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全州城镇化建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应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
1.城镇化建设管理体制不顺
城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在行政管理方面涉及10多个部门,这些部门必须密切配合、步调一致才能确保城镇化建设的高效运行。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一些地方在城镇化建设中还没有明确牵头的主管单位,不同政府职能部门从各自的职责范围和自身利益出发,分别对城镇化建设实施管理,条块分割、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现象比较普遍。这样不仅不利于城镇化政策的统一制定和实施,而且各项政策在执行中也难以形成合力,最终直接影响到城镇化建设的进程。
2.城镇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在城镇化建设中,大小城镇在一定区域内如何配置,每个城镇应上多大规模、城镇之间的关联度及如何进行调控、城镇的发展进程等都应该有一个统筹的考虑,这样才能达到城镇化建设效益的最大化和成本的最小化。而在我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一些地方由于缺乏通盘考虑的整体规划,各城镇经济发展以自我为中心,小城镇与中心城市之间、小城镇与小城镇之间、小城镇与周边乡村之间严重缺乏联系,基本处于封闭式运行,难以形成分工明确、布局科学的城镇体系和空间格局,因重复建设而造成的资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如一些城镇在发展工业的过程中,从本地或本部门利益出发,竞相上马火电厂,结果使火电厂遍地开花,电力产品生产过剩,导致大量的资源严重浪费。
3.盲目扩张引发负面效应
实现城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但城镇化建设必须建立在当地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和城市承载能力的基础之上,任何脱离客观实际的“拔苗助长”式的小城镇建设都必将事与愿违。据媒体披露,当前一些地方不切实际地追求高城镇化率,以城镇化率的高低论英雄,盲目圈地“造城”或扩大城镇规模,最后由于缺乏产业支撑而导致“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形成了一批“空壳城镇”。全州人均耕地面积极少,导致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的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一些地方城镇化盲目扩张肯定是其重要原因之一。此外,在“造城”或“扩城”的过程中,一些城镇政府为改善城镇环境、建设和维护城镇公共设施还投入了大量财政资金,有的地方甚至负债运作。如此城镇化不仅使城镇政府债台高筑,形成或引发新的财政危机,而且使大量农村耕地被低效率甚至负效率占用,使原本紧张的国土资源雪上加霜。
4.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滞后
随着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每年都有大量农民失去土地。在二、三产业相应发展的基础上,城镇会成为失地农民的“吸纳机”,使他们由农产品的生产者转变为工业产品的制造者或各项社会服务的提供者,使他们的身份由农民转换为市民;而缺乏产业支撑的城镇化却会成为无情吞噬农民利益的“老虎机”,使农民由拥有一定耕地资源养家糊口的“有产阶级”,转变为失地失业、严重缺乏收入来源的“无产阶级”。随着国有企业的不断转制和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企业招聘人员逐步市场化,地方政府对失地农民就业安置的渠道越来越少,采取货币化安置成为各地普遍的选择。在黔西南州当前城镇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及保障水平极低的情况下,这些失地农民既享受不到国家的惠农政策,又很难享受到对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政策,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失地后形成了新时期的特困群体,种粮无耕地,就业无岗位,创业无资金,生活无着落,在一些地方不断引发失地农民集体上访事件,给社会稳定带来了极大隐患。不仅如此,应引起注意的还有对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欠账,虽然降低了当前城镇发展成本和企业运营成本,但对未来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无疑将产生巨大压力。
5.低价征用土地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全州各级城镇政府以廉价征用农民土地的形式,每年都从征用、出让农村土地的收益中获益数亿元,从而形成新时期更为严重的土地征用、出让价格“剪刀差”,并远远超过改革开放前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从农民身上转走的收益。在征用农民土地的过程中,城镇政府代表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常常以不等的低价或者稍高一些的价格从农民手中征得土地,然后以数倍甚至数十倍的价格出让给开发商。在这场显失公平的交易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失地农民以极低的价格被“买断”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陷入了既非城市主人又非土地主人的尴尬境地,不仅没有获得由农民转为“市民”所带来的欢乐及幸福生活,反而成了小城镇发展中最直接、最无奈的受害者。
6.现有小城镇功能弱化问题严重
在提高城镇化水平普遍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时候,我国现有小城镇功能弱化问题却相当严重。一个功能完善的小城镇,应该是本区域工业商贸、交通运输、财政金融、通信、科技教育及政治文化中心。工业是小城镇功能完善的基础和立镇之本,但黔西南州相当一部分小城镇目前并没有形成自己的支柱产业,仅有的一些集体或民营企业还多分散于乡村。所谓的城镇,实际上只是城镇党政机关办公的所在地、简单的商品交换集散地。加上这些城镇规模过小,功能残缺不全,对各生产要素的聚集效应差,缺乏投资和就业的吸引力,因而使其自身发展规模受到严重限制,对经济社会的辐射带动作用更是微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