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本土文化闯世界,咱自信吗

本土文化闯世界,咱自信吗

时间:2023-03-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华文明之光积淀了河北的文化“名片”,“管文化”的新转变明晰了政府职责,为文化“名片”添光溢彩,咱们本土文化闯世界更加自信了。东方人类源头之一的泥河湾文化让世界敬服河北。燕赵大地所蕴含的红色文化与血脉让世界敬服河北。有了这三大文化“名片”,也就有了河北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根和魂,咱本土文化闯世界底气也就更足了。国家文物局紧随其后加入“瘦身行列”,取消3项、下放了6项行政审批项目。意味着经营性文化单位
本土文化闯世界,咱自信吗_好日子 新期待:惠民好声音


记忆可以定格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一部《红楼梦》的热播带动了一座“荣国府”的兴盛。电视剧里的“阆苑仙葩”,让“美玉无瑕”的历史文化名城——正定,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记忆同样可以定格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位县委书记与一个文化人的交往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新华社播发的纪实文学《朋友》,真实地记述了30年前习近平关心文化人、关注文化建设、关切文化发展的公仆情怀,往事历历在目,情谊丝丝感人。

“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2013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讲清楚”的重要论述,为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指明了方向。

中华文明之光积淀了河北的文化“名片”,“管文化”的新转变明晰了政府职责,为文化“名片”添光溢彩,咱们本土文化闯世界更加自信了。

翻开中华文明的历史篇章,燕赵大地的精神不容错过。在历史的演进和中华文明的薪火相传中,河北形成了鲜亮的三大文化“名片”。

——东方人类从这里走来,河北是东方人类的重要诞生地。走进张家口市阳原县的泥河湾,一卷史册徐徐打开:200多万年前至5000年前古人类狩猎、用火、采集、进食全过程,200万年前的“第一餐”、10万年前的飞索猎马、1万年前的陶器制造、5000年前的农业生产的场景依次铺陈,人类起源、发展、演变的全过程从来没有叙述得如此清楚、直白。东方人类源头之一的泥河湾文化让世界敬服河北。

——中华文明从这里走来,河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融合地。涿鹿——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首先标注到的地方。五千年前,中华民族的三大人文始祖黄帝、炎帝、蚩尤汇聚与此,那是一场青铜与石器的碰撞,桑干盆地上由此奠定了中华民族包容、合符的基因,流淌出奔腾不息的中华文明。作为源头之一的“三祖文化”让世界敬服河北。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河北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转折点。从西柏坡走上天安门的毛泽东,时刻警醒中国共产党人不忘“两个务必”;从赤岸村走到南海边的邓小平,也时刻警醒中国共产党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燕赵大地所蕴含的红色文化与血脉让世界敬服河北。

这三大文化“名片”,让咱河北提劲!提气!提神!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了这三大文化“名片”,也就有了河北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根和魂,咱本土文化闯世界底气也就更足了。

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转变,政府的“减法”让国有文化团体的活力增强了。“办”和“管”一字之差,却意义深远。过去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政府在文化建设上包揽一切,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文化体制机制,禁锢了文化的活力;既办文化又管文化的模式制约着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

运动场上,主力中锋自己吹着哨子打球,前锋和后卫当然要当“甩手掌柜”;文化领域,吃着“皇粮”,谁还愿意辛苦创作和演出?其结果,“舞台”变成了“官场”,文化人变成了体制内的“官场人”。

让舞台重新回归本原,用市场的“指挥棒”,让它重新上演“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时代“交响乐”。

让“官场”的文化人重新归队,让他们紧扣时代脉搏,创作和演绎出“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中华“新国粹”!

这才是咱“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

文化体制机制的创新,就是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把该放的放好,该管的管住。

放什么,就是放手、放权,让文化单位在时代大潮中放胆、放眼。具体讲,就是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就是加快国有文化企业股份制改造,就是推动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

文化单位推向市场了,能不能活下去?文化人靠本事吃饭了,能不能养活自己?

