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精神在新中国建立后得到不断发扬光大,这同我们党的高度重视分不开。建国后,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到习近平的历届中央领导不但身体力行以“两个务必”为重要特征的西柏坡精神,而且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始终倡导全党发扬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使西柏坡精神不断得到保持和发扬。
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对弘扬西柏坡精神的重视
建国初期,毛泽东就反复强调:勤俭节约和反对浪费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和优良传统,什么时候都不能改变。他特别提倡要艰苦奋斗,认为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应该说,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这方面为全党做出了表率。比如,针对沈阳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决定在市中心修建开国纪念塔,在塔上铸毛泽东铜像一事,毛泽东1950年5月20日在“修建开国纪念塔”旁批示:这是可以的。在铸铜像旁批示:只有讽刺意义。总之,“铸铜像影响不好,故不应铸”。同年9月20日,他致信时任湖南省委书记黄克诚等人:据说长沙地委和湘潭县委正在我的家乡为我建筑一所房屋并修一条公路通我的家乡。如果属实,请令他们立即停止,一概不要修建,以免在人民中引起不良影响,是为至要。此外,他严格要求亲朋故旧,从不利用职权为他们谋取不正当利益,还专门写信给湘潭县石城乡党支部和乡政府,要求对自己的亲属放手管理,说:文家任何人,都要同乡里众人一样,服从党与政府的领导,勤耕守法,不应特殊[23]。对自己的子女,毛泽东更是严格要求,并将爱子毛岸英送到朝鲜战场。周恩来作为政府总理率先垂范,用他的高尚品德和优良作风,感染着所有政府工作人员。他经常说:我们共产党人闹革命绝不是为了做官,而是要为人民服务,要做人民的勤务员。在他的领导下,人民政府加强法制建设、制度建设和民主监督,克服了官僚主义作风,提高了行政效率,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良好政府形象。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示范作用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面对执政后干部作风出现的新情况,我们党把反腐蚀斗争提上了重要日程,坚决揭露和严厉惩处腐败分子。刘青山、张子善是经历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严峻考验的老干部。刘青山参加过1932年高阳、蠡县的农民暴动,曾被国民党逮捕,在敌人的严刑逼供下,坚贞不屈。张子善1934年被国民党逮捕入狱,曾参加狱中的绝食斗争,在敌人面前表现了共产党人的英雄气概。但是,进城后,他们在资产阶级思想和生活方式的腐蚀下,贪污腐败,蜕化变质,成了人民的罪人。刘、张事件发生后,引起了毛泽东同志的高度重视。尽管刘青山、张子善在民主革命时期有过功劳,但党对其绝不姑息。对此,毛泽东说:“正因为他们两人的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要下决心处决他们。只有处决他们,才可能挽救二十个、二百个、二千个、二万个犯有各种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24]1952年2月10日,刘青山、张子善被枪毙。刘、张事件的严肃处理,表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对清除党的肌体上发生的腐败现象,表现了高度的自觉性、巨大的决心和魄力,真正做到了从高级干部抓起,敢于碰硬,从严治党,巩固了党的领导地位,使党的崇高威望深入人心。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始终把坚持“两个务必”,反对各种腐败现象,防止党和人民政权蜕化变质,作为极端重要的大事来抓,严厉打击各种腐败行为,有效地抑制了各种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作风,使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在新的形势下得到了继承和发扬,保证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应当说,建国后较长时期内,党的作风基本上是好的,党在全国人民的心目中树立了良好形象,促进了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二、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对西柏坡精神的倡导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总结党在作风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结合新的实际,提出了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科学论断,不仅号召全党同志恢复和发扬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而且提出要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通过制度建设和体制改革,保证全党同志坚持“两个务必”的新思路和新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一再告诫全党: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他还说:“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提倡艰苦创业精神,也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25]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永远艰苦奋斗。1991年9月,江泽民同志专程来到西柏坡,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同志必须始终坚持“两个务必”,并作了重要题词: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001年11月,他到河北考察工作时,再一次要求全党同志坚持“两个务必”,指出:要结合新的实际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坚持“两个务必”的教育,使全党同志在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扎扎实实地为国家和人民工作。
2002年12月,党的十六大闭幕刚刚20天,新当选的胡锦涛总书记和中央书记处的同志来到西柏坡,进行考察和学习。他号召全党同志要继续深入学习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牢记毛泽东同志当年倡导的“两个务必”,为实现党的十六大确定的任务开拓进取、团结奋斗。胡锦涛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胡锦涛在回顾了我们党的发展历史后强调:在我们党80多年的历程中,艰苦奋斗的精神始终激励着我们顽强进取、百折不挠,在各种困难和考验面前巍然屹立、敢于胜利。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成就伟业的。艰苦奋斗作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作为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一个重要法宝。
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明确提出建设廉洁政治,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重要要求,很快制定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八项规定的核心是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贯彻八项规定的根本也是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2013年7月,习近平来到平山县西柏坡参观。他对当地干部群众说,西柏坡我来过多次,每次都怀着崇敬之心来,带着许多思考走。对我们来讲,每到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都是一种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礼。每来一次,都能受到一次党的性质和宗旨的生动教育,就更加坚定了我们的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他指出,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之际,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郑重提出“两个务必”,是经过了深入思考的。这里面,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上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也包含着对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深刻认识,思想意义和历史意义十分深远[26]。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的告诫和号召,彰显了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正视风险考验、牢记历史使命的自信与成熟,也警示全党同志在辉煌成就面前居安思危,增强履行历史使命的责任感,继续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引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总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60多年来弘扬西柏坡精神的光荣之旅已充分表明,西柏坡精神早已化作全党全国人民攻坚克难的强大精神力量,成为中国共产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60多年前,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应该说,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新的历史征途上,我们必须继续推进党的精神建设,大力倡导与弘扬西柏坡精神,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
【注释】
[1]《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41页。
[2]《毛泽东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38页。
[3]《毛泽东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60页。
[4]《刘少奇选集》(上)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14页。
[5]中央档案馆等编:《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海天出版社1998年版,第484页。
[6]《刘少奇选集》(上)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09-410页。
[7]《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16-1317页。
[8]《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16页。
[9]《毛泽东文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20页。
[10]《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17页。
[11]《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53页。
[12]《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56页。
[13]参见陆仁权:《西柏坡时期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建设》,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编《总结历史经验推动科学发展——河北省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汇编》,河北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343-345页。
[14]《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12-1313页。
[15]《毛泽东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31-232页。
[16]孙翠萍:《西柏坡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内在联系》,西柏坡网,http://www.xibaipo.gov.cn。
[17]《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8页。
[18]《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25页。
[19]陈独秀:《宪法与孔教》,《新青年》(2卷3号),1916年11月1日。
[20]《毛泽东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45页。
[21]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版,第156-157页。
[22]《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67页。
[23]摘自中共石家庄市委宣传部、石家庄市社会科学院编:《“两个务必”教育读本》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76-77页。
[24]《毛泽东传(1893-1949)》(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217-218页。
[25]《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06页。
[26]《人民日报》,2013年7月14日第1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