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中国第一个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突破4000美元的县级城市、连续9年位列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第一位、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排行榜连续5年蝉联第一……如此多的“第一”使昆山成为我国开放型经济的“样板”。改革开放以来,昆山抓住机遇,凭借良好的区位条件和政府服务,成为大陆台商投资最活跃、台资企业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截至目前,已吸引台资企业4318家,总投资534亿美元。台湾前一百大企业近六成在昆山落户,投资项目100多个。昆山,一个曾经以农业为主的江南小县城,以“敢为天下先”的魄力,走出了一条享誉海内外的“昆山之路”。而提到昆山的经济特色,“外贸重镇”是常用的关键词。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今,面对转型升级这一新课题,被誉为世界工厂的昆山放慢了一味奔跑的脚步,转身寻求“内生动力”。“昆山之路”从头越,在新起点上整装再出征。2015年3月18日下午,昆山市召开推进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动员大会,会上公布了《昆山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六年行动计划实施意见(2015—2020)》(征求意见稿),明确将用6年时间全面推动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更稳健,产业结构更合理,质量效益更显著,创新实力更雄厚,生态环境更优美。围绕总体目标,昆山主要将重点实施“2136”工程。同时从财政支持、规划管理、土地利用、价格机制改革四个方面入手,研究出台操作细则,计划市、区两级财政每年投入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资金不少于20亿元,累计120亿元以上。
二、主要做法
(一)把产业转型作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关键环节
按照“提升发展既有产业,壮大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工作思路,突出科技招商、人才招商、平台招商、服务招商,从源头上把握好招商选资关、转型升级关。大力提升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等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车、新型平板显示、航空及汽车零部件材料、小核酸生物医药、机器人及微电子装备制造等产业;培育形成一批产业规模大、创新能力强、技术含量高、行业领先的高端制造和创新产业集群,全力打造科技产业集聚高地和科技成果转化高地;积极引进和培育以支撑创新创业为主的科技服务业,以提升城市品位为主的商贸服务业,以配套制造业为主的现代物流业。
(二)把城市转型作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
按照“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城市理念,发挥城市核心区作用,加快城市功能的提档升级和西部新城的延伸拓展,整合区域资源,规划阳澄湖科技园、吴淞江产业园、新城北产业园“三大板块”,建设南淞湖、中心湖、玉湖、城北湖“四个生态区”,提高基础配套功能,拓展城市经济发展新空间,推进科技与文化、经济、城市和生活的深度融合,打造现代化、国际化、城乡一体化的生态新城。
(三)把载体转型作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有力承载
坚持创新驱动战略,着力构建开放式、网格化、集聚型的创新体系。阳澄湖科技园是这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平台,既是昆山高新区区域创新体系的核心机构,也是辐射昆山全市特色产业基地的重要载体。以阳澄湖科技园为核心,发挥工业技术研究院的引领、辐射作用,加快清华科技园(昆山)、北大科技园昆山分园、南大昆山创新研究院、昆山产业创新研究院运作,深化与浙大昆山工研院、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西安电子科大、成都电子科大的产学研合作,推进美国杜克大学昆山分校、加拿大圣约翰学校昆山分校建设,构筑各类孵化器、加速器、技术成果转化和公共技术服务体系,整合集聚创新资源要素,打造与新兴产业和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的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
(四)把服务转型作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基本保障
探索富有科技园区特色的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把提升服务、提高效能作为“第一投资环境”来抓,深化“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内涵,树立高新区服务新品牌。建立完善科技项目、高端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和服务体系,规划建设科教园、工研院、小核酸、南淞湖4个人才公寓,规划建设南星渎、北部产业园、中华园西路等3个邻里中心,规划建设财富广场,加快构建涵盖创投、风投、基金以及信用评估、质押贷款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
三、主要成效
(一)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机遇,形成昆山开放型经济新的区位优势
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走廊规划》一系列国家战略。这为长三角地区带来了国家战略聚焦、加速产业转型、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城市国际化等种种机遇。长三角地区进入了优化结构、转型升级的新时期,长三角合作也进入了率先发展、创新发展、协同发展的新时期。昆山地处长三角核心地带,在新一轮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主动接受上海的辐射带动,充分发挥昆山自身综合优势,与上海错位发展,在长三角分工合理、各具特色的产业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当前,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海关通关一体化已正式启动,长三角在国家战略布局中的地位作用进一步凸显,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积极应对,主动作为,这些机遇将成为推动昆山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的新的区位优势。
(二)抢抓经济结构调整机遇,形成昆山开放型经济新的产业优势