老一代艺术家给出了回答:建国初期,完全靠演出吃饭的“香玉剧社”,用老百姓最喜爱的豫剧,弘扬着民族优秀文化;抗美援朝期间,为了表达文化工作者的爱国情怀,常香玉毅然决定“捐献一架战斗机”,她带领剧社人员从西安出发,先后在开封、武汉、广州、长沙等6个城市进行了半年的巡回义演,演出170多场,观众达30多万人,将15亿元(旧币)的演出收入,凝固成了军事博物馆陈列着的“常香玉剧社号”歼-5战机。

新时期华丽转身的演出团体也给出了回答:2009年12月,廊坊大厂评剧歌舞团实施整体改制,由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所有的演职员工都与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从此,她不再是吃“皇粮”的事业单位,文化人从“官场”重新回归到了舞台。什么剧目受欢迎他们就创作什么,老百姓喜爱什么他们就演什么,2013年上半年,公司仅演出纯收入就超过600万元,比改制前翻了一番,新创剧目是往年同期的3倍,现在的大厂评剧歌舞团演艺有限责任公司,拥有资产1000多万元,演职人员也从辛勤劳动中增加了收入。在他们看来,优秀文化的传承就是他们最高的“文华奖”,老百姓的喜爱就是他们最得意的“百花奖”! 

而激发这一活力的源泉,就是文化体制的改革,就是政府的放权和行政审批的“瘦身”。政府把经营性文化团体推向市场,创作什么节目,需要多少经费,政府都不再审批,全都让老百姓的文化需求来选择。文化部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取消了3项行政许可项目,下放了1项行政许可项目,还打算再下放5项,自己只保留4项;准备取消2项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仅保留7项。国家文物局紧随其后加入“瘦身行列”,取消3项、下放了6项行政审批项目。河北省省长张庆伟在2014年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在加快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变方面,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审批层级,规范审批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审批效率。

这意味着啥?意味着经营性文化单位今后不能再紧盯着政府要钱花了,意味着这些单位要把咱老百姓的文化需求放在心上了。

老百姓的文化需求就是最大的市场,最大的市场也逼迫和吸引着转企改制的文体单位,必须面向群众的需求,把节目演到咱老百姓的心坎上,把舞台搭建在咱老百姓的家门口。

在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中,全省169家出版发行单位、223家电影制片和发行放映单位、92家文艺院团、4家新闻网站全部完成转企改制,省市县1400多家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深入推进。

随着文化管理体制的不断健全,大厂演艺公司这样吃“市场饭”、穿“群众衣”、演“本土戏”的文化企业会越来越多,咱老百姓喜爱的文化节目也会越来越丰富,咱们的文化必将迎来大发展、大繁荣的春天!

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转变,政府的“加法”让文化市场管理的手更有力了。文化有着其特殊的功能定位和特殊的影响力,健康优秀的文化可以引导人、凝聚人、鼓舞人;污浊糟粕的文化同样也会影响人、涣散人、污染人。文化阵地和舞台,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文化不去占领,封建的糟粕的没落的文化就会去占领。

比如,在互联网阵地上,曾引发社会恐慌,危害社会稳定,误导广大网民的薛蛮子、“秦火火”这些网络“大V”们造谣生事,影响社会稳定怎么办?比如,有些演出团体一味迎合少部分不健康心理,而宣扬封建迷信和黄赌毒的东西怎么办?再比如,如一些文化设施特别是文物设施在经济发展中受到损毁怎么办?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这些问题放到了文化安全的高度上来认识。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文化不容践踏,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文化不容挑战,一旦有人突破底线,政府的手就必须重拳出击,文化市场监管力度就必须增强。

做好加法,维持好文化发展的良好秩序。就要用《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文化产业振兴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一系列管文化的法律条规确保文化市场的繁荣有序,还要在全面深化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上不断探索;比如文化机构市场化改革,既要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又要确保国有文化资产和国有文化资本的保值增值;再比如,探索建立主管主办制度与现代企业出资人制度有机衔接的工作机制等等,这一切都是今后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一个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坚持党管文化不动摇,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文化市场的发展繁荣离不开政府简政放权的手,它让文化百花园争奇斗艳,让文化的舞台绚丽多彩;文化家园的干净安全,同样离不开政府严格监管的手,它让污泥浊水无处藏身,让人们的心灵更加阳光。

有着三张金色“名片”的文化河北,有了政府在文化改革上的“新转变”,本土文化闯世界,咱势必更加自信!

