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打造自主创新示范区先导区

打造自主创新示范区先导区

时间:2023-03-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进入“十二五”以来,世界经济发展进入低速增长阶段,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格局发生着重大而深刻变化,发展中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苏州工业园区的转型升级与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当世界经济的发展朝向“创新”这一“风口”,苏州工业园区站在开发建设21周年的新起点上,贯彻落实“四个全面”,重吹集结号,整装再出发,勇攀新高峰。在工业园区,一批先进制造业的转型,正引领优势产业向中高端跃升。
打造自主创新示范区先导区_苏州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与探索

一、基本情况

苏州工业园区是我国首个中外合作开发园区,自1994年5月开发建设至今已有21年。21年来,园区形成“勇于争第一,敢于创唯一”的发展氛围,始终坚持立足国际水准、增强国际竞争力、不断转型升级优化发展的目标。

开发建设初期,苏州工业园区把发展目标定位于“建设一个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现代工业为主体、第三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配套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化工业园区”。实践中,苏州工业园区始终瞄准世界500强企业,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科技含量高、资金密集型项目,重点引进产业和技术关联度大、上下游延伸配套紧密的旗舰型高新技术企业。2004年,苏州工业园区发展进入第10个年头,其经济总量已达到再造一个新苏州的规模,此时,园区开始在更高层次、更广视角上确立发展目标,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全面推进现代化、国际化、园林化进程。2009年是苏州工业园区发展的第15个年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园区又确立了融入世界经济大潮,加快转型,把园区打造成世界一流国际品牌的战略目标。

进入“十二五”以来,世界经济发展进入低速增长阶段,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格局发生着重大而深刻变化,发展中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苏州工业园区的转型升级与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为此,苏州工业园区提出了“建设国际化、现代化、信息化的创新型、生态型、幸福型园区”的总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园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科技要素集聚,提升经济发展水平,深入推进制造业升级、服务业倍增、科技跨越、生态优化、金鸡湖双百人才、金融产业三年翻番、纳米技术产业三年双倍增、文化繁荣“八大计划”。纳米科技园、腾飞苏州创新园、建屋2.5产业园、生物产业园、桑田岛科技园等一系列高标准的创新载体在园区相继建成。园区同时加快中心区域的打造,推进CBD、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综合保税区、中新生态科技城、东环路沿线、阳澄湖半岛、月亮湾、沙湖股权投资中心、沪宁高铁园区站北部综合商务区、三个副中心等“十大主战场”建设,从而实现了城市功能与产业发展建设、科技创新能力、生态环境优化的同步提升。

当世界经济的发展朝向“创新”这一“风口”,苏州工业园区站在开发建设21周年的新起点上,贯彻落实“四个全面”,重吹集结号,整装再出发,勇攀新高峰。这段时间,园区一批开放创新、提档升级、惠民便民项目将陆续开工开业,这些项目不仅代表着园区新兴产业的方兴未艾,优势产业的提质升级,更代表了园区把握新常态,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活力迸发的“创客天堂”,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步伐,努力建设成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和引领区,建设全球新兴知识、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朝着建设世界一流的高科技产业园区迈进。规划到2020年,苏州工业园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超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超过70%,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000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00件,万人拥有高层次人才数300人以上,工业增加值率35%以上。到2020年,在纳米技术应用、生物医药、云计算等领域形成拥有技术主导权的产业集群,成为全球新兴知识、新兴产业和新兴社会组织形态的重要策源地。

二、主要做法

(一)智能制造“调高”产业能级,新技术“调优”产业结构

产业的自我更新是区域经济保持活力的重要途径。在工业园区,一批先进制造业的转型,正引领优势产业向中高端跃升。入驻园区最早的外资企业——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最近刚刚投运新型生产线,其全线自动化及超精工艺,达到了世界最先进水平,意味着这家扎根园区20多年的制造业企业开启了智能制造之路;同样,园区开发建设之初便落户的碧迪集团,近日在园区开建第三家工厂,引入胰岛素注射笔针、预充式导管冲洗器等全球最新产品,预计投资20亿元;全球自动化仪表行业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的公司——瑞士恩德斯豪斯集团将在园区开展大口径流量仪表生产。

