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群落演替理论

群落演替理论

时间:2023-03-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群落的形成过程可简单地分为开敞或先锋群落阶段、郁闭未稳定阶段和郁闭稳定阶段。当一个先锋群落在裸地形成后,演替便开始发生。其中从草本植物向灌木、乔木植物过渡中所出现的植物群落称为先锋群落,最终形成的以乔木植物为主的群落称为顶级群落。植物群落处于动态演替之中,它是生物与环境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群落演替理论是受损、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的核心理论。
群落演替理论_山东半岛公路生态建设和修复工程技术及实践

植物群落是在一定生境条件下由某些植物构成的一个总体。一个植物群落为另外一个植物群落所取代的过程即为群落演替,演替是植物群落动态的一个重要的特征。群落的形成过程可简单地分为开敞或先锋群落阶段、郁闭未稳定阶段和郁闭稳定阶段。当一个先锋群落在裸地形成后,演替便开始发生。一个群落接着一个群落陆续不断地被另外的一个个群落所代替。植物群落总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正向方向发展,最终演替为成熟、稳定的顶极群落。对于旱生植物演替来讲,其演替过程(干性演替)分为地衣植物阶段、苔藓植物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植物阶段、乔木植物阶段。其中从草本植物向灌木、乔木植物过渡中所出现的植物群落称为先锋群落,最终形成的以乔木植物为主的群落(郁闭稳定)称为顶级群落。一般而言,现有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都是群落动态过程中某一阶段的具体表现,群落发展到最后会形成与环境最适应的顶级群落。

植物群落处于动态演替之中,它是生物与环境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顶极群落表现为高度的复杂性和稳定性,它是恢复生态系统追求的目标。所谓“接近自然”的含义主要为:使地区群落的本源树种得到明显表现,使之接近自然发生,一方面是通过树种的保护和利用,恢复地带性植被,创造地方特色;另一方面是依据群落演替原理,运用人工干预、调控手段,构建人工植被群落,如混交林复合群落等。

群落演替理论是受损、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的核心理论。植物群落演替理论与生态恢复的联系最为密切。该理论对公路生态恢复工程的指导意义在于因群落演替是有序进行的,这就要求在生态恢复和重建过程中要按照生态演替规律分阶段、分步骤地促进恢复演替。例如恢复退化裸露边坡,首先要引入外来草本先锋植物,使其快速定居、繁殖;随着草本植物的生长,土壤肥水条件得到不断改善,再引种栽培地带性优势灌木植物;随着灌木植物的不断生长、郁闭,先锋植物到后期开始衰败,致使草本植物群落逐渐演替为灌木植物群落。这样不仅有利于缩短坡面植被恢复时间,也有利于得到更好的生态恢复效果。

生态恢复工程中生态功能的再现是以恢复植物群落为基础的,初期的人工再造的植物群落,不是也不可能是最终的稳定的顶级群落,必然会沿着群落演替规律的方向发展。植物种群的选择和搭配必须考虑群落演替的动态变化,以及从初级群落向顶极群落演化过程中的变异和控制,并要预先制定一旦出现逆演替和退化现象时的养护、补救措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