历史文化脉系,编织了河北的文化“彩带”,“促文化”让文化产业市场化,也舞起了“五色河北”的“霓裳羽衣”,咱们本土文化闯世界更加自强了。

记忆同样可以定格:每天的早七点,打开电视吃着早餐,收看央视的《朝闻天下》,每一个节点新闻播完时,咱老百姓都可以看到这样的河北片段:京畿胜境,最美保定;大好河山张家口;古城水城太极城邯郸……

——“诚义燕赵、胜境河北,欢迎您!”

我们的文化旅游资源,借助央视这个全球媒体的传播,向世界展示出河北这个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的发展自信、发展自强。

摆脱了思想桎梏的河北人,正满怀豪情地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五色河北”成为了我们最大的资源。

——红色艳丽,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革命传统文化是河北的文化血脉和标志性符号。沿河北境内的太行山麓下来,分布着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涉县八路军129师司令部旧址、阜平县城南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邢台前南峪抗大旧址、易县狼牙山五壮士跳崖处等一连串的革命圣地或遗址。此外,燕赵大地上还传颂着革命先驱李大钊“铁肩担道义” 的光辉事迹,演绎着雁翎队和小兵张嘎抗击侵略的斗争传奇。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给河北留下了这么一大笔宝贵的精神和文化财富,河北能否把这种文化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皇家气派,以优秀民族文化传承为代表的皇家建筑承载着河北厚重的历史。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清东陵、清西陵这些皇家胜迹让我们河北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文化旅游大省;散布在省内无数的文物古迹,更是激发着国内外旅游者和文化爱好者访古探幽的兴趣。

5000年中华文明的演进,给河北留下了这么一大笔厚重的文化财富,河北能否把历史上的皇家气派转变为“绿色崛起”的发展力量?

——蓝色浪漫,以海洋文化为代表的蓝色描绘了河北未来发展的宽广胸怀。北戴河、黄金海岸、曹妃甸、黄骅港……京畿胜地的河北竟然有如此绵长的海岸线……

优越的区位环境,给河北留下了拥抱海洋、走向世界的先天条件,河北能否在海洋文化的引领下,用更加宽广的胸怀展示出科学发展的浪漫?

——白色圣洁,以冰雪文化为代表的白色衬托出河北文化的独有的安宁与神秘。崇礼滑雪让世界认知了河北;张家口携手北京申办2020年冬奥会,让河北的冰雪文化走向了世界。

大自然的恩赐给河北留下了如此充满个性的文化资源,河北能否在冰雪文化的支撑下,走上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之路?

——绿色畅想,以自然生态为代表的绿色显示出河北文化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坝上森林草原的迷人景色,太行山、燕山山脉的葱郁,让河北披上了绿色的“盛装”。

面对前人留下的又一笔财富,河北能否在文化发展繁荣中畅想美好未来?

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充分挖掘河北的文化资源,让河北的“五色彩带”飘起来!让“五色河北”的文化,焕发燕赵大地的发展自信,让文化产业市场化的东风吹动五色“霓裳”。

“培育文化市场主体,鼓励非公文化企业,建立多层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重大部署,给河北的文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让河北的文化彩带更加迎风飘扬。

——培育文化市场主体,政府的手显示了从“园丁”的公平到“跑道”的助推。有这样一段小品台词:“挖个坑,埋点土,数个一二三四五,自己的土,自己的地,种啥都长人民币。”而政府就起到了挖坑埋土的园丁作用,把土地翻好,把肥料施足,把公有和非公文化企业的种子,公平地撒播到这片肥沃的土地上。谁能在文化市场上满足群众的需要,市场就选择谁;谁能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政府就支持谁;哪棵苗长出歪瓜裂枣,政府就把谁拔掉。

2014年4月,河北省文化厅、石家庄市文广新局联合北京市文化局、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共同主办的“三地同唱盛世曲、携手共筑中国梦”——京津冀河北梆子优秀剧目巡演在北京拉开帷幕。

与此同时,省旅游局联合北京市旅游委、天津市旅游局,在北京陶然亭公园,联合举办了以“红色赶考路”为主题的“2014京津冀红色旅游联合推介活动”。

三地文化部门联合搭台,哪家文化企业有精品,哪家便可在这个大舞台上尽情出彩,不管你是国企还是民营,只要老百姓喜爱,你便有效益;三地旅游部门携手开路,哪家旅游公司服务质量过硬,哪家就能在这条大道上尽兴飞奔,不管是公有还是非公,只要老百姓满意,你就有财源。

由河北省委宣传部、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和中国文化促进会联合搭建的“中国•石家庄国际动漫交易博览会”平台,让公有和非公动漫企业有了同台竞技的机会。连续八届成功举办的背后,是石家庄动漫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石家庄年动漫制作能力达1.5万分钟以上,动漫产值达13亿元。

政府不仅要满足当河北文化市场的园丁,更要做河北文化产业的跑道,让公有和非公文化企业竞相起飞、比翼双飞。

那么,谁又是河北文化飞向全国、飞向世界的“C919”? 