当前,园区制造业企业优质项目集聚度越来越高,企业自身提档升级能力更强,以智能制造、机器人产业为特征的工业4.0成为“牵引”产业发展新动力。据不完全统计,园区的机器人产业相关公司已经形成产值超30亿元规模,为产业集群带来的专业化分工和节省成本的优势日益显著。统计显示,2015年一季度制造业产值规模增长9.6%,利润却增长了20%。园区产业结构、工业企业结构趋向合理,十大行业基本均衡发展。

伴随优势产业的不断“调高”,以纳米技术应用、生物医药、云计算为龙头的园区三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更为强劲,2015年第一季度产值分别增长27%、35%、37.2%,并不断向“高精尖”迈进。

(二)新业态催生模式创新,“互联网+”催热创客经济

新业态的融合衍生是区域经济多样性的集中体现。在工业园区,一批以总部经济为特征的新兴业态不断积聚,园区集中着88家金融机构总部。由于金融业等高端服务业的集聚,让园区CBD更显寸土寸金,不少银行被“请上楼”,如上海银行苏州分行在园区中银惠龙大厦4楼开出了首家楼宇支行,而其职能是一家财富管理中心旗舰店;同样,江苏远东海领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全国营销中心、安盛天平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风险管理技术研发中心、金石期货有限公司创新型产品全国研发中心等一大批金融机构的全国或区域总部也在园区写字楼里租下楼面,专攻新产品开发。传统金融业在园区正以全新的业态、创新的模式,深耕市场,高端转型。

在“互联网+”的催化下,园区一批发展质量好、市场空间大、团队能力强的明星企业正快速壮大,各类创新业态加速涌现。例如,微软在中国运营互联网的唯一主体——微软在线网络通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在园区设立全资子公司微软在线广告(苏州)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为1000万人民币,并将其主营业务——必应(Bing)搜索剥离出来放在微软在线苏州运营,计划五年内将中国搜索市场份额从现在的1%左右提高至10%,届时保守估计年销售额可达5亿美元。

“互联网+”热潮涌动,让“创客”激情四射。在园区推出“众创空间”重磅扶持政策后,一批批怀揣梦想的年轻人迅速加入“创客”队伍,一个个“众创空间”铺就园区的创富“星光大道”。由“腾讯系”团队成立的苏州南极圈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跃跃欲试,计划在园区建立早期互联网创业项目的精细创业孵化平台,为互联网等项目提供资本对接、创业服务;苏州外星科技信息有限公司在园区开发运营“啰嗦”大型情景化移动社交软件,搭载情景化、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前沿技术。

“互联网+”也带动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尤其园区在全国率先获批贸易多元化试点后,SUNVIP、EH株式会社等一批日韩跨境电商纷纷投来热情眼光,欲在园区新设企业,从事化妆品、保健食品等领域的跨境贸易,分享园区发展新成果。

(三)商贸版图频添新亮点,民生项目加码惠民福祉

民生项目不断加码让园区居民的幸福感倍增。2015年6月5日,位于钟园路北、钟南街东的永旺梦乐城园区湖东购物中心正式营业,这是永旺集团在中国第一个购地自建的大型购物中心项目,总投资1.8亿美元。购物中心为一体式四层建筑,包括大型超市、专卖店、餐饮、影院娱乐等区域,总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目前已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100多个,定位于中等收入以上人群,辐射湖东及整个园区。开业初期年营业额预计在5亿元左右,永旺梦乐城(江苏)商业管理有限公司也已在园区设立,成为永旺梦乐城在整个江苏地区的管理总部。同时,新光三越、诚品书店等商场及综合体项目也于2015年陆续开门迎客,成为园区商贸版图上的新亮点。

