碎石治疗 临床上通过激光碎石术和超声波碎石术,使胆系结石粉碎,再配合排石利胆药物治疗,使碎石缓慢排入肠道,随大便排出体外。整个过程损伤小,痛苦少。适于年老体弱、不能耐受手术者。

(四)家庭护理

1.老年人急性胆囊炎由于生理功能减退,并存疾病增多,疾病抵抗力降低,病情进展常迅速且情况严重,容易出现急性胰腺炎、感染性休克、应激溃疡甚至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等并发症。老年人对炎症的应激反应差,如对疼痛、体温等反应不灵敏,症状、体征和化验检查值常不能准确及时地反应病变的真正进展及程度,容易延迟诊断和治疗,贻误手术时机。因此,要注意老年人的生活起居变化,如进食量、胃肠道有无不适、上腹及肩背部有无疼痛等。

2.急性右上腹痛且疑为急性胆囊炎的老年患者,应首先到医院做B型超声检查,对迅速明确诊断颇有帮助。

3.合并糖尿病者,术前术中及术后都要进行血糖监测,用胰岛素使血糖尽量控制在8.8mmol/L以下。

4.老年患者最多见的并存疾病为心血管系统,如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心律失常等。对此,应加强术前、术后的心电监测,以及时发现心电图的异常改变,迅速做相应的处理。术前要避免感冒,进行呼吸功能训练,患者多有口苦、咽干,影响食欲,可常用金银花、菊花加水500ml漱口,清洁口腔,以清热解毒、利咽除臭、促进饮食。术后应加强呼吸道的管理和氧饱和度的监测,患者要主动咳嗽,应用蛋白溶解酶超声雾化吸入,避免过量使用镇静药,术后第1天即可行半卧位,以利呼吸道分泌物的及时排出,防止发生坠积性肺炎。

5.应随时注意T形管有无滑脱、扭曲、压迫,保持T形引流管的通畅,准确记录24h引流袋中的胆汁总量,观察胆汁颜色、浑浊度、气味,注意有无脓血、泥沙、结石等排出。引流管护理应注意无菌操作,每日更换引流袋1次,如有堵塞要注意顺行挤压,不可加压冲洗。腹壁引流周围的皮肤每日用75%乙醇擦拭1次。每周取胆汁送常规检查和细菌培养。患者术后活动时不可把引流袋提得过高,以免胆汁倒流进入胆道,增加感染的机会。一般在手术4周后拔除T形管,拔管前先做夹管试验,观察有无发热、腹痛、黄疸,如无不适,可经T形管行胆道造影,证实胆道通畅后拔除T形管,拔管后要严密观察有无胆汁漏的发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要注意夹闭胆囊动脉的钛夹松脱及胆囊床渗血,此为术后出血的常见原因。如术中损伤肝外胆管、胆囊管钳夹松或钳闭不全等可引起胆瘘。术后应密切注意血压、脉搏变化,注意有无腹痛、腹部压痛及反跳痛、肌紧张等腹膜刺激症状及体征,观察引流液的量及色泽、有无胆瘘征象及体温变化并及时与医师联系。

(五)家庭康复

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应长期坚持采用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膳食。胆囊炎患者因胆汁分泌障碍,脂肪消化吸收受到影响,过多摄入脂肪促进缩胆囊素分泌,使胆囊收缩,诱发疼痛,故需严格限制脂肪摄入量。全天脂肪供给量宜为30~40g,应严格限制动物性脂肪。而植物油既能供给必需脂肪酸,又有利胆作用,可以适量选用,但应均匀分布于一日三餐中。膳食胆固醇能够对肝的胆固醇分泌量产生直接的影响,胆汁中胆固醇含量低时非但不会形成结石,相反却有溶石作用。因此,对于胆石症患者应采用低胆固醇膳食,每天摄入量应<300mg,高胆固醇血症者应控制在200mg以内。多食含纤维素食物,能增加胆盐排泄,抑制胆固醇吸收,使胆固醇代谢正常,降低血中胆固醇,减少形成胆石的机会。纤维素也是粪便最佳的稀释剂。避免食油炸煎烤食物,因其不但不易消化,而且会引起右上腹部痉挛性绞痛(即胆绞痛),因为胆囊炎和胆石症患者胆囊的黏膜有病变,胆囊的收缩功能都较差,胆汁的排放有一定的障碍。尤其是胆道有阻塞的患者,胆汁中主要成分之一的胆盐少了,胆盐具有促进脂肪消化分解的作用,如果缺乏了,对油腻的消化能力也自然减弱。因此进食应注意以下几点。

1.忌吃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心、肝、脑、肠、蛋黄、松花蛋、鱼子、巧克力等。据报道,饮食中每增加100g胆固醇,其血浆胆固醇可增高51.3~85.5mmol/L。多吃含有维生素A的食物,如绿色蔬菜、胡萝卜、西红柿、小白菜、菠菜、韭菜、玉米、萝卜等。多吃水果,如橘子、苹果、香蕉等。

2.忌吃高脂肪食物,如肥肉、猪油、油煎、油炸食品,以及油多的蛋糕、糕点等。因它们能引起胆囊收缩使胆囊结石嵌顿。以免胆汁中胆固醇浓度增高,炒菜可用植物油,如菜油、豆油、花生油、芝麻油等,它们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3.忌暴饮暴食,它可促进胆汁分泌,胆囊强烈收缩易引起发炎绞痛等。

4.忌辛辣刺激的调味品,如辣椒、辣油、五香粉、咖喱粉及花椒面等。

5.忌烟、酒和咖啡,因为这些刺激性物品均可使胃酸过多,胆囊收缩造成胆道口括约肌痉挛,胆汁排出困难而诱发胆绞痛。

6.要讲究饮食卫生,生吃瓜果菜类一定要洗净,以防吃入蛔虫卵。

7.要多吃能促进胆汁分泌和松弛胆道括约肌及利胆的食物,如山楂、乌梅、玉米须(泡水代茶饮)。

8.保持大便畅通。如2~3d不解大便,可服一些轻泻药(麻仁丸、果导等);补充粗纤维食物,增加肠蠕动而疏通大便。

9.坚持服用利胆药物。一般手术后要连续服用利胆药物(中、西药均可,如利胆合剂、胆益宁、胆酸钠、利胆消炎片等),3个月后,可停药1个月,再进行自我对比,如果停药后发现有胸闷、消化不良、饱胀、隐痛等不适,说明胆汁可能仍有淤滞或流出不畅,要继续服药;如停药后无特殊不适,可隔2~6个月再服,甚至不服。一般单纯性胆囊切除术后可不服药或服1个月即可,要根据个人病情及个体差异而定,利胆药能刺激胆汁排出,有利于胆汁流通,达到清洗胆道作用,把胆道内停留的细菌,残余小结石冲到十二指肠去。这样还有消炎止痛的功能,可以巩固手术效果。

10.起居要有规律,不要着凉,心情要舒畅,保持乐观态度。乐观能增进人的新陈代谢,提高抗病的能力,苦闷会使胆管紧张,胆汁流出不畅,郁气伤身。所以要做到心胸豁达,精神愉快,不斤斤计较小事,遇烦恼事自己要解脱,这样对身体有好处。

11.坚持锻炼身体,如散步、做气功、打太极拳等活动,以增强体质。气功大师万苏建认为,气功对人体红细胞及淋巴细胞的寿命有一定延缓作用,对大肠埃希菌有抑制生长作用,对神经有刺激、营养、修复和再生的作用,能调节和改善人体内环境。要避免终日静坐少动,运动能降胆固醇及疏通胆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