转企改制的唐山皮影剧团起飞了。他们创排的“立体皮影”《观世音传奇》,将传统手法的皮影戏与荧光影子戏相结合,精湛的演出和向善的主题,不仅得到了观众的掌声,也得到了文化部25万元的扶持。

民营的吴桥杂技大世界旅游有限公司起飞了。靠着精湛的技艺,这家企业不仅屡获国内外杂技大奖,拥有着良好的经济效益,还代表祖国赴美、韩、日、法、德、俄等国家进行友好演出和商业演出。

——鼓励非公文化企业快速发展,政府对民营文化企业高看一眼,厚爱一层。非公文化企业是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支重要而不可或缺的力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对民营文化企业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要为他们“松绑了”,要给他们“平台了”,要对他们“支持了”。

这一利好政策打破了原来文化产业发展的“血统论”,取而代之的是文化繁荣的“表现论”,不管姓公还是姓私,身份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谁为群众创造了好的文化产品,市场会买谁的账。这一利好政策给民营文化企业的当家人吃了一颗顺气丸、定心丹,彻底改变了社会和公众对民营文化企业的歧视和不信任。

为非公文化企业松绑,就是要在已放宽社会资本准入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门槛,减少不合理的准入限制,给他们更宽松的发展条件,只要是国家许可范围内的,民营企业就可以对文化产业进行投资,可以以股份制等形式参与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

给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平台,就是扩大民营文化企业的准入领域,让他们可以和国有文化企业平起平坐参与进入文艺表演团体、演出场所、博物馆、展览馆、文化艺术中介、旅游文化服务等领域,而且第一次被允许进入对外出版和网络出版领域,第一次可以以“控股”的形式参与国有影视制作机构、文艺院团改制经营,民营文化企业可以放开手脚去做重组并购了。

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支持,就是将更关注小微文化企业的发展,政策将引导金融机构为小微文化企业雪中送炭,为他们创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加大对他们的培育和扶持力度,让他们同骨干文化企业一起共同成长,让一棵棵小苗长成参天大树,打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景象。

2013年7月25日至27日,北京保利剧院连续三天上演大型魔幻舞台剧《黄粱梦》,场场爆满。北京长安大剧院连演7场,好评如潮。随即保利签约邯郸的武安平调落子剧团,将该剧在保利全国院线进行巡演,河北九如集团董事长郭乃群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平调落子是邯郸的地方小剧种,缘何能登上国家顶级舞台,受到广大观众欢迎?是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给文企联姻创造了条件,是民营资本的注入让武安平调落子剧团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过去,作为体制内事业单位,“皇粮不多凑合过”的思想,让剧团缺少了创作剧目的兴趣与动力,剧团最困难的时候,甚至连一套完整的戏装也没有。

在文化体制改革中,民营企业河北九如集团有投资文化领域的热情,武安平调落子剧团有走出低谷的愿望,二者“两情相悦”,民企投资2000万,剧团创作排练高质量的演出剧目。二者“自由恋爱结婚”的过程,让剧团有了一流的舞台设备和优秀的创作剧目,二者生下的“胖娃娃”,便是大型魔幻舞台剧《黄粱梦》。

2013年10月,“胖娃娃”《黄粱梦》代表河北省,参加了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并在全国巡演300多场次,还在“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中,与北大学子如约见面,走出了一条地方戏曲与民营资本联姻的市场化道路。

——建立多层次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让文化企业的信心更足了。多层次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是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有机组成部分;解决当前文化产品和服务供需矛盾的关键,就是要建设多层次的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这是当前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重点。

这个问题讲起来好象挺深奥,说白了就一句话:在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下,让各类文化企业多出咱老百姓喜爱的文化产品。