接下来,一系列服务园区居民健康生活的民生项目将陆续迎来“收获期”。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园区总院已于2015年6月初正式投入使用,总床位900张,医院设计日门诊量3000人次,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儿童医院;园区公共卫生中心预计年内竣工,将集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所、公共卫生应急中心、职业健康体检中心、临床检验中心等多个机构,为园区及周边城区居民提供一流的公共卫生安全服务;计划2015年年底竣工、2016年投运的久龄公寓,设计养老床位总数1045张,无障碍系统建设贯穿整个项目,将成为一个立足园区,为老年人提供现代化、专业化、家庭式、贴心型服务的晚年生活乐园。

此外,园区全力推进体育中心建设,2017年建成后将成为苏州市唯一市级和区级合设的,集体育竞技、休闲健身、商业娱乐、文艺演出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的甲级体育中心。体育中心规划建有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服务配套中心、体育公园和室外健身运动场等场馆设施,其中体育公园将是一个开放式的市民休闲健身场所,设有慢跑步道、自行车道、轮滑场、足球场、篮球场、健身广场等活动设施,成为园区居民健身好去处。

三、主要成效

(一)高端项目带动有力

2012年以来,三星高世代液晶面板达产扩能,京东方光科技华东总部、礼来新工厂、信达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等项目扎实推进。目前,园区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6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幅达17%。

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2014年,苏州工业园区新增项目中服务业项目占据半壁江山。目前,江苏省级认定的跨国公司总部中,苏州工业园区企业占1/4;区域金融中心高地加快打造,累计集聚金融和准金融机构574家,外资银行数量在全省排名第一;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超四成,达40.8%。

(二)新兴产业加速成长

在先进制造能级提升的同时,园区的新兴产业呈现出快速成长的喜人态势,2015年上半年,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表现抢眼,产值分别同比增长6.9%和9.9%,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分别达67.4%、60.1%。创新活力持续迸发,“千人计划”人才总数居全国开发区第一,发明专利授权量保持全市第一。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304亿元、新兴产业产值1163亿元,分别增长6.9%和9.9%。其中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云计算产业分别实现产值172亿元、142.1亿元、150.2亿元,增长23%、47%和54%。

(三)创新平台加快完善

依托入驻的25所中外院校、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等科研院所及各类载体资源,推动“官产学研资介”协同创新,园区形成了校地、校企、院地、院企多方合作机制,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国家“2011计划”。中科院电子所苏州分所、兰化所苏州研究院、药物所创新研究院苏州分院以及苏州医疗器械创新服务中心等一批创新平台落户,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医科院系统医学研究所加快推进,纳米大科学装置首期示范工程正式启动,国内首个微纳机电系统中试平台投用,吸引国内这个领域90%的骨干企业来园区创业,园区成为全球八大微纳制造聚集区之一。

(四)创新活力不断增强

2015年上半年,园区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引领,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累计集聚36家创业孵化器,吸引孵化项目277个,其中8家民营孵化器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序列。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74件,PCT专利申请达63件,发明专利授权723件,继续保持全市第一。上半年新增“千人计划”人才21人、总数达118人,均居全国开发区和省、市第一。

四、启示作用

以占苏州市3.4%的土地、5.2%的人口,创造了约15%的经济总量,连续多年名列“中国城市最具竞争力开发区”排序榜首……这是中新合作苏州工业园区交出的经济答卷。

然而,与其他开发区一样,苏州工业园区同样面临着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短缺、资源紧张等刚性约束。园区正以创新驱动牵引经济发展火车头,通过集聚载体、人才、服务三大要素,为转型升级“保驾护航”。

(一)搭创新平台,聚创新资源

建园至今,园区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分别增长168倍和121倍,相当于再造一个2002年的苏州;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是1999年的571倍,相当于再造一个2004年的苏州。数据几何级增长的背后,是园区转型升级的探索实践,其中一大利器就是以平台载体建设集聚创新资源。

“园区选择了创新驱动作为转型主线,这么多年来一直‘咬定青山不放松’。”园区管委会主任说,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实实在在地搭建有效载体,集聚创新资源、创新要素,从而释放技术、人才、资金三者聚合裂变的“溢出效应”。早在提出“转型升级”战略之初,园区就聚焦生物医药、纳米技术等新兴产业,以创新之力激活区域转型发展引擎。

