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少数民族文艺汇演第六届在哪

少数民族文艺汇演第六届在哪

时间:2023-03-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大规模的社会历史考察,民族识别、命名等工作,使许多曾经不被承认的少数民族获得应有的承认,使各少数民族得到重新认识,由此开辟了中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新时代。第七章 结 语围绕1964年和2006年这两届少数民族会演的历史地位进行分析,并给中国少数民族会演予客观评价。
基本结构_华灯下的田野: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研究

四、基本结构

第一章 华灯初上

1964年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社会背景

从政治、文化两方面追述会演的历史背景。1949年后,国家政权的重新确立,民族政策的全面实施,使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也相应产生巨大变化。大规模的社会历史考察,民族识别、命名等工作,使许多曾经不被承认的少数民族获得应有的承认,使各少数民族得到重新认识,由此开辟了中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新时代。伴随时代变迁,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亦以突飞猛进的势头,得到空前的发展,许多深藏民间的艺术品种被挖掘、整理,丰富多彩的民族艺术获得新生,受到人们的关注。在特定的政治体制与特定历史时期,这种珠联政府行为与民间参与的艺术会演,成为那一历史阶段中唯一的也是最吸引人的社会性艺术活动。

第二章 灯火阑珊

1964年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概况

通过对相关史料、文献的收集、整理,对演出会前后整体过程详细描述。在中央文化主管部门直接领导下,地方各级党委、人民委员会和相关部门积极地进行筹备,自上而下做了全面细致的工作部署。经过全国性的民间考察,深入基层,挖掘节目,选拔演员,最后以地方性会演的形式筛选,通过自下而上的选拔方式,搜集整理了大量散落和即将遗失于民间的艺术作品、音乐品种,发现大批优秀的艺术人才。在客观陈述史实的基础上,进而论述特定时代,风云变幻的社会政治气候给会演带来怎样的影响,它究竟反映了怎样的艺术现实。

第三章 1964年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社会影响

深受国家意识形态影响,而带有特殊时期艺术趣味的“全国少数民族群众业余艺术观摩演出会”,对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发展、当代音乐舞台、大众文化生活等方面有着深远影响,对少数民族艺术积极反映现实生活的主题起到推动作用,虽然由于历史的原因仍有缺憾,但却为后人指出一个正确的前行方向。

第四章 天幕下,群星闪耀

会演的历史意义及文化价值

会演成为一种集发现艺术品种、挖掘艺术人才、展演艺术形式、普及艺术欣赏、探究艺术特点于一体的具有重要文化价值的艺术载体。在表现少数民族现实生活、确立少数民族文化地位等方面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今天,我们对这一文化事件产生的社会价值给予相应的历史评价,并从中汲取历史经验,借助会演联想到当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的得失,从中得到启示。

第五章 关于“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再讨论

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为新世纪新阶段的民族工作包括保护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尤其是要重视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特别是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第六章 改革开放以来的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探索

以2006年第三届少数民族会演为主,论述改革开放后历届少数民族会演的情况,比较80年代后的会演与以1964年文艺会演在形态上发生的巨大变化。

第七章 结 语

围绕1964年和2006年这两届少数民族会演的历史地位进行分析,并给中国少数民族会演予客观评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