而这一句大白话的背后,是国家通过法律的、财政的、税收的各种政策,支持文化企业的发展。

不是文化产品“好酒也怕巷子深吗?”那好,政府来引导市场打造综合性、专项性、区域性文化产品和服务交易平台;不是文化企业排演曲目的巨额投入面临投融资难吗?那好,国家从政策资金上给予扶持,放宽金融对文化企业的贷款限制;不是带有公益性的文化产品缺乏商业效益吗?那好,国家扩大政府文化资助和文化采购;不是其他行业有投资文化领域的热情吗?那好,国家鼓励文化企业与其他产业的重组和跨行业发展。

这样一来,文化市场的各类要素就能充分涌动起来,也为文化产业与其它产业的融合发展创造了条件。

大型实景剧《印象•刘三姐》大家都非常熟悉。她之所以获得成功,在是源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支持,实现了资本与文化资源完美对接,创造了一个多元投入、不同形态投入的新模式。“刘三姐”漂亮裙子上那朵朵绚丽的花蕊中,既有银行贷款、企业投资、又有文化名人的品牌、智慧,甚至是融资。

秦皇岛探索了“文化+旅游+教育+医疗+健康养老”融合发展的路子,投资超5000万元的文化产业项目48个,基本建成的11个,正在建设的30个,正在谋划实施的7个,文化与其他产业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法分割的统一体,从而培育出了新的发展增长极。

民营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国家政策扶持,咱普通百姓要在文化产业上想一试身手,国家照样鼓励支持。在邯郸市馆陶县,普通农民张海增就用身边的五谷杂粮,无中生有地发展起一项文化产业——“粮食画”。谷子、小麦、芝麻、绿豆这些农家随处可见的五谷杂粮,却被张海增作为原料粘贴到了画板上,这种被学者誉为“种在画板上的粮食,挂在墙上的黄金”,一时间成为国内外工艺品市场上的宠儿。2011年12月,他的一幅用粮食“绘”制而成的《清明上河图》,以7万元人民币的价格被美国客商收藏,老百姓生活中不起眼的粮食颗粒,经他的手与绘画艺术一结合,竟然产生出丰厚的经济效益。

在馆陶县委、政府的支持下,张海增成立了陶山粮艺公司,制作了网站,开了博客,还带动了全县800多人投身粮食画产业,县里又因势利导,出台了《促进粮食画产业发展扶持办法》、《粮食画人才奖励办法》,对投资农民画产业给予政策上的支持,2012年馆陶县重点实施的二十项文化工程中,其中有一项就是总投资3000万元、总面积为1600平方米的粮食画基地,张海增也从当初一个身无分文的“穷”孩子,摇身一变成为拥有百万元身家的文化产业领军人,全县文化产业中仅粮艺作品一项,销售额就达到了350多万元。

市场带来的巨大活力,给河北的文化产业带来了春天,也让河北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

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引领,河北文化产业的“霓裳羽衣”,必将舞动出更加灵动飘逸的身段,河北的群众也必将享受到更为丰美的“文化大餐”。

燕赵自古的“慷慨悲歌”,在时代的召唤下,如今已成为了“慷慨放歌”!

这就是河北人在市场化道路上的文化自信和自强! 

民间文化传承,连接着河北的文化“脐带”,“种文化”让文化服务更亲民,贴近百姓的“燕赵文化行”,让咱本土文化闯世界更加自豪了。

河北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3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00余项。她犹如浩瀚的繁星,把河北文化天空点缀的如此迷人;她深深扎根于民间沃土,是燕赵儿女用勤劳和智慧,千百年来自发形成的民俗;她连接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母体”,直接从民族文化中汲取养分;她又最接地气,是咱老百姓在自娱自乐中的发明创造。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弘扬和传承好这些优秀的民间文化,是党和政府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理应承担的责任。加大基层基础文化设施建设,给民俗文化的传承腾出场地、搭好舞台;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民族文化提供更加肥沃的土壤,便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必然选择。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种文化”找到了支点。

“文化下乡”是咱老百姓经常听到的一个名词。一直以来也正是通过这个平台让咱老百姓更多的享受到了丰富的文化大餐。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传统的“送文化”的模式已不能满足咱老百姓的需要了,咱需要得到更便捷的文化服务、更普及的文化服务和更标准的文化服务。一句话,咱老百姓要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基本的文化服务。

