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业化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不是孤立的概念,它几乎触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新型工业化本身的特点看,以及黔西南州欠开发、欠发达特征与工业化阶段的关系看,它首先是扶贫开发式的工业化、生态建设的工业化,其次是农业产业化的工业化、服务业配套的工业化,最后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工业化、全州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
(一)新型工业化对黔西南州“两欠”问题的破解
近几年“两欠”问题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但远未得到解决,问题依然严峻。这既有本区域自身历史的原因,也有自身发展先天不足的原因,更有国家制度安排以及传统工业化选择的原因。黔西南州一直未能搭上国家发展战略的快车,再加之我国重工轻农的工业化及由此产生的城乡二元结构造,我国传统的工业化是牺牲农民利益、偏向工业和城市的工业化,长期实行城乡分治,农村主要发展农业,城市主要发展工商业,城乡利益发生冲突时,农村利益服从城市利益。这种工业化的本质是让农业、农村、农民为工业化提供资本的原始积累。这种二元结构是政府主导型的制度壁垒造成的。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以来,市场经济的缺陷又加剧了二元结构的矛盾。因此,我们认为,“两欠”问题必须由新型工业化来解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结束以城市为中心的工业化原始积累阶段,按效率原则,公平地配置资源,统筹城乡发展,以工业化、城市化为先导,带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促进农村城镇化,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民数量的减少,实现城乡一体化、工农一体化和二元经济结构的消解。我们已经经历了从指令性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我们正在经历着从农村、农业社会向城市、工业社会的转变。
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和农民市民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村稳定。农民增收是新型工业化的内在需要。从民族贫困地区新型工业化与“两欠”的关系来看,新型工业化道路在于最大限度减少农民数量,使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增加市民数量,提高城市人口比重;在于最大限度地带动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扩大农村劳动力在城市的就业空间;在于最大限度地让农民同样享受工业化、城市化文明带来的好处。衡量一个地区是否完成工业化,国际上有三个最重要的结构性指标:一是农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必须降到15%以下,二是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降到20%以下,三是城市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上升到60%以上。由此不难看出,工业化不仅仅是工业的现代化,与农业、服务业有着割舍不断的关联。新型工业化则加强了这种联系。新型工业化强调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传统产业包括农业以及第三产业中的交通运输业、商业、餐饮业、生活服务业等;强调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力促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以城市繁荣带动农村繁荣。可以说,新型工业化是解决“两欠”问题的根本途径。降低第一产业的比重并不是不重视农业,而是在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大力发展农业、建筑业、服务业,提升产业结构。
(二)新型工业化对黔西南州“三农”问题的破解
(1)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传统农业主要以家庭为单位,是一种典型的小农经济。这种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已经无法与当今市场经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无法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尤其是不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竞争形势。我们必须引入现代工业理念,用工业生产经营方式组织农业生产,以工业加工制造技术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借工业营销手段开拓农产品市场,使传统农业真正转变成为效益型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同时,要努力改造提升现有的乡镇企业,大力发展农村民营工业,积极承接城市产业升级转移出的工业。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可以改善工业发展的基础,扩大工业产品的市场空间,缓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矛盾,改善工业发展的体制环境。
(2)加快农村城市化,促进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良性互动。农村城市化作为我州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据地,发挥着重要的集聚、辐射、桥梁和纽带作用。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村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发展是密切互动的。城市化是工业化特别是农村工业化的促进力量,可以从多方面节约企业的成本,扩大工业品的消费市场规模,为工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目前,黔西南州农村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直接制约了工业化的发展。加快农村城市化,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协调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人口的关系,重视发展生态工业,促进工业向城市开发区集中,建设结构合理、功能配套、环境优美的生态区域和生态城市;二要对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进行全局性、战略性调整,建立城乡一体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
(3)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促进人力资源优势发挥。解决“三农”问题,重要的是减少农民的数量,把农村富余劳动力从有限的土地上转移出来,吸引到第二、第三产业中。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不仅可以为农民带来较为稳定可观的收入,而且能间接扩大农产品市场需求,有利于农产品价格的稳定和提高,使农民从农业增效中获得增收。要树立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战略观念。城市中第二、第三产业所需要的大量劳动力主要来源于农村,只有源源不断地为工业发展提供具有相应技能和素质的劳动者,让农村劳动力和其他劳动者一样成为工业化的主体,才会出现史无前例的新型工业化浪潮。构筑能加快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框架,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组合性政策措施,促进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培育和发展,降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成本。大力发展面向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利益引导机制,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