园区以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为主阵地,推进“科技跨越计划”和“科技领军人才创业工程”;丰富创新资源,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3.29%(科技部火炬中心统计口径为5%),累计建成各类科技载体超380万平方米、公共技术服务平台20多个、国家级创新基地20多个,国际科技园、创意产业园、中新生态科技城、苏州纳米城等创新集群基本形成。

在上述创新载体促动下,园区每年新增科技项目约500个,拥有各类研发机构356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68家;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国家纳米技术国际创新园等国家级创新工程加快推进;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全国首批“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专利申请年均增长50%,其中发明专利占比约50%,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40件,上市公司总数达11家。

(二)人才引领跨越发展

得人才者得天下。引才、留才、惜才,是苏州工业园区赢得转型先机的又一法宝。

魏珂是尚格德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也是园区最新一届“领军人才”。在落户园区前,他在北京创业。当他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时,便坚定了想在这里创业的决心。他坦言,原因有三个:地理位置、生活质量、人才环境。

魏珂舒心的发展环境得益于园区科学的人才工作机制。当前,园区正致力于打造“1+1”人才政策体系,即1个“计划”(金鸡湖双百人才计划)和1个“意见”(人才优惠政策意见);2013年,园区出台吸引高层次和紧缺人才的优惠政策意见,对高层次人才给予10万~150万元不等的购房补贴,同时还有优惠租房、薪酬补贴、培训补贴、高层次人才医疗保健、专项补助、落户入学等便利。

为解决企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园区建设了一系列教育和培训系统,先后吸引了约20家世界各地高校来苏州工业园区开设研究生院,其中包括加州伯克利大学、澳洲莫纳什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此外,园区还为企业技术工人群体提供享受政府补贴的培训项目。

服务品牌亦是园区形成人才“滚雪球”效应的关键。园区在每年评选各类领军人才的基础上,关注其评奖之后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园区留学生人员联谊会、博士联谊会、领军俱乐部等高层次人才组织定期开展活动,为高端人才提供信息咨询、创业辅导、释疑解惑,加强高层次人才间及人才和产业龙头间的对接合作。园区的领军人才培训体系同时提升了领军企业创新创业水平,拓宽了领军人才的国际化视野,提高了其经营管理能力。

(三)多元服务激发创新活力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为企业创新保驾,就是为创新驱动护航。一个企业只要实现了“创新”,相关产业、领域的突破就会纷至沓来,形成“创新浪潮”,从而激活区域转型引擎。

在创业的道路上,张国祥还处于“新手”摸索阶段。几个月前,他创办的苏州跨界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第一款面向公众的产品——“饭见”APP。而就在“饭见”处于市场与用户推广的关键期时,他的“房东”——苏州国际科技园及时伸出“援手”。一个多月内,客户对接沙龙、媒体采访接待、企业推广交流茶会让他有些应接不暇。这是苏州国际科技园为企业量身定制的“SISPARK成长计划”,通过差异化和系统化的优质服务,为处于孵化期和成长期的科技企业提供创业支持,扮演创业者“服务生”角色。

这只是园区服务创业创新、激发创新活力的缩影。目前,园区基本形成了“以政府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支撑体系。在全国率先设立跨部门服务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合作科技中介超100家,覆盖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科技金融、财税服务、法律咨询等15大领域,从业人员达5000人。

为解决成长型企业融资难题,园区还将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国家“千人计划”创投中心启动,沙湖股权投资中心集聚股权投资机构250多家,管理资金规模达430亿元;国内规模最大的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母基金(国创母基金)顺利运作,推出苏州首单中小企业私募债、区域集优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金融创新产品;推进江苏省唯一的苏南科技股权路演中心建设,引入“现场路演+资本对接+增值服务”的服务模式,以金融创新助力企业成长。

思考题

1.苏州工业园区的产业转型升级规划及产业发展给其带来了哪些机遇?

2.你认为苏州工业园区的产业转型升级做法有哪些优势?其实践参考的难点主要在哪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