从资本结构看,在大力引进外资的同时,昆山从2004年开始提出“外向带动,民营赶超”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外向配套”战略,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外向依赖度和外资依赖度持续下降,资本结构不断优化;从产业结构来看,昆山依托庞大的制造业基础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2008年以来,昆山市服务业始终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占GDP比重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2014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9.2%。总部经济、现代金融、商贸物流、会展经济、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初步实现了二、三产业的联动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提升。从产业升级看,昆山原本是以劳动密集型、加工组装类的制造业为主,处在产业链的中低端。近年来大力实施“3515”计划,抢先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向产业链的中高端攀升,已形成新型平板显示、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智能电网和物联网、节能环保、新能源等六个产值超百亿元的新兴产业。昆山经济结构调整起点高、起步早,已初步形成推动昆山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的新的产业优势。
(三)抢抓载体平台建设机遇,形成昆山开放型经济新的集聚优势
开发区是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推动昆山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必须在完善开发区功能、抢抓载体平台建设机遇上下功夫。昆山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级别不同、功能各异的载体平台,推动重点园区功能突破、资源整合和政策共享,使园区经济向“大平台经济”转变。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定位于转型升级的先导区,重点突出主导产业的先进制造功能,着力打造光电产业园、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依托国家级综合保税区,加快建设加工制造、贸易、总部结算、物流分拨、研发、售后服务“六大中心”,打造有效监管和便捷通关相结合的特殊经济功能区。昆山高新区是全国首家设在县级市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定位为新兴产业的实验区,着力打造产业集聚、成果转化、科技人才、科技金融“四大高地”,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科技生态新城。花桥经济开发区定位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充分发挥临沪对台优势,抢抓上海“四大中心”建设、自贸区建设等机遇,推动金融外包、总部经济、商贸服务等产业集群。昆山旅游度假区定位为服务业提升区,重点发展以休闲度假、运动休闲、健康医疗、文化创意等为代表的高端服务业,重点打造海峡两岸(昆山)国际健康产业园、昆山爱飞客航空商务创意城、“东方湖区”休闲度假旅游综合体、千灯古镇古村落旅游圈,促进旅游提质增效,推进产业结构优化,提升城市品质品位,加大生态环境建设,把旅游度假区打造成昆山转型的又一个增长极。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定位为两岸产业合作转型升级的先行先试区,目标是打造两岸中小企业深度合作的重要载体、两岸交流合作模式创新的示范平台,主要任务是在推进两岸产业深度对接、两岸服务业合作、两岸金融业创新合作等方面构建新机制,实现新突破。五大平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错位发展、良性互动,为推动昆山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集聚新的优势。
(四)抢抓创新要素流动机遇,形成昆山开放型经济新的创新优势
创新要素是推动昆山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和全新动力。昆山高度重视人才与技术、资本、市场的有效对接,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转变,提出“像招商引资一样招才引智”,把人才作为创新驱动最为宝贵的资源,累计引进和培育国家“千人计划”人才89人,江苏省高层次“双创”人才69人,全市人才保有量达32万人,人才贡献率达47%。构建了汇集“政产学研金介”要素的科技创新体系,开展协同创新,形成了“一院三区N基地”的科技创新格局,打造科技创新要素支撑高地、区域创新服务体系高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地,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昆山高新区入选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享受与中关村科技园区同等的政策和配套措施。2014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9%,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9%,科技进步贡献率为61.4%,初步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同时,注重发挥金融支撑对科技创新的杠杆作用,大力推进科技与金融的高效结合,建设金融街、基金园、财富广场等金融载体,设立创新股权投资母基金,吸引股权基金投资公司120余家,实现了创新驱动与财富驱动相得益彰。
四、启示作用
(一)理念创新,推动“昆山之路”从头越
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以理念创新推动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一是转变政府职能,树立市场配置资源的发展理念。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育完善,政府要加快转变职能,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法治建设,进一步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干预,打破制约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的深层次障碍,充分激发市场的活力和全社会的创造力,让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为企业发展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环境。二是关注民生福祉,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善民生,因此,在推进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的同时,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让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百姓。三是保护生态环境,树立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理念。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开放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之一就在于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服务创新,打造“昆山服务”升级版