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给咱老百姓送来了“福音”,原有的“送文化”也开始向“种文化”转变。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措施必将让文化的种子在基层生根发芽,让群众的文化素养在普惠的文化环境中逐渐提升,让享受文化服务成为咱老百姓幸福生活的“新指数”。

——咱享受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将更加得到满足。现在党和政府正大力推进标准化、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并且还成立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专门负责这项工作的推进。这种惠民文化项目适应不同地域、年龄、性别群体、文化层次的需要,从而更接地气、更符合群众需要。均等的文化服务就像修路、架桥一样,建公共阅报栏,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满足的也是全社会的公共文化需求,是一种“普惠”文化,她用文化满足的方式,让每一个老百姓都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同时,我们的身边将会建设更多集基层文化宣传、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在基层广泛播种文化的“种子”,搭建文化宣传的平台,使文化植根于普通百姓生活,具有浓郁的泥土芳香,让咱的生活环境中拥有更多的文化元素,让咱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化的熏陶,提升文化素养和思想境界。

2014年春天,由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文联共同组织的河北省基层文艺骨干培训班开班了,知名艺术家和文艺志愿者们组成小分队下基层为群众授课,与群众互动交流,把他们的真经留在基层,同时也推动了基层文艺骨干人才建设,让这支基层队伍更好地满足广大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邯郸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文企联姻、群众参与”的新思路,盘活城乡文化资源,推出了“欢乐乡村”十百千万工程,着力打造千支乡村文化队伍,带动了百万群众参与,成为广大农村没有围墙的乡村大剧场、永不落幕的快乐大本营。

——咱享受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更加有保障。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骨干力量,是咱老百姓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平台,它们的健康发展与否直接关系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高低。因此,国家将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进行改革,推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文化场馆更好地服务民众,让咱更好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公益属性越强,扶持力度越大。而且,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的范围也会扩大,将来的科技馆、工人文化宫、博物馆、青少年宫都免费开放,咱老百姓闲暇之余也能经常去光顾了。

——咱享受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体系将更加有活力。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就是要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政府对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必然会加大,而且会以政府投入来“四两拨千斤”,通过购买文化服务的途径,调动社会资本投向公共文化领域,政府把公共文化服务打包成项目竞标,谁的服务好就由谁来办,让咱老百姓最终得实惠。同时,党和政府还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设施等形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为公共文化服务注入新的生机活力。以后,在公共文化服务的选择上,咱老百姓是老板,企业是打工的,政府是撑腰的。

有了政府的撑腰,哪家企业提供的文化服务好,咱就选哪家,哪家企业服务差,咱就叫它一边凉快去。

享受到这样的公共文化服务,咱老百姓能不自豪?

有了这样的文化体制改革,咱老百姓能不满意?

咱们再说点提神、提劲、提气的文化事儿:

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近年来,全省的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了30%,比全省GDP年均增速高出20个百分点,比第三产业增加值高出15个百分点,成为全省各类产业中增速最快的产业之一,全省已建设7个国家级、44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其中,石家庄在一不圈地,二不比投入,三不背包袱的情况下,用五年时间推动动漫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靠每年280万元的资金投入,撬起了一个产值达十亿元的产业,走出了一条具有地域特色的动漫产业发展之路。

以此为标志,河北正以本土文化闯世界的豪迈,展示京畿胜地的发展软实力,继2011年全省文化产业出口跃上亿元大关后,正以加速度不断前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河北的文化产业出口的国家全部为西方发达国家,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昭示着河北的文化产业开始具备了与发达国家试比高的能力。

文化产业的出口,也扩大了河北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充满地域特色,带有河北风格、河北气派的吴桥杂技、霸州乐器、衡水内画、蔚县剪纸、曲阳石雕、大名草编等文化产品,已经成为走向世界的“河北名片”。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深化改革中,燕赵大地正用三张金色“名片”,展示她豪迈的情怀;“五色河北”正用长袖善舞的身姿,舞动出蓬勃发展的韵律,“诚义燕赵”的河北人,正以更大的文化自觉和自信,为河北绿色崛起增添新的文化内涵;以此为带动,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也必将如大江之奔腾、丽日之巡天,在世界民族之林闪烁出耀眼的光芒!

河北文化、本土文化闯世界,咱自信了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