“昆山服务”是昆山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最大竞争优势,新常态下必须通过服务创新,不断赋予昆山服务新的内涵,推动昆山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一是做到依法服务。政府服务有边界,必须依法依规,公开透明,重点是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着力构建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法治市场“三位一体”的法治建设先导区,让依法服务成为昆山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二是做到高效服务。推进政府服务的专业化、集成化、菜单化,通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提升政府服务的速度和效率,以高效服务降低企业生产的政策成本和时间成本,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三是做到特色服务,体现服务的针对性、精准度和个性化。以机关服务品牌创建和星级服务品牌评选活动为抓手,不断挖掘服务潜力,增设服务项目,扩大服务内容和服务对象。
(三)科技创新,引领“昆山智造”新发展
科技创新是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也是提升昆山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地位的重要途径。要抢抓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机遇,深化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集聚创新资源,搭建公共平台,创新体制机制,完善科技金融体系,抓好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不断提升开放条件下的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推动昆山制造业由大变强。
(四)功能创新,开创“产城一体”新局面
园区是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要以现代化、国际化、特色化为发展导向,推动昆山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从园区功能突破入手,推进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融合发展,将生产功能、生活功能和生态功能融为一体。城市发展要以产业发展为支撑,防止“空心化”;产业发展要以城市为依托,防止“孤岛化”。要以园区规划为有力抓手,协调处理产业与城市的空间关系,保持合理的空间尺度和生态容量,以人为本,综合配套,使人、建筑、功能、环境的关系实现最优化,促进各板块在功能定位、产业发展上实现合作共赢,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上共建共享,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上协调统筹,加快实现联动协作、齐抓共管、共建共享的功能突破,推动产业园区升级为产业园区2.0版,实现“产城一体”新发展。
(五)管理创新,释放“三张清单”新红利
在开放型经济的管理方面,要率先引进和复制上海自贸区的核心经验,推广和应用“三张清单”的管理模式,积极进行管理创新,释放改革红利,增强昆山开放型经济的活力和水平。在投资监管领域,实行“负面清单”制度,明确企业不该做什么,做到“法无禁止皆可为”,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意识和创造力,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更好履行政府职能方面,向全社会公布《昆山市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昆山市市级部门行政权力清单》《昆山市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昆山市政府部门专项资金管理清单》4张政府权力清单,将行政权力以清单的形式一一列举,接受社会监督,真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同时,权力意味着责任,因此权力清单也是责任清单,要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和“法定职责必须为”兼容并举,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微观事务的直接管理,更加注重事中事后监管,让错位的正位,让缺位的到位,让越位的归位,从而更好地履行政府职能,全力打造有限政府和有为政府,创造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推动昆山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
(六)制度创新,探索“区镇联动”新机制
制度创新是推动昆山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的根本保障。当前,昆山开放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也面临着许多亟须破解的瓶颈制约。打破这些瓶颈制约,必须从探索体制机制改革入手,实现昆山开放型经济的转型升级。在制度创新方面,昆山以实施区镇联动发展为突破口,大力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谋求改革突破,增创区域竞争新优势。要从市域要素统筹、区镇资源融合两个层面着手,打破昆山内部行政区划束缚,统筹利用全市土地资源,提高单位土地GDP产出,为开放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土地要素支撑。采取“以区带镇”“以区管镇”两种方式加速区镇资源整合,按照“统分结合、逐步融合、资源整合、一体发展”的原则,整合全市各类优质资源,促进开放型经济更加协调、可持续发展。
思考题
1.昆山市产业转型升级规划与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高新区有哪些异同点?
2.你认为昆山市产业转型升级实践的可复制性的关键制约因素是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